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珠峰“新机位”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9期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自古就是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凉山以“凉”为名,但它拥有著名的干热河谷、阳光之地;凉山以“山”著称,却自古即为南丝通途、古道要塞。隐秘而多面的凉山,我们该怎样了解它?《凉山州特刊》为您解读。
摄影/日海补杰惹
摄影/胡小平
摄影/胡仲平
摄影/陈志文
在网络红人丁真的家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格聂峰下,有一个小型高山湖泊,虽然面积只有约4000平方米,但因其酷似眼睛的外观,而逐渐受到外人的关注,被称为“格聂之眼”。眼睛被视为心灵的窗户,人与人的交流,往往会通过眼睛的对视来进行。当我们欣赏这些酷似人眼的大地之“眼”景观,在与它们对视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在与大地进行心灵的沟通。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5期 摄影/蔡如娃
“塔克拉玛干之眼” 最大沙漠里的泉眼有着不输月牙泉的美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视为极端干旱之地。但是这片不毛之地其实也有湿润之处。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形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世外桃源”。因为流经河流的影响,该区域沙漠的地下水位较高,在一些低洼处,地下水“露头”,形成了泉眼。甘肃敦煌著名的月牙泉,也是由地下水出露形成的。这张图是摄影师在尉 摄影/包国铖
“帕米尔之眼” 小巧玲珑的火山口倾诉着冰雪王国的暴烈往事木吉火山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西北部,帕米尔高原上一处地势低洼的河谷里,周围雪山环绕,湿地遍布,三条河流——木吉河、喀拉佐克河、阿拉木特河在此交汇,地下水丰富。这里的休眠火山口,也发育了色彩浓烈的泉华景观。积水的火山口,便成了一个个的小湖或小潭,冒出来的都是泉水。这些小巧玲珑的火山口,堪称低调的“帕米尔之眼”,它们默默地矗立在 摄影/沈久泉
“冈底斯之眼” 暴烈的间歇喷泉却有一弯如丝的“媚眼 搭各加间歇喷泉区位于冈底斯山脉海拔约5000米的一片泉华台地上。从高空俯瞰,间歇喷泉形似一弯“媚眼”,不时喷出的泉水,则是“媚眼”流出的一串串“眼泪”。泉口周围的泉华,仿佛是为“媚眼”编织的一圈圈花边。每当大喷发来临时,随着一声巨响,高温水流突然冲出泉口,扩展成直径2米以上的蒸汽水柱,最高可达20米。间歇喷泉是在特定条件下,地下高温热水作周期 摄影/铁丐
“沙丘之眼” 起伏的沙丘脊线好比“狼眼”上部的一排刘海 在金子海湿地的沙丘低洼处,有两个泉水出露形成的小水泡。从高空看,这两个水泡恰似一对眼睛。细看,水泡的形状又像狼或雪鸮的眼睛,当地人称之为狼眼泉。狼眼泉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境内。这里的东北侧是祁连山的余脉(宗务隆山—青海南山)。从大的地理视角看,狼眼泉位于柴达木盆地泉水溢出带的洪积扇上,这个区域也是泉水出露多发 摄影/吴星
穴珠意为“洞穴珍珠”,是一种在喀斯特溶洞中形成的与珍珠结构和形状相似的奇特洞穴沉积物。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12期 摄影/李晋
摄影/田稚珩
摄影/李晋
摄影/韩道山
在地球陆地表面起伏的山峦中,有很多都被塑造出了独特的形状,在这些形状独特的山中,有一种山壁如刀削,形似板薄,被称为墙状山。图为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板山到黎城县阳坡、广志山一带的山体,是典型的岭脊型墙状山。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摄影/张涛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的嶂石岩九女峰附近,就有一处山体呈石墙状,海拔1300多米,但宽仅1米,两侧都是深渊,被称为一米崖,行走其上令人惊恐万分。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摄影/王振民
西北干旱区花岗岩墙状山耸立于戈壁荒漠中。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摄影/牙克地尔·买买提江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的冠豸山丹霞,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天墙。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摄影/吴秋煌
苍龙岭位于西岳华山北峰到东峰、西峰、南峰、中峰的必经之路,是花岗岩体沿着断层、裂隙被侵蚀切割的过程中,残留下来的墙状石岭,长1500多米,顶宽仅1米多。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11期 摄影/韩寒
订阅手机报
移动发送CNG到10658000
联通发送CNG到10655111
电信用户发送CNG到1065900
订阅号
服务号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或微信中
搜索“中国国家地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