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印度“蛇人”不会捕蛇不能结婚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0日 文章出自:新浪科技

标签: 生命   动物   探奇   

千百年来,印度一直活跃着一群耍蛇人。他们每天走街串巷,几个大小不一的篮子,耍蛇人吹着一根自制的葫芦形蛇笛,便构成了他们的全部家当。这种从事舞蛇表演的群体被称为印度“蛇人”部落,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蛇人”们相信这会帮助他生来便具备辨别蛇性的能力,并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捕蛇是“蛇人”的看家本领,“蛇人”部落的男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便是独自进山捕捉到一条蛇。在“蛇人”眼中,不会捕蛇的小伙子没有结婚的资格,他们不但无法得到姑娘的芳心,永远不能成家立业,而且还会被当做是辱没门楣的“败家子”。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蛇人”便四处觅蛇。为了表示尊重,在捕捉之前他们要和蛇用“说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保证它们会得到照顾和保护,一年之后会被放生。对印度人来说,有意或无意杀死一条蛇都是弥天大罪。祭拜蛇神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仪式,许多印度教徒会在蛇节那天给蛇神献上鸡蛋和牛奶作为供品,印度人还给眼镜蛇洗牛奶浴。

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蛇人”们相信这会帮助他生来便具备辨别蛇性的能力,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在“蛇人”眼中,不会捕蛇的小伙子没有结婚的资格,他们无法得到姑娘的芳心,永远不能成家立业,而且还会被当做是辱没门楣的“败家子”。

 

其实,蛇的智商很低。它听不到声音,但是能敏锐的感觉到震动,是经过训练的,当耍蛇者发出特定的信号时,蛇就会从竹篓里钻出。而且蛇随音乐舞动身体并非真的跳舞,蛇是追随笛子的颤动而摇摆运动的,如果耍蛇者一动不动的吹笛子,蛇是不会动的。

 

印度“蛇人”群体被称为部落,是因为这种表演艺术的从业者数百年来已发展出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仪式。印度人从不认为玩蛇是一种职业,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印度耍蛇人的祖上大都住在深山老林,自然环境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与毒蛇为友。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眼镜蛇、蟒蛇在他们的指挥下,无不俯首听命。就算是不小心被蛇咬了,他们也会用草药迅速解毒。

 

吃过晚饭后,印度耍蛇人就会来到庙宇里,争先恐后徒手捉起一条蛇或数条蛇,步出庙宇外开始尽情狂欢,与蛇共舞。尽管众多人会被蛇咬伤、缠伤,但他们却引以为豪。这些人认为,被蛇咬、缠了预兆着今生今世无灾无病。

 

印度人的蛇文化由来已久,就是“舞蛇”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千年舞蛇文化正面临消失。他们身上的蛇能伴随着笛子发出的乐声翩翩起舞,为主人带来收入。在舞蛇者的身上根本看不到恐惧,完全是陶醉其中的那种快乐。

 

尤其在印度,蛇类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印度人崇拜蛇,视蛇为“神”的化身,而眼镜蛇尤受崇敬,被称为“努拉盘布”,即“善蛇”。

 

在虔诚的印度教教徒眼中,蛇并非动物,而是通人性的灵物,眼镜蛇被认为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化身。在克诺所斯宫殿遗址挖掘出的“舞蛇女神”,距今已有3600年。她双手自由伸展,各握着一条蛇,身著华丽的长褶裙,袒露着胸前的乳房。

 

上千年的历史让舞蛇者们发展出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仪式。历史上的舞蛇者不断迁徙,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没有分治前,从现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一直到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都可以见到舞蛇者的足迹。

 

印度有蛇庙、蛇村、蛇舞、蛇船赛,每年还有蛇节。祭拜蛇神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仪式,许多印度教徒会在蛇节那天给蛇神献上鸡蛋和牛奶作为供品。

 

印度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大、最著名和最致命的蛇类。例如,眼镜王蛇,以其可怕的习性和危险的毒液而闻名;网纹蟒,体长可达十余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蛇类。另有259种蛇类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约有50种为毒蛇,有些非常危险。

 

据资料,印度对蛇的崇拜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历史。出于对蛇的尊敬,不仅盖起了不少宏大的庙宇。在村落附近,在神树下,在水井和水塘旁,都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蛇的图腾。

 

绝大多数印度人即便是在家里发现了蛇,从来都不会用棍棒打的,而是好说歹说试图将它们劝走。如果蛇不把人的哀求当一回事儿,人们就得求耍蛇人来帮忙了。

 

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种有关蛇的节庆活动——蛇船竞赛,犹如我国端午节的龙舟竞赛。

 

蛇人部落从事舞蛇表演艺术的从业者数百年来已发展出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仪式,他们往往全家老小都从事耍蛇这一行业,拥有一整套的捕蛇、训蛇、舞蛇的技能和方法。

 

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

 

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

 

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

 

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

 

每当“蛇人”家族中有男孩出生,人们便在他身上滴几滴有毒的蛇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