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舍不得下山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2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标签: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草原   户外天空   

夏日的伊犁草原,太阳迟迟不肯下山,也许是这里的美,让太阳也舍不得离开。

天山脚下的草原

走过国内许多草原,伊犁草原的美,尤其让我心醉。俗语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到了伊犁草原,便知道这句话丝毫没有夸大的成分。

伊犁草原之美,美在立体,草甸、繁花为近景,林木、雪山为远景,还有羊群、毡房点缀其中,处处是风景。这种立体之美缘于伊犁草原所处的地理位置,伊犁草原发育于天山山脉的中天山及其山间盆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缔造了伊犁之美。

伊犁地区草原众多,那拉提草原、巩乃斯草原、昭苏草原……我这次去的是喀拉峻草原。

喀拉峻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山脊上的莽原”,海拔在2000-2800米之间,属于高山草甸草场,南北宽约3-6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这里的草地肥美,是优质的天然牧场。每年从6月开始,附近的牧民就会赶上牛羊,驮着家当转场到这里让牲畜抓膘增壮。

到了喀拉峻草原,眼前的景象让人顿时有策马扬鞭的冲动。我来到一处高坡上,环视着脚下的土地,云朵下的白色毡房也显得光影飘逸,草原上的万物瞬息间转换着明暗色泽。

一个转身,百米外有马蹄和牛犄角映在眼眸中,由远及近,叮当、叮当的铃声涌进耳膜,牛犄角后小山似耸立着的驮包晃晃悠悠地移动过来,又一户牧民搬过来了。

颜色变幻的世界

在草原上,相机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刻。即使没有白云,没有毡房,没有羊群,眼前的景色也绝不单一,就连最朴素的绿草甸,也会用变幻的光影装扮自己。

夏季是草原最美的季节,绿草茵茵,花儿朵朵。在五彩缤纷的花朵点缀下,草原显得更加生动绚丽。

野花和草原,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在草原上,青草不再是花儿的陪衬,而是与花朵为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野花和草原,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在草原上,青草不再是花儿的陪衬,而是与花朵为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马背上的民族

伊犁草原上生活的牧民大多是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真正马背上的民族。几千年来,哈萨克族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儿和歌声是他们的“两只翅膀”。他们日出而牧,日落而归,过着简单而快乐的日子,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予的一切。

哈萨克族男女老幼都以骑马为常事,孩子幼年就在马背上玩耍。每个男孩子到了五岁的时候都会举行“骑马礼”,从小就在歌声和马蹄声中成长,成为草原的主人。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也是哈萨克人。

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每年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依海拔由下而上再下地循环迁徙。而他们的生活家当也都由马背来背负,男人们带领着全家老少,依次转换放牧区域。这个过程被称作“转场”,每次转场到达目的地后,周而复始地再次搭建毡房就成了寻常的生活内容。

流动的房间

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基本都是自己亲手搭建,毡房大小是根据家庭人口和经济条件决定的,面积的计算按照房墙的块数决定。毡房一般有四种形式:简易的小毡房和四块、六块、八块房墙的毡房。

简易的小毡房一般是用于临时性居住或野外休息,没有房墙。而从四块起由房墙作为支撑主体的毡房是典型的哈萨克住宅,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体,上部为穹形。这户人家今天搭建的就是这样的毡房。

搭建毡房以前,所有使用材料都按照搭建步骤有条不紊地摆开阵势,360度围绕一圈整齐地摆放在草地上,这些家什大多都是草原上就地取材而来。

仔细观察那些长长的木杆,主人介绍说这是红柳木材质的。红柳木取自戈壁,被工匠按照标准尺度做成前直后勾的圆形木杆,这些木杆就是撑起毡房屋顶的重要构件“房杆”。

眼前的这个红色骨骼分明就是一件艺术品,线条简练而优美,内容直接而无赘述,所有的一木一绳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毫无多余堆砌的成分,毡房就是哈萨克人智慧的结晶。

飘散的奶香

伊犁广袤的草原上养育着多如星辰的牲畜,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肉食和皮毛,还为美丽的伊犁流淌出了一条香味四溢的奶河。

在伊犁草原我第一次喝到了牧民家的纯味马奶,马奶制作基本都是一家的女主人操持的。清晨,女人挤下第一桶马奶。第二道工序如果是制作马奶饮料,就要把过滤后的马奶倒入牛皮囊。

牛皮囊下宽上窄,约有半人高度,牛皮囊中已有发酵过的马奶,新鲜马奶倒入后女主人用木杵上下混捣新鲜马奶和发酵过的奶子,让它们充分混合,然后用布绳扎紧袋口,过两三天后经过充分发酵就形成了美味酸香的马奶饮料了。

如果是制作奶酪等奶制品,第二道工序就进行油脂分离,草原上每家每户都有油脂分离器,把新鲜奶水倒入分离器,乳清和油脂就分别从两个出口流淌出来,油脂静置后成为凝乳碎块。

