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那一季花开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2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俞瑾 

标签: 风光照片   背包旅行   稻城县   

是什么如磁石般吸引着我,让我身不由己,心在藏区?颠簸26个小时,只为梦中的稻城,梦中的香巴拉;当心力交瘁来到亚丁,看到牛奶海的那一瞬间,我为什么会流泪?在稻城公安局被扣留,写下生平第一份“保证书”;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小觉姆,回来后竟成了我的牵挂;天葬台前看天葬,解析前世今生;丹巴美人谷,与色达旅游局的陈老师重走一遍回家路;震后生命线,汶川,我们与你同在……

梦中的香巴拉——稻城

蓝天白云相依,青山绿树相伴,听河流潺潺,看牦牛成群,无车辆喧嚣,无俗尘凡事,这便是我梦中的稻城,梦中的香巴拉!

我一个人拿着相机,无意间走到桑堆乡中心小学教室的窗前,隔着铁栏子看孩子们上课。正巧放学了,孩子们跑到窗前,我为他们一一拍照。他们中有些毫不畏生,在镜前非常自然地笑着,像一朵朵绽放的格桑花;有些便显得拘谨。过了几分钟,孩童活泼的天性便表现出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往我镜头前挤,唯恐落下自己。二楼窗前的女生们也毫不扭捏,一个劲地喊,老师,帮我拍一张。

骑行在路上,这一路风景绝美。我常常回过头去看身后走过的路,竟如画中一般,那么的不真实。路上,几乎每遇见一位骑摩托车的藏民,他们都会向我们点头微笑,然后说着“扎西德勒”。声音飘荡在身后,如远处的经幡。先开始我是被动地说,被动地挤出一个微笑;后来微笑与声音几乎是同步的,笑容也不再牵强;再后来由被动变为主动,微笑如绽放在脸上的格桑花,随时盛开。

这里的人,比西藏的更为友好,更为朴实。其实在西藏,一切都已被汉化,在西藏,几乎不存在语言不通之类的问题,而在川西等地,语言沟通有时却是一个大问题。汉人教会了藏人新科技,却没有从藏人那里学到朴实与善良。 

这是个脱离俗世的地方,这是个不染一丝铅华的地方,这里的一切,安静祥和,这里的人,善良热情。

喜欢一个地方,大抵更是喜欢这个地方的人。 

一个浅浅的水塘,自由滋生着红绿相间的草;有些草不知原本是绿色的,还是未到季节没有变红,杂乱地歪倒着,如一个蓬头垢脸的少妇;远处是黄杨林,稀稀落落地排列着,如头上掉了一大撮的毛发;为了便于游人观赏,靠近水塘边,用木条搭成了栈道,几乎将整个水塘圈了起来。这栈道搭得很煞风景。如一个原本相貌平平的女子,细看还略显有些清秀,硬替她描上浓眉,抹上色彩俗艳,劣质的胭脂口红,连原本的一抹清秀,也被扼杀了。

这样的风景,其实根本谈不上风景,人工做作的东西太多,远不如路边随意一瞥的风景来得自然与秀美。 

稻城河左岸河谷村庄的一处黄杨林非常漂亮,黄绿相间,绵延成一排。此时天气正好,蓝天白云,一丝风也没有,映着低洼处水的倒影,如一张巨大的纸上,不小心被泼上了颜料,但这些颜料却是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地构成一幅巨型油画,恍如仙境,令人惊叹不已。

在稻城河桥头的另一侧,是一整片的黄杨林,有些已黄,有些尚青,有些辗作尘。依着傍河,透过阳光的缝隙,青色映出春的生机,黄色泛出秋的成熟,而那些散落在地上的枯叶,则如冬日般萧条。

在路的两边,一边是枯枝,一边是茂叶。在这条路上逶迤而行的路人,想象着一边是空旷的令人窒息的死海,一边是鲜活的亮丽的为之奋斗的生命;一边是生如夏花般的璀璨,一边是逝如冬雪般的枯寂;一边是如流沙般逝去的青春韶华,一边是勃勃生机酝酿着的新的生命……

