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大兵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30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梁子 

标签: 户外天空   

提起阿富汗你会想到什么?尘土飞扬、塔利班还是人肉炸弹?也许这些是阿富汗在你心中的一个符号,真实的阿富汗,需要你亲自踏上这片国土,方能发现。

喀布尔探奇

2003年2月,我独自一人去了阿富汗。那时,塔利班政权刚刚倒台,阿富汗妇女刚从严酷的禁锢中走出来。

6年过去了,她们如今生活得怎样,能否得到正常的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是否有所提高?我带着这些疑问,打点行装,在2009年8月阿富汗大选前夕再次来到这里。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是个古老的城市,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门户,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曾途经这里。那时的阿富汗地区受大月氏人统辖,因此阿富汗人也被统称为“大月氏人”。历史上的阿富汗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从1979年到2001年,经历了二十多年战争的阿富汗,已经被战争摧残得伤痕累累。

与6年前截然不同的是,现在的喀布尔交通拥堵已经非常严重。街上随处可见奔驰、宝马、悍马、凌志这些高档车;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街小巷里出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豪华别墅,不用问,别墅的主人一定是有权有钱的大佬们。然而讽刺的是,所有别墅外面,都因未修建公路和公共排水系统而尘土飞扬、垃圾散落。喀布尔最壮观的就是这些此起彼伏的民居,这也是阿富汗真实生活的所在。

尽管街道两旁到处设有路障,荷枪实弹的警察和军人无处不在,但人民的生活仍旧井然有序,城市建设不断改观,看似平静的喀布尔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险,这似乎不是老百姓们考虑的问题。喀布尔正是贫穷与富有,危机与安宁并存的一座独特城市。

阿富汗女人

此行最令我为之振奋的是,阿富汗妇女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从大街上行色匆匆的女人们的装束上便可窥见一斑。6年前,80%的妇女上街都要穿戴“波尔卡”,如今只有20%了。

“波尔卡”是阿富汗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是当今世上最保守的女性服装之一。一般来讲,阿富汗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外出都要穿着“波尔卡”。一袭长袍将女人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连双眼也被遮在带网眼儿的面罩后面,如同监狱的铁窗。

在塔利班统治时期,对于妇女穿着“波尔卡”的严苛规定被推向极致。在街上行走时,绝对不能让面罩滑落,起风时更要注意压住长裙的裙脚,按照塔利班的规定,只要足踝露出超过一英寸,轻则招致蔑视的眼光,重则受到乱石袭击的惩罚。

虽然在公众场合不能随意展示自己,然而,女人们却另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地——女子理发店。2003年,我曾经拍摄过一家发廊,老板是个三十来岁的女人,看上去很善良,她雇佣的理发师是个有着近二十年理发经验的妇女。

据老板介绍,发廊里完全是女人们的天地,别看每个女人裹着严密的“波儿卡”进来,一旦来到这里,她们可以尽情地装扮自己,每个人在此都流露着幸福和愉悦。不过,一旦走出这里,她们还是不习惯摘掉蒙了多年的面纱。

发廊里除了修剪头发,还能化妆、修脸、涂指甲油。我看到一位女士化了妆之后,还安了假睫毛。而在她身后的墙上贴满了各种美女的发型照片。而在过去,别说是公开张贴美女的照片,即便是被罩在大袍子里的女人脸也是化妆品的禁区,而对涂指甲油的女人则一律要斩断手指。就连女人穿高跟鞋,也被视为是在向男人发出挑逗的信号。

好在时尚的意识已经悄然进入阿富汗社会,许多妇女已经有了向传统挑战的冲动,她们渴望光明正大地追求美、享受美,更重要的是,她们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

过去,阿富汗实际存在着男女两个不同的社会,特别是在公众场所,两者界线分明,不得越雷池一步。因此男女没有任何交往和谈情说爱的机会,自由恋爱被视为伤风败俗。儿女的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包办,无父母的则由年长的亲戚或朋友代办。男方父母为儿子选中了未来的媳妇,便带着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即使女方家接受求婚,双方已经订婚,男方也不能见女方一面。

