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无闲草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余浩 黄剑 

标签: 户外天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们这次在太白与终南,体验了一次这样的意境。


太白采药路

几个月来,每天重复的工作让人心力交瘁。于是我提醒自己:"该刹刹车了!"我们一行人约好进秦岭太白山采药,一来给自己充充电,二来也放松一下每天绷得很紧的神经。去年我在终南山八卦顶时就常常远眺太白山,对她向往不已。

秦岭是我国南北分界的天然屏障,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高山落差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生态,古来就有"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一说。太白草药医学历史悠久,传承发展甚广。据说太白草药在《国家药典》中大多没有收载,药材公司不经营,中医处方也不使用,但是长期以来,秦岭一带民间草医们用其防病治病,在民间享有很高的信誉。

大爷海的清晨,让喜欢爬山的我此刻心中格外舒畅,不想大声呼喊,只想静下来,让心中的另一个自我,多多呼吸这好似有灵性的空气。山岩与青草相伴,山显得不是很高,反而很亲切,也更有灵性;再看这水,也格外圣洁,世俗里的千丝烦恼,此刻都被带走,留下的只是心中的一声轻叹。据说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南坡隐居十余年,行踪不定,不过我想大爷海到二爷海途中这片芳草地他一定来过。

遥望四周的群山,俯瞰远近的山谷,豪情顿生,两天来爬山的劳累,一扫而光,只想大呼一声,将体内的阳气抒发出来。蓦然回首,岩石上一棵棵草药熟悉的身影,让人感到格外惊喜,好似远在他乡遇故知,又好似回到故时寻旧人。这山里的草药不光能治病,即使是看着也是多姿多彩,赏心悦目。

雄的松花,绝对是养生佳品,吃后满口生津,妙不可言。我采了一些,回家后阴干,用来泡茶喝,汤色清澈,略黄,气味清香,提神醒脑。

 美丽的芍药花!其根为白芍或赤芍,太白山的赤芍,味道很香,闻一次之后,就会终身难忘。

蝎子草。这东西厉害,手脚不小心被它叶面上的刺扎到,据说像被蝎子扎到一样,麻痒难当。不过没问题,只需要摘下一片蝎子草叶,把它揉烂,之后把它的汁液抹在手上,立马不怎么痒了!这不就是"原汤化原食"嘛。

守护百草的老人

本次访太白,是跟毛水龙老师一起上山的。用"药师"来称呼毛水龙老师,还不如用秦岭药材"守护者"更为贴切。走在山谷里的毛水龙老师,就好似在自己家里一样,身边的草药信手拈来,味道、功效、主治都娓娓道来,清清楚楚。

毛水龙老师已经记不清是第多少次进山了,但是我们随便指一条沟一道山梁,他都能说出那座山上住着谁,那条山谷有没有溪流。因为对这片土地太熟悉了,他还出了一本《秦岭北麓峪沟口》的旅游指南,把秦岭北麓的322条峪沟口有什么河流、人文景观、海拔高度、药材资源、庙会日期、 交通情况、历史传说等等全介绍了一遍!

毛老师总是带着山一样的表情,一脸坚定。于是我偷偷地问毛老师的儿子毛勇进有没有见他爸爸掉过眼泪?"有的,去年妈妈生日,他给妈妈敬酒的时候掉过眼泪,说自己太迷恋大山草药了,对家里照顾不够。"毛勇进动情地说。

一个人六七岁就开始跟随父亲走进秦岭大山,并且一走就是六十年,我很难感受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但是当我听见毛老师转身嘱咐余浩采太白洋参,不要把根都挖尽等着来年它还会长出来时;看见毛老师用枯枝杂草细心遮盖住一棵正在开花的秦岭贝母,生怕她被贪心无知的人摧残时,多少还是体会到了一位草药医生对大山里一草一木的感情。

药王与药民

对于每个学习中医的人来说,药王孙思邈在心中的地位是相当神圣的。孙思邈隐居太白山南坡十余年,采药、修炼、治病救人、著书立说,一部《千金要方》流传至今。出发之前我就思量,到了药王殿,在药王面前一定要好好磕几个头!

但当我们到达太白山药王殿时,却发现药王殿相当破败。殿的大小先不论,一个破破烂烂的木板房,四周用木头支持着,感觉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里面神像也没有,只有一张药王神像的照片装在木框里充数。

药王殿破败如此,是天灾,还是人祸?毛老师说,这个药王殿建了几百年,也没有人专门去维护、管理。一些上山的游客,甚至一些采药的药农,常常在殿里避雨躲风生火做饭,在天气冷的时候把药王殿的木板拆下来烧火取暖,整个药王殿越拆越少,遍体鳞伤,人为的破坏相当严重。今日的药王殿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荣光,我在殿中一边磕头,心中一边流泪。

秦岭药材丰富,采药人自然也不少,我在终南山就接触到了一些。这些采药人采药砍柴身手矫捷力量无限,总是开开心心很健康的样子。中医把这些辛勤劳作却生活贫困的人称作藜藿之民,他们的身体总是在劳作运动,因此没什么病,即使有病也容易治。大部分城里人我们称他们是膏粱子弟,心神消耗得太厉害,体质娇嫩易得病,而且七情病居多,很难治。

采药人的路艰险坎坷,采药人的收入微薄,而且民间中医治病"冒的是卖白粉的风险,挣得是卖白菜的钱",所以民间草药医生越来越少。站在左边的老太太腿脚不好下不了山,眼看她带的粮食不够,他们家的老汉一大早就背着面粉赶进山来。老爷子高寿啊?他三个指头一撮:"七十二啦!"吃过饭后老汉马上还要下山,七十二岁的人一天来回十个小时跑山路,呵呵,这不也是神仙吗?

