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苗寨庆丰年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9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梁子 

标签: 户外天空   文化苦旅   

2008年9月底,我去贵州参加一个摄影展,曾路过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尽管只停留了几个小时,但我已深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山寨。抑制不住心中的念想,两个月后,我决定重返西江。

千户苗寨迎新年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公山麓地区,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而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村寨建于河流谷底之上,清澈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千百年来,勤劳的苗族人在大山之上开辟了大片的梯田,他们依地形建造了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古朴的小桥、鳞次栉比的古寨、温润的梯田在这里相映成趣,宛若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此外,我还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在苗寨里,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安全感。

这里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过去,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穿黑色长裙、包头巾,也被称为“黑苗”或“长裙苗”。清朝时期,这里就已经居住了600多户人家。如今,人口已经成倍增加,有1258户共5326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苗族人。

这次进入苗寨,正逢苗族人收完上季的稻谷,冬季的农作物也已播种。为欢庆谷子丰收,各家各户开始忙着准备过大年。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很幸运地赶上了苗历春节。

此时,整个西江已经进入了兴奋与忙碌的状态中。整个山寨的人们都忙着腌菜、酿造米酒,还要去集市上赶集。

我住在寨里一户李姓人家中,女主人阿幼快人快语,是料理家务的一把好手。家里的男人们杀了猪,她就忙着开始灌腊肠、熏腊肉,还要打糍粑,为新年准备丰盛的食物。

在阿幼的带领下,新年前一天的清晨,我来到苗王家。

刚进院门,便见苗王和几个兄弟牵了一头足有200斤重的大白猪,几个人捆好四个蹄子,立即将其按倒在一块木板上,苗王手操一把长刀,在大白猪的哀号声中,利索地一刀毙命。之后,几个人一同剃毛、分割,不一会儿工夫,眼前就呈现出一堆新鲜的猪肉。

此时,整个山寨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杀猪声。“鼓社节那天早上,全寨各家都必须在我家先杀了猪之后,他们才能动手,这是老规矩,也算是我们的习俗吧。”苗王自豪地对我说。

长桌“盛宴”

大年初一正午,苗王请来山寨中二十多位长老,在家摆起了盛大的“长桌宴”。长老们穿上蓝色的传统“礼服”,有的人还特意穿上了轻易不示人的“盛装”,场面之隆重可见一斑。

苗王坐在长桌的尽头,邀长老们举杯共饮,慰劳大家一年来的辛苦劳作。

几杯米酒下肚,长老们的情绪都高涨起来。席间觥筹交错,大家喝得酣畅淋漓。

新年里的长桌宴当然要摆出最豪华的“阵容”,苗家酸肉、酸辣豇豆、酸鱼等佳肴美酒摆满了一桌。贵州人喜吃酸辣,放眼望去红彤彤一片,真是红红火火,喜庆极了。

不仅过年要摆长桌宴,好客的苗族人平时也会摆上长桌宴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苗王祭祖

午宴结束后,苗王和长老们一起在祖宗灵位前击鼓、烧纸钱、杀鸭子,并用鸭血祭祖。

据苗王说,在洪水滔天的远古时代,避匿于大葫芦瓜里的姜央兄妹劫后余生,后成亲结婚、繁衍子孙。而后连年大旱,庄稼枯死,颗粒未收。于是,姜央找到巫师,巫师告诉他必须每年杀牛祭祀,才能风调雨顺,姜央照做后果然灵验,从此人们开始每年祭祖。

由于每年杀牛祭祖会造成耕牛减少,以后就改为十二生肖一轮回杀一次牛。于是,十二生肖轮回中便有了十三年一次的祭祖大典活动,就有了传承至今的苗族“鼓社节”(又称“祭鼓节”。

在长期的迁徙历程中,苗族祖先的墓地遍及中原和西南大地,不可能一一祭拜。于是,苗族人便将“鼓”做为祖宗灵魂依托的圣物,“祭鼓节”就是祭祀祖宗灵魂的节日。

尽管距鼓社节还有两年,但苗王提到那个日子就兴奋不已:“今年之所以举行这些仪式,是为后年(2010年)的十三年鼓社节举行起鼓仪式。平时我们将鼓埋在地下,第十一年时把鼓挖出来,并跳三天的芦笙舞庆祝。到了第十二年,起鼓仪式会更加隆重,芦笙舞也会跳上五天,等到第十三年鼓社节时,狂欢就是七天七夜啦。那时,整个山寨就会沸腾。”

“银”装素裹

祭祖仪式过后,便是长达三天的芦笙舞,而在这之前,姑娘们还需要打扮一番。

我在阿幼家见识了苗族姑娘们盛装打扮的全过程,从盘发、插花、化妆,到穿盛装、佩带银角、银冠、银针、银项圈、银腰链等,周身银光闪烁,配上黑色为主色调的“素装”,显得高雅而迷人。

阿幼不但烧得一手好菜,给姑娘们盘头梳发也有着一双巧手。

苗族女性的头饰在苗族服饰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从头饰上可以分辨出苗族的支系,甚至可以识别婚否,已婚妇女多束发于头顶。华丽而独特的苗族头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古以来苗族人民的文化信仰。

华丽登场

装扮完毕,姑娘们便“华丽”登场了。

“芦笙歌舞”似海洋

来到山寨专设的芦笙场,这里已是一片欢愉、热闹的场面,这也是过苗年最精彩的时刻!