离佛很近的地方——蚌普寺

还未入寺,就已看见到处悬挂的经幡与红色的横幅,这经幡似乎与我先前所见的有所不同,我想也许是各个流派的风格吧。听说后天是白教的创始人——噶玛巴都松钦巴的900岁寿辰,原来这一路骑摩托车的藏民,就是为了后天的盛会来给寺庙送物资的,在临近路边的大草地上,藏民们搭起了白色的帐篷,做准备工作。

后天是蚌普寺最隆重也最热闹的节日,所有的藏民都要换上节日的藏袍,梳妆打扮,载歌载舞,骑马喝酒,我想象一定如藏历新年般隆重。

骑过一段上坡的柏油路,入寺,再一次被寺庙外围红墙上空悬挂着的无数经幡所震撼,我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经幡在一起翩然起舞,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这样声势浩大的场面,令我们目瞪口呆,恍如来到另一个国度。

怀着虔诚之心转完大大小小的经筒,红墙外的一块石头上印着噶玛巴都松钦巴所留下的手印与脚印。一长者过来,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解说其中的典故,随后带我们入寺。

寺外,有两三拨喇嘛在做寿桃,他们递给我一个红色的寿桃。其实刚才在寺内喇嘛已给我尝过一点,谈不上好吃与难吃,有些青稞被染成了红色,有些是本色,口感很粗,味淡,寿桃外围加了一些瓜子仁、核桃之类的东西做点缀。不忍拒绝他们的好意,双手接过。

告别喇嘛们,再一次回首,如火如荼的红墙,浩瀚壮观的经幡,着黄红僧衣的喇嘛,这寺庙,与我去过的任何一所都不一样,没有门票,没有等第,没有功利,只要你有一颗虔诚的心,这里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这里的僧人朴实,任何一个游客进去,他们都会带你参观,报以友好的微笑。

心的旅程——亚丁

稻城亚丁,我们通常把它们连在一起,似乎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稻城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又名念青贡嘎日松贡布,即“圣地”的意思。

稻城与亚丁是不同风格的两种景色,以个人所观,亚丁比稻城更漂亮,更圣洁,如仙子,脱俗清新,却有不可抗拒的威严。

当看到一个个火柴盒般的房子坐落在山坳内,绿色的草坪搭成“亚丁”字样,亚丁村离我们已经很近了,也就是说,我们离天堂不远了。

这一路,仙乃日神山始终伴我们左右。仙乃日雪山是“观世音菩萨”的意思,它也是亚丁景区的三大高峰之首,是四川的第五大山峰,海拔6030米,像一个慈祥的老者护翼着群山。整个雪山是个环型冰斗下斜造型,所以两侧观看时,山峰始终面朝着我们。

央迈金勇藏语意为“文殊菩萨”,海拔为5958米。文殊菩萨在佛教里是智慧的象征,雪峰如一把智慧之剑指向苍穹,凌然声威。相比仙乃日雪山,央迈金勇更显年轻,或许也只有年轻才敢锋芒毕露。

“冲古”意为“填湖造寺”,也有人意为“湖泊源头的寺庙”。冲古寺位于仙乃日雪山峰脚下,海拔3900米,隶属贡嘎郎吉岭寺,属黄教。冲古寺初看跟藏区其它寺院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样建筑风格的寺院,细看却差别很大,似乎没有一所寺院如它这般残垣断壁。

冲古寺曾两次失火,如今白墙脚跟胡乱堆积着一些白色的石头,寺前的香炉上挂着的铃铛锈迹斑斑,香炉内竟然没有一支香。进寺,空无一人,想必这样的环境,连喇嘛也不愿呆在这里。倒是冲古寺前的草坪,托了仙乃日冰川湖泊决堤的福,成了一处天然的盆景,勃勃生机,与此处的荒芜成鲜明的对比。