凝乳经过发酵后,就可以做成各类奶疙瘩、奶果子的雏形,最后把奶酪放在阳光下干燥封存,2到3周后才大功告成。分离出来的另一部分乳清烧开后就可制作奶茶,喷香扑鼻。

草原婚礼

夏季是哈萨克年轻人举办婚礼的高潮。去过多次城市婚礼,但在天为媒、云为裳、地为桌、河为酒的辽阔草原上举行的哈萨克牧民婚礼,我还是第一次参加。

今天古丽扎提和巴赫成亲了。

宾客们骑着马、开着摩托从四面八方的草场赶过来。男人们长靴、马鞭、夹克日常装扮,女宾们稍微注重仪容,年长些的妇女大多带上了鲜艳的头巾,穿上了整洁的服装,而年轻姑娘就是平常衣着,他们今天聚拢来是为了见证新人的结合,也是分散在各个草原上的亲朋好友的一次聚会。

上午十一点过,随着从五、六个毡房中涌出的兴奋的人群走向山头,引颈了望远处山脉下一条蜿蜒的土路,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和一群摩托缓缓驶来,接新娘的车队过来了。

不多时,迎亲队伍到达,盖着白色头巾的新娘由旁边两位同样带着白色头巾的伴娘搀扶着走在队伍的最前端,三人身后跟着一拨披红挂绿、青春可人的哈萨克姑娘。与汉式婚礼不同,鞭炮、新郎上门都免了,新娘是由新郎家的女性亲属迎接而来的。

整支队伍步行穿过长长的草场,新娘一行来到主毡房,也就是新人的“婚房”前驻足停下,这时毡房前聚拢了所有参加婚礼的人群,大家呈半月状围裹住新娘与伴娘三人。

经过片刻喧闹,等大伙都席地坐定,婚礼中最正规的仪式开始了。人群中央盘腿而坐的是婚礼的司仪,他念念有词地诵读着我无法听懂的哈萨克话语,而围坐半圈的人群看着新娘爆发出一阵阵善意的笑声,司仪旁的小伙还不时轻轻挥动一下系着红绸巾的木棒,新娘与伴娘三人在话语段落处总是深深地一鞠躬。

询问宾客,原来这是新郎写给新娘的书信,信中内容除了有表达爱慕之意,也有婚后尊敬父母,勤俭持家之约。这个过程是婚礼中最庄重的时刻,是新郎全家及周围睦邻接纳新妇的开端,是新娘踏入夫家的仪式。

在婚礼过程中,我感觉哈萨克牧民婚礼与汉式婚礼最大的不同是“随意性”和“聚会性”,整个婚礼前期新郎并不参加,所以一直到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哪位是新郎。

与宾客聊天,他手指着远处马背上的男人,说那就是新郎。顺着手指望过去,有些吃惊地看到新郎一身便装骑着骏马转悠过来,似乎是刚赶着羊群回来,要说新郎唯一与平时不同的可能是今天穿着双皮鞋,而不是通常的长靴。

毡房外亲戚朋友在帮忙准备婚宴上宴请宾客的羊、牛肉,简易棚下大锅的滚烫羊肉汤噗嗤噗嗤地翻滚着。宾客们三三两两聚集在毡房外,草地上,妇女们唠家常,男人们打牌,午后的光阴就这样幸福地缓缓流过。

生活的承诺

一阵哈萨克民歌的高亢曲调声响起,围拢在草地前等候的姑娘们闻乐起舞。伴娘及年轻姑娘们随着紧密的节奏大方地率先登场亮相,展开柔软矫健的双臂,犹如一只只振翅欲飞的金鹰迎风而舞。

随后,新娘也踏着轻快的步子旋入草地舞场中央,娇俏曼妙的身影瞬时吸引了新郎,他也飞扑进集体舞蹈,宾客则围拢在旁鼓掌助威。

歌舞过后,宴席开始了。毡房内,亲朋好友坐成一团,面前摆着各种点心和饭菜。奶茶、油果子、炒米、水果糖和大块的牛羊肉是婚宴的全部食物,因为哈萨克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婚宴上不提供酒精饮料。

姑娘、小伙依次到每个毡房奉上茶点招待客人,这些食物都寓意着新人婚后的生活甜如蜜糖。

普通的哈萨克牧民婚礼注重将来的生活内容多过今天婚礼的华丽展示,新郎不会因为婚礼而放弃例常的劳作,也不会为了面子去缝制、购买或租借一套哈萨克礼服。婚姻中养育娃娃和增加劳动力被放在主要位置,大喜日子中一天的牧活该完成的还得完成。

新娘最显眼的装饰就是头上的洁白钩花头巾,除了这块标志新妇的头巾外,普通的紫色修身衬衫和黑色西装裙就是新娘今天唯一的礼服.