婚礼男女分开举行,待到曲终人散,夫妻双双入洞房,望眼欲穿的新郎终于可以在此时目睹新娘的容貌。男方无权悔婚,退婚对女方家是莫大的侮辱,将引发仇杀。婚后妇女仍不能享有独立的人格,父亲监护人的地位被丈夫取代,没有丈夫的允许不能迈出家门。而离婚只是男人的权利,多妻制使男人在不休掉原妻的前提下,有权再娶新欢。阿富汗职业女性凤毛鳞角,妻子在经济上完全依附于丈夫,法律上不拥有对子女的监护权,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妻子不会提出与丈夫分道扬镳。

如今,一些开明的家庭已经允许新人在婚礼上手牵手,共享新婚的快乐和亲朋好友的祝福。

寡妇们的生计

2003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为帮助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寡妇及她们的孩子能够自食其力,在阿富汗的一些城市,组建了一批面包房。其实,被称作“面包”的是当地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一种叫“馕”的食品。

世界粮食计划署曾经对喀布尔160万居民的食品需求做了一项全面调查,以确保由该组织提供的售价只有市场零售价12%的面包能分发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但要实施这一计划需要雇佣700名阿富汗妇女来完成。世界粮食计划署打算全部由寡妇们完成这一工作,既解决了寡妇的生计,又能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但塔利班政府宁愿让这一计划搁浅,也不同意雇佣寡妇从事这一工作。

按照当地风俗,寡妇是允许再婚的,但前提是首先嫁给亡夫的兄弟,其次是堂兄弟。具有经济能力的兄弟、堂兄弟要责无旁贷地将丧偶的嫂子或弟媳,连同她的孩子接到家里,否则将受到舆论的谴责,在社会上无法立足。而真正改嫁给丈夫兄弟的寡妇,通常都很受歧视,特别是在外人眼里,这种被兄弟们共同拥有的女人,是很受冷落的。

战乱使100多万阿富汗妇女失去了丈夫,为此,战争刚一停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就以最快的速度建起了“寡妇面包房”,尽管面包房的设施很简陋,但是每间至少能安置15名寡妇。她们工作一天可以得到3美元的报酬,而经过她们烤制的馕,也将以最低廉的成本价格,分给那些最贫穷的家庭。

关注寡妇们的命运,依然是我2009年之行的重点。

在喀布尔郊区,我来到一个叫瑞拉的女人家里。50岁的瑞拉是个不幸的女人,丈夫去世后,留下了三个孩子,而这个家主要的生活来源全靠瑞拉烤馕。她每天要做50—60个馕,邻居把面发好,拿到她家,她把做好的馕卖给村民,每个只要3.5阿富汗币,这样,瑞拉既解决了生计问题,村民每天还能吃到便宜又新鲜的烤馕。

如今,喀布尔已经出现了不少像瑞拉这样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地解决一家老小生存问题的女人。 战后的寡妇们,需要承担全部的家庭重任,她们的内心无比强悍和坚韧。

“天堂”和“地狱”

在这个国家,女孩子能去学校读书,就像进了“天堂“。尤其在塔利班执政期间,女孩禁止上学,女教师禁止授课,女人禁止工作,6年过去了,如今怎样呢?

我来到喀布尔郊区的一个女子学校一探究竟。这个学校是由阿富汗妇女资源中心(AWRC)创办的,免费接收居住在喀布尔郊区和乡村的女孩子们来此上学。

学校里开设的课程真不少,有识字、做衣服、学电脑、学英语、学数学、学做水果酱,以及腌菜等,最令我吃惊的是,还有一个小健身房。学校里虽然都是女人,但附近12、13岁以下的男孩儿也能来此学习,所以,这里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

学校不仅教授课程,还为贫困的单亲女子家庭提供小额贷款,解决她们的生计,还为贷款受益人组织有关市场技能技术方面的培训。

学校还有一个小图书馆,管理图书的女孩儿叫Prawana,是个孤儿,她有两个兄弟和一个姐姐,父母在她8岁时,在街上被炸死了。现在她19岁了,由于家里的兄弟姐姐都没有工作,对她来说,这份工作非常重要。现在,Prawana白天在此管理图书馆,晚上还要赶到夜校上课,她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最终能脱离苦海。

如果说学校是“天堂”,那么女子监狱就是阿富汗女人的“地狱”了。

我来到坐落在喀布尔市警察局内的一个女子监狱,请示了相关人员后,我作为女性获准进入。女监是一个独立的小院,里面关押着不到20名女囚,分别住在3间牢房里。监狱没有高墙,也看不见戒备森严的铁丝网,由于多数女囚是带着孩子来服刑的,因此牢房并不上锁,平时她们可以带着孩子在院子里自由活动。每间牢房只有十几平米,有5张床,窗户很小,屋内阳光显得并不充足。