道医有道

老子在秦岭著《道德经》, 道教从秦岭传播开来。人常说"十道九医"。孔道长是青牛洞道观住持,今年九十八岁。青牛洞道观在太白山北面,绿水环绕,四季常青,药草飘香。这地方是历史名胜古迹,地灵人杰,唐太宗、唐玄宗曾多次来拜祖,原来这青牛洞就是为了纪念老子骑着的那头青牛。

孔道长九十八岁,却像五十八岁的老妪一样,面容祥和,大方宽厚,慈眉善目,一袋面粉一百多斤,她一个人提起来就走,脸不红气不喘。也许,这就是修道之人和没有修道之人的差别吧。

太白山往东一百多公里,便是以"隐士文化"著称的终南山。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每年夏至之后,张至顺道长都会进终南山修行半年。张道长1912年生人,已经有100岁了。道长学医时十分刻苦,一部本草看了三年;他不知道自己什么血型,因为他从来没有进过医院,一辈子得的病一只手就数得过来。"我学医是因为小时候我发过愿要给穷人看病。"张道长说,"那时候,听说谁有病不能好,不管一百里两百里,我都赶去给人治病,而且从不收钱。你有钱,对不起,请到医院去,我只给穷人看病。"

在终南山的八卦顶,劳动是老道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我们也在这里享受了一段远离尘世的日子。

时间在山里停下来了,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电脑电视没有交通工具,我们排成一排站在屋檐下看着山里云来雾往,细数阶前的雨滴响,然后任思绪随风飘荡。"秦岭无闲草",我想,这里的人,应该也都非凡人吧。

太白采药路行笺

【交通】

西安火车站东广场有旅游专线,乘坐游2路可至太白山;也可在西安的西客运站乘坐长途车到眉县或宝鸡,在大桥口下车后转乘去汤峪(太白山)的班车,宝鸡亦有长途车可到眉县。自驾可从西安或宝鸡走西宝高速,遵循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标志牌在兰家南出口下高速,沿绛汤二级汽车专用道直达太白山口。

【住宿】

太白山脚下的汤峪口住宿条件成熟,有多种旅店可以选择,山中的板寺新村和下板寺也有民居提供住宿,也可选择返回西安或宝鸡住宿。

【旅游提示】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线路较为安全明确,除此之外的线路必须要请向导,否则容易迷路或发生危险。

·七八月的盛夏季节太白山里夜晚气温也要低至零度,需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山上亦有棉衣租赁服务。

·秦岭药材资源丰富,可向当地药农购买新鲜的药材,但无专业知识或指导请勿贸然采摘,一则为了避免接触有毒植物,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正在生长、还未成熟的药材,另外也不要在不熟悉药理药性的情况下服用任何草药。

摄影师简介

黄剑,网名油麻菜,福建东南卫视纪录片工作室制片人。右手横贯掌,头顶两个"旋儿",命中注定走千里,终日奔波不得闲,一直穿越在大帆船航海、野生动物拍摄、传统文化题材间,近三年专注记录中医及道家文化。

余浩,字任之,网名任之堂主人,自幼随祖辈学医,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因热爱中医而从事中医、发展中医,目前已出版多部中医著作。

摄影师手记

山就那么几座山,药就那么几株药,而人心有千千结,病有千千万。怎么办?"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我发现余浩的一个秘密,无论非常开心还是非常累,或是想不开的时候,他都会用地道湖北腔高吟《清静经》,他说这里面有所有问题的答案。这真的很有效,因为每次我一听到他把"上德不德,下德执德",读成"上叠不叠,下叠基叠"的时候,也觉得一身轻松,连后脚跟都笑起来了。

"神农尝百草,始有中药。"在我看来,用青草药治病和针灸、外治一样,都是中医迷人之处。可惜现在的中医,无论是院校刚毕业的青年医生,还是社会上小有名气的主任专家,对于青草药的知识都有限得很,实在有违"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祖宗遗训。

"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就像当年福建盛产杉木,造就了福船,秦岭丰富的药材资源,则培养出一大批太白草药医生,老话一定有它的道理。然而,今天这些星火残存的太白草药医生,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从体制到药材再到传承……你说,这些老中医会不会有一天就像那些中式古帆船一样,迟早要退出大海离开我们?

责任编辑 / 徐国荣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