这个美丽的年轻姑娘从今天起就要担负起一个牧民家庭中女主人的全部劳作了,今后牛、羊、马会占据她生活中的所有时间,答应这门婚事就意味着对游牧生活一辈子的承诺。

伊犁草原攻略

旅行线路:

从乌鲁木齐始发、至乌鲁木齐结束可以呈逆时针环行游走伊犁地区的各大草原。伊犁草原众多,各具特色,主要草原有霍城县的赛里木湖及果子沟;昭苏县的巴勒克苏草原、夏特草原;特克斯县的喀拉峻草原;巩留县的库尔德宁、恰西草原;新源县的那拉提草原、巩乃斯草原;尼勒克县的唐布拉草原等。

这些都是交通便利、旅游开发较成熟的草原,还有些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草原也非常具有震撼力。伊犁草原就是大西北漫漫戈壁黄尘中的一片绿州,那里的山水草原大气而磅礴,民族风情浓郁而多姿。

赛里木湖及果子沟:赛里木湖是新疆最美的高山湖泊之一,海拔2070米,湖水面积为458平方公里。夏季湖旁绿草芳菲、繁花似锦,可谓是“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果子沟林木茂密,草地丰饶,环境优美宜人。

夏特古道及巴勒克苏草原:夏特古道起始于唐代的夏特古城,就是现在的夏特草原,穿越夏特峡谷,经过木扎尔特冰达坂,终点为南疆的温宿县境内。夏特古道道路崎岖,地势险峻,草原夏季花团锦簇,云杉、灌木、冰川近在咫尺,冬季有野狼出没。巴勒克苏草原地势平缓,视野开阔,夏季草原繁花点缀其间,呈现五彩缤纷的景象。

喀拉峻草原:喀拉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认为是世界上少有的一流天然牧场,海拔2000到2800米之间,属于高山草甸牧场,在东西走向的雪山山岭间生长着百种优质牧草,每年的6至9月间是喀拉峻草原的黄金季节,有20多万头牲畜到这里来抓膘避暑。

库尔德宁、恰西草原:库尔德宁是“天山最美的绿谷,雪岭云杉的故乡”,位于巩留县东南部山区,这里云杉种类齐全,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恰西草原河流蜿蜒,绿草如茵,既有粗犷的险峻山脉,又有秀美的潺潺溪流。

那拉提草原:此草原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核心景区为180平方公里,是南北向的高山草原。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平均气温20度(°C)左右。这里居住着勤劳好客的天山儿女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族人口最多的草原。

唐布拉草原:这里的草原一步一景,被称作“百里画廊”,以草原、温泉、雪峰、河流为主要特色,气候温润,是伊犁草原的避暑胜地。

饮食:

伊犁地区无论城市和农牧区均以羊肉为主,主食为面食,民族菜式基本为清真,以重油、荤肉为特色。烤肉串、囊坑肉等量大价廉,大盘鸡、羊肉拌面、酸奶等都是饭店主要食物,夏季冰镇饮料推荐“卡瓦斯”,是以大麦、玉米等谷物和山花蜜、啤酒花为原料发酵而成的极低度酒精饮料,爽口甘甜,绝对值得品尝。

牧区特色饮食推荐马奶、酸奶疙瘩,马奶清香可口,不过有些后劲,不胜酒力之人应适当控制,酸奶疙瘩是牧区常见的零食和佐食,口感较酸。如果不擅肉食及水土不服者宜预先准备肠胃药品,切忌暴饮暴食。

交通:

伊犁交通设施比较完善,乌鲁木齐有直飞伊宁的飞机。伊宁到各个县都有班车,从县城到草原需要另外找区间车。有些草原在行车的主干道上就可以看到,例如唐布拉草原,但其它草原如喀拉峻等需要自己包车才能进入。部分景区内有区间班车运营,那拉提、夏特两个地方必须坐景区班车进入,包车是(删)只能到景区门口,景区班车需要另外收费。

租普通车型一般是350元/天起,租越野车800-1000元/天,这是普通旅行的价格,如果是摄影早出晚归,价格要更高些,可以具体商谈。摩托车一般100元/天,不过范围基本是在景区内。马匹在景区内一般在200元/天左右,如果在景区外牧民家的可按照路程议价。

草原游览以自驾为佳,道路基本顺畅,若需进入草原腹地以高底盘的车型为首选,或租用牧民的马匹及摩托车,需注意乘坐安全。

住宿:

伊宁市各类型饭店较多,价格低廉,性价比比较高。其它各个地区的县府所在地基本都有可供淋浴的宾馆,一般政府下辖宾馆既安全又干净,可优先选择,宾馆网络配备参差不齐,所以上网条件还是有所限制。如若住宿牧区,最好自备睡袋等寝具。

注意事项:

伊犁为少数民族地区,参观游览需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牧区大部分牧民淳朴善良,观察后基本可以放心交流做客。若租用车辆、马匹等事先需明确来回路程及所用时间。若购物需货比几家,只选购具有当地特色的,注意不要购买违禁动植物纪念品。

赛里木湖、库尔德宁、那拉提、夏特、喀拉峻草原及风景区需买门票,其它各大草原自然开放,个人认为伊犁地区无门票的草原及腹地风景更为诱人,只要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和相对多的旅行费用,建议前往。

责任编辑 / 王丽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