据监狱长Said Khalida女士介绍,这些女囚所犯的罪行几乎相同。比如这个名叫Shekeba 的女人,今年24岁,18岁时经父母安排结婚,并生有3个孩子。婚后她与婆婆的关系不好,婆婆经常打她,还把她的耳朵咬掉了一块。有一天婆婆带来几个她不认识的男人,说是客人,让她好好招待,结果那几个男人开始对她动手动脚,她挣脱后逃出家门。晚上回到家,婆婆和她丈夫便把她痛打一顿,并宣布和她离婚,将她逐出家门。

一年后,Shekeba嫁给了28岁的铁匠Khalim。Khalim很善良,不但收留了她,还接纳了她的三个孩子,她本以为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了,没成想去年10月的一天,前夫突然来到她家,要领回三个孩子。Shekeba拒绝了前夫的要求,结果第二天就被前夫以重婚罪告上了法庭。由于拿不出离婚协议,法官判Shekeba重婚罪名成立,处以8年监禁,而Khalim也被判处9个月监禁。

勇闯北约基地

自“9.11”之后,美国在阿富汗的国土上清剿拉登已经有8年了,那些北约士兵在阿富汗过着怎样的生活,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极其陌生。在探访阿富汗女性的3个月后,我再次来到阿富汗,不过这次专程前往位于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北约基地,“揭秘”真正的基地现状。

空降坎大哈

北约军事机场与喀布尔国际机场不过一墙之隔,并且飞机共用着同一跑道。然而,与开放的国际机场相比,北约机场戒备森严的程度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机场大门并非想像中的“门”,而是一条两边垒着防护沙袋的狭窄通道,对面站着全副武装的三个北约士兵。经过繁琐的身份核查后,我们正式进入北约部队驻喀布尔机场。机场面积硕大,到处堆满了集装箱,这里除了每天运送从喀布尔飞往阿富汗各地的北约官兵之外,主要承担着运输物资、武器弹药及伤亡人员等任务。

进入这里能够乘坐飞机的人一律免费,但前提是每个人都得身穿防弹衣和钢盔,否则不准登机。此时,我坐在这些军人中,看着堆在一旁那套十多斤重的防弹衣和钢盔,想到自己即将与这些强悍的军人们飞赴战场,顿时热血沸腾,但同时也对接下来无法预料的环境多了一分担忧。

经过一个小时颠簸的飞行,我终于降落在了坎大哈北约机场。环顾四周,基地面积之大,如同我国西部一望无际的油田,这里完全没有我想像的围墙、铁丝网、巡逻兵,一座座军营密集地驻扎在荒凉的土地上。

坎大哈基地里驻扎着来自20个国家的联军部队,足有两万人,好似一个大社会。各国部队有自己的区域,居住的房屋不同,帐篷、木板房、砖房混杂在一起;各国军人身穿的制服也不同,但都有自己国家的标志。

坎大哈联军基地如同一个中央枢纽,不仅要支援前线的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还起着重要的战场指挥作用。这里不仅有联军部队,还有负责建设及后勤保障的各国承包商,因为,每年都有数百万美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基础建设中。为此,基地的两万人中有来自40个不同国家的人们,完全是一个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混杂的多元化小世界。

探秘军营

到达基地的当天,我幸运地住进美国女兵宿舍,这是一幢砖结构的房子,在军营里算是很“奢华”了。宿舍里有40多张上下铺整齐地摆放着,此外便没有其它设施了。我的“邻居”是一个来自南美美国基地的女兵,她对我比较友好,让我拍摄她的生活空间,而其他女兵并不那么友善,特别是拍摄,她们非常戒备。女兵宿舍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就是床铺上挂着一水儿的长枪。

这间狭小的办公室,就是基地的新闻中心。别看这里简陋,进进出出的可都是些来自世界各大媒体绝对知名的战地记者和主持人。

就在我们到达这里的那一天,奥巴马宣布了2010年向阿富汗增兵的消息,于是CNN、SKY、BBC、CBN等各大电视台分别派人抵达这里。看着那些常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主持人就在我们身旁,多少有些兴奋。面对来自中国的摄影人,他们也有些诧异。