我想,若是春天,树叶吐出嫩芽,满山的杜鹃竞相开放,灿烂如织,湖面漂浮着缤纷如雨的花瓣,那一定是诗一般的情趣;若是秋天,层林尽染,树叶变换出季节的颜色,五色斑斓,湖面上飘满落英缤纷的黄叶,那一定是如画一般的诗意。可是现在,树还是绿的,草依旧滋生着,湖面干净如一块无瑕的碧玉。

回首,风仿佛静止一般,嘎然屏住了呼吸,此时阳光正好,透过相机镜头,竟能看到光的光圈,湖中,这山,这天,这云,这树,如镜面的反射,清晰无比。

洛绒牛场海拔4150米,被“日松贡布”三座神山环绕,贡嘎河从草场穿梭,林间溪流潺潺,与牧场木屋交相辉映。

宛若油画的洛绒牛场,仿似人间仙境,亦或是另一个星球,真的不敢相信,在地球的一端竟有如此清澈,如此唯美,如此不染人间烟火的景色。这一刻,什么也不想说,只想在它怀里沉醉,只想长眠于此。

趁着阳光还没有完全洒下来,雪峰、森林、草地,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傲然迎着阳光;而草坪、溪流、矮树,在卑微里等待阳光,等待阴霾消失。  

蓝天下的雪峰,愈发显得雄伟挺拔,而缠绕在雪峰上空的旗云,让人想起“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雪峰下,一大片的草甸子,从尚绿、浅黄到土黄的过渡色中,仿佛可以看见生命轮回的痕迹;而远处,绿树依旧盎然,勃发生机,眼前仿佛是春秋并存的两个季节。这两个世界中的我们,如一个新生婴儿,惊喜却束手无策。这幸福来的太过突然,太过不真实,天堂的颜色,也不过如此吧!这就是我梦中的香格里拉,这就是我梦中的香巴拉!

这一路的景色非常唯美,如罂粟之毒美,让你的眼睛,脚步,乃至身心毫不犹豫,心甘情愿,无所畏惧地跟随它,只为那一份唯美,只为了那一季花开。

这一路走来,总有一些人让我们莫名的感动,感动于一些微小的细节,感动于一些举手之劳的帮助,甚至感动于一张张因跋山涉水而万般疲倦的脸。

行走的步子越迈越远,心也变得异常柔软,柔软如海绵,稍稍用力,便挤出五色斑斓的水滴;柔软如珠蚌,细细磨砺,便生出晶莹剔透的珍珠。

越靠近它,越惊叹于视野中见到的壮丽景观。仰望三座神山,云雾袅绕,似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脚下的碎石路,寸草不生,荒凉如另一个星球。

前面穿冲锋衣的多了起来,星星点点的如燃烧的火种,我知道,这一路的跋山涉水,终将有了结果。

我如热恋中的人,期盼见到恋人姣好的面容,却又怕失望大过希望,在这种若盼若忧的心情中听见前面一个女的喊:“牛奶海到了!”声音微微颤动,似有哭腔,但仿佛又有无尽的穿透力,在我耳膜,如闪电划过。

快走几步,只一瞬,我的泪便流了下来。

我无法形容当时的感受,那是种大悲后又大喜大彻的心情,所有吃过的苦,走过的路都很值得。

牛奶海如落入凡间的精灵,静静地躺在央迈勇的山坳内,有人说它呈扇贝状,有人说它似水滴状,可我更愿意将它想象成眼泪状,一滴情人的蓝眼泪,痴情、执着与哀怨。

我在湖边呆了许久,久久凝视着远方,这湖,怎么可以蓝得如此清澈,如此纯净,如此神秘!同样是蓝,它与羊湖的蓝又不一样。羊卓雍措的蓝,是湛蓝,如绸带,柔滑丝般穿梭在草原、山峦间;而牛奶海的蓝,是碧蓝,似泪海,仿似心尖上的一滴泪。那种蓝,蓝得让人心悸,蓝得让人心生怜悯,蓝得让人停止呼吸。

