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交织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1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姜曦 

标签: 户外天空   

编者按:旅行归来,整理图片时,我经常会遗憾:本来很美的景色,却被我拍得平淡无奇;本来很生动的表情,却往往抓不住。后来跟朋友聊天,才发现他们也遇到过相似的问题。
从本期《行天下》开始,我们将推出全新的栏目“摄影教室”,不定期地邀请优秀摄影师,用他们的作品和经历为您答疑解惑。
紫烟云影
参数:120mm镜头ISO100 F9 1/800s
一处本不起眼的峡谷上方的景观,由于神奇的光影描绘出神奇的效果,但是高光亮区和暗部的树木要同时呈现是一件不易权衡的事情,即使最先进的电子测光相机也会在取舍上发生偏差,合适的影调,不但能保留云阴的明暗细节,还能有效地呈现景观前后层次关系。

有人说摄影是一门艺术,有人说摄影就是记录。

我以为,摄影是捕捉影像的方法,所谓摄影,就是用主观展现客观的一种手段。

曝光

曝光,影调控制为王

摄影是一种依靠光影表现的艺术。

摄影术发展至今百余年,技术革新层出不穷,但影像成像技术一直是围绕着感光材料的光敏感度(ISO)、通光量(光圈F)和曝光时长(快门速度S)这三大基本要素的配合而决定。

在高度电子化的今天,强大的自动相机不再需要我们人工地去计算这三者的比值关系和量度的估值,代以高速精准的自动化程序控制。那么我们还需要去探讨怎样曝光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依然是摄影过程中最为精妙的部分。

如果我们把相机将景物展示为中等灰度的基准测光值看成“标准曝光”的话,一张图片的曝光表现还可能存在更好的,称之为“正确曝光”的方法。摄影人根据框取画面内的景物的主次关系决定将要展示哪些明暗细节,并在照片上呈现出比真实更亮或者更暗的成像表现。这在高手口中被称为“影调的控制”。有效控制这个影调,能让你的图片保留需要部分的层次和细节,并将那些不重要或不服务于主题的信息利用曝光的手段加以隔离或弱化。

平身
参数:24mm镜头 ISO100 F5 1/3s
接近黄昏,光线昏暗,利用自动的标准测光,将会使照片比实际看起来更亮,丢失了场景中那种浓重的神秘感。所以在自动测光的基础上,减去2级曝光将得到与现实更为接近的效果。弱光下1/3s的曝光速度配合脚架的稳定性,把转经行走者和磕长头者的形象虚化起来,表现一种人神交流的境界。
布达拉宫的晨拜
参数:100mm镜头 ISO100 F9 1/2000s
通常我们称亮背景下主体成像为暗影的拍摄手法为剪影,而本图则是能展示剪影表现力的作品。在布达拉宫广场,早间阳光灿烂地投射下来,移动你的脚步,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让石板的反光恰好置于朝拜者的身前,这个时候使用相机Av档配合-1Ev的曝光补偿,有效保留了光滑石板的质感,这些光滑的石板正是朝拜者们成年累月的磕长头磨蚀而成的。逆光也造就了朝拜者剪影的效果,不但人物面相被忽略被抽象,而且是人和影交织融合难以区分,巧妙地表达出宗教主题神秘内涵和人神耦合的深邃境界。

构图

构图,是一种哲学

说摄影,除了谈曝光,依旧要说的重点是构图。

初学摄影,往往会游离于各种比例、重心、平衡、几何透视一类的概念中,认为构图就是画面中景物如何取舍、怎样摆放的问题。其实构图的概念已不仅限于此,越来越多的摄影人渐渐发现,原来拍摄的一切动机源于对景物的关注,也就是对拍摄的视角和内容的取舍,怎么取舍不是一个单纯好坏的问题,而在于你希望展示什么,说明什么,要表达和隐藏什么。好比把一张图片看成是一篇文章,内容可长可短,有明示也有隐喻,不需要多余的描述,就可以让人体会更多出话外之音。

另一方面,对于影像的视觉既可以是一种服从又可以去打破,服从来自美学修养的基本框架,遵循便是好的,被认可的,但也可以寻找方式跳出这种框架,去做一种带有独特个性的表达,表达的结果是独领风骚或弄巧成拙,仅隔薄薄一纸,这就是构图的哲学吧。