在芦笙场上跳舞,一般每个寨子为一队,由芦笙手带队,按芦笙曲调的节奏循环往复地轻挪舞步,同时摇动双手,脸带微笑,自然地围成一圈又一圈。在一旁观看的老人或小孩,如果有了兴致,也可以随着舞圈,在外面围上一圈又一圈。这样,芦笙舞的圈子越转越大,舞者和观众连成一片,已经没有明显的身份区别。

表演的姑娘们在悠扬的芦笙曲调下,迈着缓慢而富有节奏的舞步,脸上流露着怡然自得的神情,整个场面显得轻松悠然。

表演的女子身穿雄衣、百褶裙,脚踩绣花鞋,从头到脚佩戴着各种华丽的银饰,好似一个民族服装“大秀场”。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造型花色极有讲究。脑后固定缠绕的巨型木梳形似倒立的牛角,这其实就是“牛”图腾形象的变异。在苗族银冠的正面,“双凤朝阳”造型居主位,置于“二龙戏珠”之上,银冠的顶部还插有一只大银凤鸟,其意为“百鸟朝凤”。而银帽上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则反映出他们崇敬万物有灵的观念。

姑娘们舞步飞扬,小伙子们则吹奏芦笙。除了成年芦笙手,还有一些小男孩也在一旁认真地演奏着,颇惹人喜爱。

大山中最欢腾的时刻是过大年,而苗年中最高潮澎湃的时候,正是此时此刻的芦笙歌舞盛会。同时,这也成为大山里的青年男女们展示自己,邂逅爱情的最佳时机。

西江苗年攻略

(一)交通

外省的游客想去雷山县西江镇,可先到达贵阳。这里推荐一个国内比较不错的机票网站(http://www.qunar.com/),苗年(阳历11月左右)期间是旅游淡季,飞往贵阳的机票最低可至2折。乘机场大巴到贵阳体育馆(终点站),再换乘大巴到凯里县,下车的凯里汽车站就有到西江的中巴,车程40分钟,票价25元。

自驾从贵阳至凯里全程170公里,行车2小时左右,途经东出口高速—贵新高速—凯麻高速—320国道—308省道。

凯里至西江千户苗寨有新旧两条路可走。新路是2008年10月建成的,从凯里经三棵树镇往台江方向走,从新建的郎利路进西江,这是目前路况最好最快的一条,全程约40公里,班车一般走这条路,车票约24元。凑够4人,也可从凯里包车前往西江,车费为80—100元。雷山县有一条旧路到西江,车费10元,适合从榕江县方向过来的旅行者走,这条路班车较多,晚上7点前都有,路况不错。
提示:经三棵树、挂丁、朗利等处,沿途风景极佳。

(二)住宿

凯里:如果去往西江天色已晚,可以在凯里住一晚。凯里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健全,凯里嘉瑞禾腾龙酒店为四星级酒店,距离火车站8分钟车程,交通方便,是市内最豪华的宾馆之一,网址:http://hotels.sunnychina.com/5976.html

西江:位于西江苗寨主街上的“小楼客栈”整洁卫生,有24小时热水供应,有公用电脑和无线网络,价格为20元/床,联系电话 0855—3348590、15012230108。另一家主街上的“有家客栈”是目前西江条件最好的住所,全新标间,有无线网络、影像室和酒吧,平时60—80元/标间,节假日略高,需提前预订,联系电话:13765519880。

(三)美食

凯里:正宗的苗家酸汤鱼就出自这里。“快活林”酸汤鱼最鲜美,在市区任何位置打车10元内都可到达,人均消费30元左右每人。

西江:西江的饮食较一般。可在“有家客栈”对面的米粉店吃早餐,西江主街附近有一个露天饮食广场,白天是菜市场,晚上有烧烤和宵夜供应。很多寨民都经营农家乐,人均消费35元,推荐:阿浓家农家乐(沿西江汽车站的公路向上走50米),幸运的话,还可以赶上这里的长桌宴。西江的饮食与黔东南其它地区相比,价格不算便宜,早餐人均消费5元左右,正餐20元左右。要注意苗家米酒后劲非常大,需酌量饮用。

(四)看点

凯里:离凯里2.5公里处有一个麻塘革家寨,坐黄平方向或麻塘的班车可到寨子路口。革家虽属于苗族,但据说他们是后羿的后代,服饰和习俗自成一派。山寨精致干净,游客不多。

西江:票价100元/人。寨子对面公路边的山上有一处全景最佳观景台,现在山上有观景广场,夜景迷人。寨子的主街上有电瓶车到观景台,5元/人,徒步10分钟也可到。上午八点前,西江容易拍出好的片子。

周边景色:

雷公山:雷公山有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如画,梯田纵横。去雷公山途中有很多“苗家乐”,可以品尝到苗寨特色美食,在近雷公山山门处有一间“苗家乐”,餐饭味道不错,在此拍摄苗岭梯田效果极佳,电话:13385556963。

朗德上寨村:雷公山驱车半小时即可到著名的郎德苗寨,此为清朝苗族起义军首领杨大六的故乡,奥运会圣火传递曾途经此寨。郎德最出名的是它的芦笙场,这里几乎每天都有苗家歌舞表演。从雷山县城往凯里方向的班车都经过郎德路口,约15公里,票价5元/人。寨子里很多人家都提供住宿,10—20元一晚,条件一般,多数不能沐浴。

南花苗寨和季刀苗寨:两个寨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南花苗寨有旅游公司进驻,而季刀苗寨目前还处于没有开发的状态。两个寨子皆在凯里往雷山方向的路上,在公路对面,巴拉河边。

新桥短裙苗:新桥村最著名的是苗族短裙服饰。苗族有短裙苗、长裙苗之分,穿短裙主要是便于上山劳动,其实现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有人穿短裙了。新桥更有名的是他们的水上粮仓,苗族房屋一般是木质建筑,为了防火,房屋和粮仓被分开,粮仓建在水塘上,至今仍有四五十个这样的粮仓在使用。从雷山往榕江方向走12公里即到,这里也是大塘乡政府所在地。

责任编辑 / 宋歌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