突然,在阳光的折射下五色海竟然焕发出奇迹般的色彩,变得灵动起来。而靠近仙乃日山脚下的一片湖水,竟然变成了孔雀蓝,但是,蓝的还不够纯粹,中间夹杂着少许的浅绿色,一圈圈地荡开去,如晕圈,渐渐过渡到蓝绿色,映着湖底的漂浮物,成网状,继而延至湖边呈浅绿褐色。

我期待见到更美的五色海,便下山朝它的湖边走去。

天堂之路——从甘孜到色达

从理塘到甘孜的这一段路,风景独好,广袤无垠的毛垭草原,星罗棋布的湖泊,牦牛、马群安静地吃草,几所藏居幽居在大草原上,偶尔飞过的乌鸦停在草垛上……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安详宁静,一切都是原生态的,无法复制。

其实我觉得用“广袤”一词来形容毛垭草原还不够贴切,这是一片像海一样宽广的大草原,差不多要2个小时的车程。我想,内蒙与新疆的草原也不过如此吧。 

远处挂着经幡的房顶上飘起了炊烟,和天空的云丝浑为一体。这条路上就只有我们一辆车,伴随着时有时无的信号,用心感受着周围的景色。但是,往往只是一个沉思的瞬间,无尽的颠簸会将你的思绪打断,颠得屁股生疼,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烂路。

车又拐上了一个弯道,雾气渐浓,温度骤冷,路上已有斑驳的雪痕。回望来时路,似一条条蜿蜒盘旋的蛇形路,每一个拐弯处,师傅必定要将方向盘打死,才能转过弯来。每一个拐弯处,总让人心生恍惚,仿佛前面已无路可走,仿佛只一步就能到天的尽头。

在喜悦、惊叹、恍惚中车子艰难地爬上山顶处的一个垭口,海拔近6000米的卡瓦洛日雪山惊现在我们眼前,山头的雪峰被云雾所遮掩,露出大半个身子。我喜欢这种朦胧的感觉,,隐隐约约,似雾非雾,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些柔情的诗句都可以用上,任凭你发挥想像。

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当我们转过几个山头后,卡瓦洛日褪去衣衫,如一个万人仰视的英雄,露出他健壮的体格,傲然屹立在群山之巅,给人以冷峻,不可一世的感觉。

车子在金马草原旁的沥青路上行驶,坡顶有一大片五色的经幡阵,犹如龙门阵一般,甚是壮大。已经可以看见具有色达特色的红房子,三三两两地坐落在半山腰上。旁边的佛塔与寺庙,塔顶与寺顶金碧辉煌,宛若黄金浇铸而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坡上,无数的风马旗连成一块巨大的天幕,其壮观与华丽让人瞠目结舌。

金马草原位于长江主要河系——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的上游地带,与甘孜藏区石渠的扎溪卡草原构成境内最著名的天然牧场。传说在金马草原上,人们曾发现过“马头”形的金子,后人祈福而取名为“色达”,即金马的意思。色达县境内盛产黄金,成为“金穴数百处,岁溢数千两”之地。又传说如果将县城草原上的黄金全部开采出来就可以铸塑一匹金马,因以上种种传说,色达县被冠以“黄金之乡”的美名。

倘若色达真有黄金千两,为什么色达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倘若色达真有黄金千里,为什么那些藏民会如此的贫穷?倘若色达真有黄金千两,为什么铁路、航空、水运交通都是一片空白?

世界上最大的藏学佛学院——色达五明佛学院

 

色达佛学院海拔3700米,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也称五明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之一。五明取意于古印度的五种学术,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伦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

顺着喇荣沟上行,行至不远,就已看见成片的红房子,规模很大,很壮观,如一个神秘的世界。越往里走,越震撼,这些如蜂巢一般的红房子,在细雨的微湿下格外醒目。

典型的觉姆屋子一般都是一屋两间房,房基由天然石块砌成,屋架是全木结构的,墙壁是由圆木一劈为二拼起来的,然后在外墙涂成清一色的绛红色。这样的房屋式样统一,而且从外表看整体比较整齐,也很壮观。但是,从环保角度来说,建造这样的房屋得用去很多木材,虽说附近都是大小森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树木的生长时间终究抵不过他们的盖房速度,更何况木材结构的房屋容易着火,特别是冬季。 

