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的“雕版印刷”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9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王郢 

标签: 户外天空   

在遥远的高原之上,藏族人民仍在用“雕版印刷”传承着藏族宗教文化的古老血脉。拉萨尼木县普松乡是西藏“雕版印刷”的故乡。100年前,拉萨木如寺印刷的《甘珠尔》便出自普松艺人之手,而白麦村的扎西平措老人就是这艺人中的代表性人物。

拉萨尼木

尼木距离拉萨170公里。

从拉萨出发,沿着川藏线向西南去的路上,难得见到像尼木这样植被丰富的河谷开阔地。尼木东北边是念青唐古拉山,雪山群的最高峰名叫穷母岗日,也是尼木河的发源地。尼木河先流经麻江一带高山牧场,然后转入山岭间,在尼木接纳了从西北方向流出的续曲(宿曲),最终冲积出这样一片椭圆的平地,由于土地肥沃,这里被称为“木夏格雪巴”,意为油盆。

普松雕版

雕版的工具主要有八种:“切撒”用于刻边框,“撒克叫”用于挖行距槽及长腿文字;“切丘”用于起头;“布松”和“米松”最为常用,“布松”主要用于刻写方形字母,“米松”用于挖眼及处理圆角字母;其余有“马捞”(挖斜边)、“改松”(挖空格)、“佐松”(修改、打眼)。

制作雕版的第一步是先用一种叫“加橙”的工具刨光木板,先顺着纹理劈成板块,用火熏干,沤在羊粪中,然后用水煮,烘干后刨光,才能做成雕版的木板。

雕版采用浮雕的形式,木刻雕版上只留下凸起的文字或图像,其余的木料要挖去,通常挖去的深度为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寸,刻刀要紧紧地沿着文字或图像边沿进行雕刻。

刻好经文后,用锯子锯掉两头多余的木头,再用“切撒”把经文以外的部分打成斜面,这样,印刷时就不会印上多余的东西。

给木板涂上胶,贴上经文,有字的一面冲里,然后晾干。用水刀刮擦去纸,墨迹此时已经渗入木板,挖去空隙较多的部分,涂上清油,一至两个小时后,盖上湿布,要放置一天,而且必须保持布的湿度。

最后,一幅完整的雕版便制作而成,雕版也可以用来印制经文了。

雕板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做到一定境界,却也需要有艺术家的功力。

再见,平措老人

普松乡虽然是西藏雕版的繁盛之地,但真正像平措这样的高手却也并不多。

向老人家挥手道别时,他还坐在那个草棚的角落。我不禁怅然,像雕版这样精湛的手工技艺正在不断地消失,这些古老的文化会不会永远只能容身于现代文明的某个角落里呢?

责任编辑 / 宋歌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