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中山国这片土地上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9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高老汉 

标签: 平山县   世事杂谈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河北省西部,也就是赵国以北,燕国以南的地区曾横亘着一个少数民族(白狄)建立的中山国,在大国之间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居然也繁衍生息了两百多年,后被赵国所灭,自此烟消云散,如同不曾存在。

平山县的下三汲乡西依太行山,东傍滹沱河,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在村西有两个相距约一百米的小山包,长满了杂草和灌木,两千多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习以为常,无人留意土山的前世今生。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宰,村民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其中一个小山包被夷为平地,中山古国封藏两千多年的的秘密豁然洞开。

一九七四年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主墓室早以被盗掘一空,幸而盗墓贼忽略了左右耳室(储藏室),出土了一千多件精美文物,其珍贵价值可与马王堆、曾侯乙相媲美,为世界考古界所瞩目。最震撼出土的是一罐子美酒,酒浆浓艳,酒味醇厚。出土文物中盆盆罐罐的酒器不少,看来国君嗜酒如命,阴间也要有美酒相伴。据说中山国的君臣就是终日缠绵于酒色,上行下效,世风日下,最终导致敌国趁虚而入,断送了社稷。打天下易,坐江山难,太平盛世,秦淮歌舞,祖宗开疆掠土的万丈豪气到头来往往被不肖子孙所断送,最终淹没在野草荒丘之中。

河北省博物馆专门为古中山国设立了长期展馆,并成为最受观众青睐的镇馆之宝。

目前中山国王后的封土堆依旧荒草萋萋,旁边的王墓挖掘之后建了一个展馆,由于资金短缺成为了一个烂尾工程,十几年来就这样建不成、拆不了的搁浅在哪里,无意间打造出了一片日落西山般的荒凉,倒是符合了江河日下国破家亡的意境。

河北省称为燕赵大地,但再向前追溯则是中山古国,两千年的日月荏苒,朝代更迭,不变的是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春种秋收,砍柴捕鱼,生儿育女,生生不息。旧日的王宫城池所在地又有村民盖起了新屋,耳边不禁响起了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

小贴士

战国中山是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始建于春秋末年,鼎盛于战国中期,后为燕、赵所灭。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当时的五个“千乘之国”之一。由于历史短暂,史书上关于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零散,所以两千多年来战国中山国一直被称为“神秘王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位于今平山县三汲村的中山国古都城和中山王陵,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揭开了千百年来笼罩在这一王国上的神秘面纱。墓中出土的金、银、铜、玉、陶等类文物,豪华富丽,工艺精湛,活力迸发,气质神秘,富有游牧民族特色,对研究中山国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陈列是河北省博物馆1997年推出的一个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300平方米,分为历史、疆域、都城、宫室、田猎、征战、墓葬七个单元。展览精选文物260余件(套),件件为稀世奇珍,中山王方壶铭文优美流畅,双翼神兽神秘威猛,虎噬鹿器座华美生动,四龙四凤方案繁复奇巧,十五连盏灯堂皇富丽,玉器制品晶莹剔透、精雕细镂,黑陶器造型典雅、纹饰流畅,车马依仗雄武威严,武器装备设计科学。另外,复原宫廷场景、复原狩猎场景和复原战车出行场景三个大型景观生动逼真,引人遐思。大型壁画服饰图、宴乐图再现中山国的人物风貌和生活情景。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