走到一拐弯处,一群小觉姆正齐心协力地将半片圆木抬进刚砌好房基的屋内,一大簇的红衣,在空旷的小径显得格外醒目,不时伴有吆喝声,还有欢快的嬉笑声。我拿起相机,拍下她们的劳动场面,刚按第二张时,被她们发现了,微愠,对着我一边摆手一边直嚷嚷,意思是不能拍照。

夜色中,她们的脸是那么的祥和,她们甚至欢声笑语不断。我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进佛学院,要学佛,念佛,过清苦的日子,而且这日子,绝不是一般的清苦。海拔将近4000米,极度最低温度将近零下40度,长冬无夏,不能吃荤菜,不能结婚,不能做母亲……这样缺憾的人生,难道,真的是幸福的?这样的付出,来世真的能祈福?

这是喇嘛们辩经的地方,规模虽不及西藏的色拉寺,但在这个地方,却是另外一种味道。经堂三楼的楼梯外延挂着活佛的照片,整个大殿柱子上的图案都是手工绘制而成的,奇怪的是,在外面看明明是三层建筑,里面却是四层。 

走至坡顶,一大片粉红色的经幡阵,被满山的红房子层层围住,牦牛悠然自得在吃草。经幡下,一喇嘛席地而坐,看书念经。琅琅的经书声穿过空旷的草地,在耳边回响。突然,我似乎明白了一些生存的意义。这是个没有任何贫富差异的小社会,他们崇尚平等、自由,崇尚精神生活,住一样的房子,干一样的活,吃一样食物,穿一样的衣服,读一样的书,念一样的经,甚至连发型,都是一样的,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目标。在他们看来,唯一有区别的似乎也只有性别差异了。 

绕到佛学院的最高峰,有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坛城”。坛城源于密宗,是密宗教徒修炼的场所。坛城是梵文Mandala的意译,意思是圆圈,藏语的意思是中心和边缘。在藏传佛教里,冈仁波齐就是宇宙的中心,围绕神山的就是边缘地带,能量由边缘往中心聚集。

在印度佛教历史上,坛城的诞生起源于回教的入侵。回教的兴起与迅速壮大,造成了佛教的日渐式微。为了扭转局面,佛教信徒修建了坛城来作法驱魔。所以在当时,回教被称为魔教。但是,也许坛城就是令教徒们不堪回首的往事,绕坛城,也许就是与往事作别吧。但是,这仪式的深远意思,这深含法理的建筑,不是我等凡人所能理解与叙述的。

沿着小道走了约半个小时便上了一条柏油路。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身上,目及之处全是红房子,浩瀚壮观的红房子,红衣僧人点缀其中。其实我觉得,色达适合一个人,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去体味他们的生活,让嘈杂的心沉淀,让贪婪的欲念消失,这是种简单的幸福,简单的快乐,简单的人生。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也许,有些人生下来就为了走一条与常人不同的路;也许,世人千般苦,这是她们必定要遭受的劫难吧。这样想着,我的心突然变得很纯净,很透明,也很安静。我知道,这世间不是一切都有答案,也许,有些事没有答案更好。 

20分钟后爬上另一座小山的山腰来到依拉的家,外围结构看起来与喇嘛住的差不多,只不过喇嘛住的是一层建筑,这里是二层,依旧是绛红色的圆木房。

依拉挽着我的手臂,挨着我,仿佛我们已认识多年。途中遇到她认识的觉姆,她笑着叽里咕噜地用藏语说个不停,边说边朝我看,我猜测她是在介绍我。

送我到门口,她似乎觉得不太放心,怕我迷路,一定要送我到路口。拗不过她的坚持,她便依旧像来时一般,紧紧挽着我的手臂,走到稍有泥泞的地方,她便先过去,然后伸出手拉我。