佛门
参数:100mm镜头,ISO100 F6.3 1/1000s
本图中左侧的两个人物使画面显得比较重,右侧的人影则正好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比例犹如一根杠杆。小孩作为本图第一关注目标,而随之所有的观众关注起他关注的方向,揣摩起画面中三者的关系,产生一定趣味性。
上海2010
参数45mm镜头 ISO100 F7.1 1/200s
本图拍摄在世博会前100天,当时会场还在封闭施工,我的机位不理想,距离远且杂物众多,并不适合直接拍摄中国馆特写。但却恰好可以利用隔离板的空隙来组织这个画面内容。移动机位,使中国馆正好置于高低隔离墙的中间,寓意世博会是中国对外展示的窗口,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下部的空间介绍以工人的劳作为基础,整个隔离板表示还在筹备中,大幕还未正式拉开,只能窥视点滴。
转经廊
参数:300mm镜头,ISO100 F5.6 1/320s
拍摄本片的原意是使用长焦镜头将摇摇欲倒的转经廊表现出来,正在准备拍摄的时候,恰好来了一列人,灵机一动,等待时机使人群刚好走进并装满廊柱形成的格子中,成为一张不错的图片,既表现了建筑老旧的状态,配合人群又体现出转经人们的虔诚和执着。
老戏台
参数:35mm镜头ISO800 F5 1/60s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老戏台的一侧走廊内,有一位老生正在调嗓门,多数拍摄手法会将整个环境开放式收下,将老生置于其中某个合适的位置。而我在此时选择将取景面积缩小,让视觉的重点转移到最具代表性的戏台老旧的木刻栏花和老生的靴子上,戏袍还隐隐透出很有戏份的手势。不但介绍了老戏台的细节质感,也让大家对老生专业专注的形象产生足够联想,甚至延伸到对传统戏剧延续发展的关注,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感染力

画面的感染力来自激情和理解

如何拍摄影像才能更具感染力,是最近总在思索的问题。

在回顾以往的拍摄经历时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能引发摄影人强烈共鸣的素材,一定能拍出超乎想象的好图片。正是因为在激情中按动快门,得到一幅好的影像,影像画面也就具备了不可臆造的感染力,在任何时间给任何观众以摄影人拍摄一瞬时的同样感受。

这就要考验摄影人看问题的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解读事物的观点,带着观点能让我们更积极主动地检索世界,思维敏捷地分析,然后用镜头去提炼和表达,抓取那些极具现实感染力的决定性瞬间。往往一张好图片出自于必然和偶然,出自于准备和机会,自然真实,不带人为雕琢的痕迹。

嬉戏
参数:17mm镜头 ISO100 F7.1 1/640s
在藏区,抛洒一种叫“龙达”的印有经文的小纸片作为祈福仪式,对成年人来说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有趣的是,当地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顺手抓起地上大把的“龙达”抛向其他小伙伴,相互打闹嬉戏,脸上透出天真无邪的笑容。正是他们这种无拘无束的快乐深深感染了我,我迅速调整好相机,锁定超焦距采用低机位盲拍的方式纪录下这自然纯真的一刻。
回首
参数:180mm镜头ISO100 F5.6 1/800s
这是一个民族集会活动散场的时刻,也正值中午,顶光不太适合拍摄,但是当三位盛装窈窕美女走过石板路时,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而采用正面直接的抓拍会引起她们的回避,而且图片意义较为单薄。正在寻思着如何拍摄时,有趣的场景发生了,一位拿着转经筒的藏族老婆婆也对三位年轻美女表示出了极大关注,一直长时间注视她们,并在擦肩而过时依然回头观望,这1秒钟的场景被一直有所准备的我抓取下来,画面用老婆婆的关注来解释美女们的惊艳,成为一张真实自然、趣味浓厚的照片。
虔诚
参数:200mm 镜头ISO100 F6.3 1/800s
灵感来自被感动。藏族人虔诚的朝拜,一直令我惊讶和震动,并相当尊敬。赤足在这个场景里是一种标志和力量,这位老奶奶是恭恭敬敬地将鞋脱下放在一边,然后开始用磕长头的方式围绕活佛修行的房子转圈。画面中也看见了,地面相当不平整,有很多小石头,赤足的感觉可想而知。其实每天来这里走路转圈的藏人很多,不下千人,磕长头的就相对少很多,大约一二十个个,能脱掉鞋子磕长头的人只有寥寥几个,可想而知其对信仰的敬畏和尊敬程度。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用一张最满意的图片纪录这个场景,所以为了表现她的脚和其他穿着鞋转经经过的对比关系,我也自始至终跪在地上与她一起前进,守候数十分钟才拍摄了这样一张图片。

责任编辑 / 杨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