“请记住,不要问这些食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们的品种和数量。事实上,允许你们拍摄,已经破例了。请不要提出任何问题,即便你们提出问题,我们也会拒绝回答。”经过逐级请示,我被幸运地获准拍摄兵营的大食堂,这几乎是破例的。

食堂一律自助,分主菜区、蔬菜区、水果区、甜点区、咖啡、茶水和饮料区、面包区,冰箱里的矿泉水自取。食物之丰富,甚至超过许多饭店。为了照顾各国军人的口味,意式、法式、美式大餐均有,仅从大食堂里那些丰富的食品,就不难想像,阿富汗战场每天“烧”去多少银子,这场“奢华”的战争,据说,每年向阿富汗增兵1000人,将消耗10亿美金,多年来消耗的财富足够重建一个新兴的小国了。

基地中心建立了一个商业中心,四周用木质材料搭建了一些小店,最火爆的是一家比萨店,随时都有人在此排队等待新出炉的比萨,此外,赛百味、汉堡店等也很受欢迎。

当然,能看到的最多的景象是,三三两两的军人,身背着长枪,穿着作战服,涣散地吸着烟,喝着咖啡,坐在阳光下聊天。身在此处,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里就是与塔利班作战的大后方。

与神同在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样一个火药味十足的地方,人们居然没有忘记“与神同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在军营里发现了一座教堂。

进入教堂,我看到台上有一群身着长袍的男男女女正在唱诗,下面有几百人在祈祷,虽然环境简朴,但到处弥漫着一种宁静神圣的气氛。

我仔细观察才发现,尽管台上的人们身披长袍,但脚上的战靴足以说明他们其实是军人。再看看台下就坐的军人们,他们的座位旁摆放的长枪,我想,这一定是全世界最特殊的教堂了。

在阿富汗的军营中,许多士兵都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起初我不理解,来到这里后才有了感受。阿富汗南部沙漠干旱气候让这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士兵很不适应,此外,没有任何的外界资讯,大家也长时间生活在没有隐私的空间,特别是要随时戒备危险的降临,还能有什么好心情可言。

此刻,仁慈的牧师在向大家召唤祥和为世界带来的美好,人与人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友爱。然而,当他们明天奔赴前线之时,却要穿上沉重的战衣,手持上膛的冲锋枪。

在这个帐篷里,我总觉得多少有些滑稽,就像奥巴马在宣布对阿富汗增兵后的几天里,竟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攻略

【历史】

“9.11”事件后,塔利班政权垮台。在联合国的主持下,阿富汗启动战后重建的“波恩进程”。2004年1月,颁布新宪法,定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10月,卡尔扎伊当选为阿首任民选总统。

历史上,建立于1747年的阿富汗王国曾一度强盛,至19世纪后,国力开始衰微,成为英国和沙俄的角逐场。1919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79至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因各派抗苏武装争权夺势,阿富汗陷入内战。1994年塔利班兴起,1996年9月攻占喀布尔,建立政权,在阿实行伊斯兰统治。

【交通】

(一)飞往喀布尔

目前,在北京无法购买联程机票前往喀布尔,可以先到乌鲁木齐或伊斯兰堡后再购买去喀布尔的机票。

A.北京—伊斯兰堡—喀布尔

南方航空公司:每周三、周日有航班飞伊斯兰堡,其后可接巴航或阿航到喀布尔。

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每周一、四13:00左右飞往喀布尔,费用为210美元/人。巴航飞机比较可靠,但乘客较多,票价略贵。

阿富汗阿里亚纳航空公司:每周日13:00左右飞往喀布尔,费用为150美元/人。阿航票价便宜,但经常临时取消航班。

B.北京—乌鲁木齐—喀布尔航线

2003年7月12日,阿里亚纳航空公司正式开通了喀布尔至乌鲁木齐航线,每周二往返一班。目前往返票价为420美元。这条路线最便捷,但经常晚点。

此外,巴基斯坦和伊朗也都有直飞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航班,票价单程100美元左右。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坐长途汽车去喀布尔也可以,约12个小时车程。

