• 首页
  • 景观
  • 谈资
  • 作者
  • 大讲堂
  • 活动
  • 商城
  • 快速登陆: 
    登录 / 注册
  • 快速登录: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 APP
董子凡

董子凡

    责编/图编文章
  • 史前长颈鹿:高矮胖瘦,各安其位

    高高挺立的长颈鹿,是今天非洲草原上的标志物种。但在遥远的史前,长颈鹿的故乡其实不在非洲,而在亚欧大陆。长颈鹿的史前亲戚们,也未必都是往“长脖子长腿”……

    作者: 袁畅 

  • 北美恐龙盛世 加拿大恐龙公园动物群

    说起白垩纪的北美洲,许多恐龙迷首先会想到大名鼎鼎的霸王龙、三角龙、甲龙。其实,它们只生活在恐龙时代的最后一段时期。而在霸王龙出现之前1000万年,加拿大的……

    作者: 江泓 

  • 云南象群北迁事件 一路“象”北

    今年上半年,最出圈的野生动物就是云南那15头亚洲象了。它们一路北上“逛吃”,跋涉500多公里,引爆了全网无数的好奇、段子以及猜测……作为我国土地上最大的野……

    作者: 何长欢 

  • 火药时代的血与火(上) 改变战争的火绳枪

    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常被俗称为“火药时代”:火枪、火炮逐渐代替传统冷兵器,成为战场主宰。这期间正是世界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枪械也和其他技术一样不断革……

    作者: 王立鹏 

  • 龙舞欧洲 葡萄牙劳尔哈组恐龙动物群

    在早些年的恐龙科普书籍、纪录片里,侏罗纪欧洲基本没啥存在感——当时欧洲大片地区被海洋覆盖,海里的鱼龙、蛇颈龙才是主角。但在欧陆最西端的葡萄牙,人们发……

    作者: 江泓 

  • 藏酋猴 最彪悍的中国猴子

    对中国人来说,最典型的“猴”,就是猕猴的形象。其实,中国分布的猕猴共有8种,其中个头最大、最威风也最彪悍的一种,叫做藏酋猴。

    作者: 卢路 

  • 在自博修化石,是什么体验?

    我们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化石,相比它们刚被挖出时的状态,都经过了“深度加工”——这其间的各项工序,称为“化石修复”。对一家综合类自然博物馆来说,这和做……

    作者: 张雪松 

  • 自博的标本,为何这么多?

    看完上一篇,不知你是否留意,那四座自博有多少标本?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型的自然博物馆一般都有上千万件馆藏,美国史密森尼自然博物馆甚至有1.2亿件。而在……

    作者: 董子凡 

  • 四座自博,四段人生:世界著名自然博物馆的故事

    自然博物馆的雏形,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兴起的自然收藏。现代自博出现于18~19世纪,与博物学一同发展,逐渐成为兼具收藏、研究、科普教育三大功能的综合体……

    作者: 江泓 

  • 闹市里的“超级自然秀”:上海自然博物馆大揭秘

    15年前,曾有一部奇幻喜剧片《博物馆奇妙夜》。电影里,自然博物馆的各种动物标本、恐龙化石,每天晚上都会齐刷刷“活”过来……如今,它们确实变得更“活跃”……

    作者: 董子凡 

  • 12
  • 13
  • 14
  • 15
  • 16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