喀布尔国际机场就有ATM机和外币兑换处,电话:020 2300 016。

(二)阿富汗公路

阿富汗是内陆国,没有出海口,境内几乎没有铁路,基本靠公路通行。阿富汗境内有公路17.789万公里,有喀布尔至马扎里沙里夫、赫拉特至坎大哈、喀布尔环城高速等公路。

在阿富汗可以乘坐公共小巴士,通常都是二手的丰田。城市间旅行也可以乘坐出租车,出租车站与小巴共用,人满就走,价格比小巴贵1/4或1/3。平均100公里小巴车费为100阿富汗尼。

在喀布尔租车出行是明智的选择,司机可以兼做向导。在阿富汗夜间驾车不太安全。

(三)喀布尔市内交通

  阿富汗的交通规则和中国相同,但路况比较差,人们普遍没有交通规则意识,因此喀布尔交通拥堵严重,交通事故很多。喀布尔市内黄色的出租车随处可见,价格便宜,但都没有计价器,最好在上车前讲好车费。一般在市内打车1—2美元就可以了。

【饮食】

阿富汗人以牛羊肉、蔬菜和馕为主,常用一种名叫“舒尔包”的菜招待客人,用羊肉、蔬菜、香菜、佐料放入砂锅熬制而成,味道鲜美,可用软饼夹着食用。用膳时,客人要先讲几句客气的问候语再进餐。

喀布尔的蔬菜和水果不如中国丰富,价格略高。典型的阿富汗餐比较简单,主要有牛羊烤肉(Karbaba)、炒米饭(Kublie)、蔬菜沙拉等,价格便宜,一般四个人花20美元就可以饱餐一顿。

在夏天,阿富汗人喜欢喝一种加入酸奶、水、盐和黄瓜片烧开的酸奶汤,他们也喜欢喝茶,有奶茶、砖茶。请人喝茶要连续饮三杯,第一杯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谊,第三杯表示礼貌,如果实在不想再喝,可用双手在杯子上盖一下,以示谢绝。

  在阿富汗男女客人不能同室进餐。吃饭时用左手托盘,右手抓食,用餐顺序是先上菜,中间上抓饭,最后再上菜和水果。进食前后都要洗手。

喀布尔现有6家中国餐馆,有温州人开的“中餐馆”,哈尔滨人开的“长城饭店”和新疆喀什招待所。

【住宿】

塞雷娜酒店是喀布尔首家五星级酒店,内设177间客房,价格250至400美元不等,总统套房1200美元。另有一件国营酒店Serena Hotel,设施齐全。

阿富汗的住宿条件比较差,不是所有酒店都能接待外国人。临街的Park Hotel条件还可以,15美金一晚,还可以还价。基本上,中低档旅馆价格在15至50美元之间。在阿富汗大部分酒店自己提供发电机供电,不过会时断时续,充电要抓紧时间。

【玩乐】

阿富汗消费水平较低,在喀布尔购物很方便,但大商店很少,都是小店铺,以低档商品为主,可以讨价还价。阿富汗的特产有银器、纺织、木雕和石刻品。

阿富汗的风俗活动不少,斗驼比赛尤其引人注目,此外,斗狗、斗羊和马背叼羊比赛都是民众热衷的新年庆祝活动。瑙尔斯是阿富汗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所有伊斯兰教国家的庆典。

阿富汗没有合适的场所开展足球、棒球或篮球等运动,放风筝成为他们喜爱的运动,他们放风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斗风筝,一般都在周五进行。

【提示】

货币:阿富汗尼。1元人民币约为6.90阿富汗尼。1美元约为47.13阿富汗尼。

语言:官方语言为普什图语与达利波斯语。

签证:持中国大陆护照前往阿富汗的旅游签证很难办,如果有其它渠道可以办理个人商务签证前往,另外,中国香港护照办理签证政策比较宽松。申请商务签证所需证件包括:护照、2张2寸彩色照片、外方邀请资料原件、中方英文派遣信、中方公司资质、个人资料、申请表。

气候:阿富汗干燥少雨,日温差大,冬季严寒,夏季酷热。但喀布尔的气候跟北京相差不多,四季分明,但冬季并不寒冷,夏季白天气温较高,晚上比较凉爽。

禁忌:不可打听穆斯林朋友的妻室、女儿的情况,不要询问对方收入、私生活等。异性之间一般不握手,而且不要在谈话时直视对方面部,不可夸奖女性的相貌、身材等。

附:文中所述坎大哈空军基地普通游客无法前往。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