色达天葬台建造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半山缓坡之上,一些类似石林的石头前是一座小小的白塔,据说这些石林是仿照印度的石林,意喻着西方的极乐世界。在白塔的前面,用铁栏杆半围出一块比拳击场地稍大一点的地方,里面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尸体要陈列在台石上进行解剖,我估计最多能平放十具吧。整个天葬台的外围用黄线圈了起来,竖着一块蓝色的牌子,上面用英文和中文写着:“禁止入内 谢绝拍照 多谢合作”。 天葬台南面的山头和山腰间插满了经幡,一直蔓延至山脚下,与天葬台接壤。

远处山头的秃鹫越来越多,数量多的惊人,几乎占满了两座山头和山腰。成年秃鹫的体重约三、四十公斤,身高60公分,身长近1米,当展开翅膀的时候,两翼可达2米以上。虽说秃鹫只吃腐尸,但体格如此强壮的猛禽在我们身边,数量居然如此之多,还是有些害怕。

7具尸体全部解剖完毕,当天葬师刚放下手中的刀,这一动作如一道命令,天空中顿时飞过黑压压的一大片秃鹫,它们飞过头顶,去掠夺那堆早已虎视眈眈的美食,这样的场面令我们十分惊恐。天葬台迅速被它们包围起来,成为新的领地。

天葬师在石林侧面,离秃鹫最近的地方盘膝而坐,一边念经,一边左右摇晃着手中如拨浪鼓似的东西。等我们走的时候,他还在念经,也许要等秃鹫全部吃完吧。

跟着陈老师回家——丹巴

随陈老师包车去他在牛吉的家。其实牛吉不是他真正的家,是他丈母娘的家。他是汉族人,老婆是丹巴藏族人。

沿着路一直往山上走,山路崎岖,感觉又穿行在大山间。因昨晚下了一场雨,这山上的路变得泥泞不堪。丹巴这里的泥土与色达的不一样,色达的泥土很黏,丹巴的泥土很松,像黄沙地,汽车一压一个坑。

我们从前山绕到后山,后山种了一大片的核桃林和蔬菜,一切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生命的惊喜。

我们如孩童般,欢笑着,快乐着,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城市生活,我们的双脚插入意见、偏见、谎言、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我们称之为现实。而现在,我们的单细胞分裂成多细胞,这些新生的细胞需要重生,需要回归,回归到自然、温暖的环境,如母体的子宫。我们如新生的婴儿般对现实生活重新产生新的幻想,蜕变成一个新的生命,这个生命将赋予我们巨大的力量,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下山的坡度有点陡,几乎都在乱石中的羊肠小道间穿行,不时还有荆棘刺痛我们的皮肤。小女孩身轻如燕,如履平地,我们几个自愧不如。小慧更是可怜,平衡能力非常差,从下山开始我就一直拖着她,到山下后整条手臂累得几乎折断。

梭坡现存古碉175座,是丹巴最大的古碉群。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型美观,墙体坚实,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恋,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间。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达50-60米。从用途上来看,有用作战争的防御碉,传递情报的烽火碉,有用来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避邪祛崇的伏魔碉。

回到四川——四姑娘山

双桥沟距日隆镇约7公里多,景区全长34.8公里,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据说双桥沟是四姑娘山三条沟中最美丽的,也是唯一不需要骑马就可游览的沟。

崇山峻岭间,密林深处,沟壑中,栈道上,白雪皑皑。这一路从夏季走到了冬季,又从冬季回到春季。穿着短袖的男生们在打雪仗,孩子们在雪地嬉戏玩耍,这一路,就这么静静地走过,心无所念,无所求。

长坪沟全长29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它既是一个自然景区,也是一个古战场遗址。清代乾隆年间,清朝廷曾两次征战金川在此厮杀,不过昔日的古战场遗址今日难觅。

这一长段景色,来时与去时是一样的,平淡无奇。走在栈道的两边,看看风景,听听音乐,想想心事,也不失为心灵的一次享受,那些爬山的疲惫,权当锻炼身体了。

唯一一次小小的惊喜是在观光车上,无意间正巧拍到大姑娘山的顶峰,车上的人全都尖叫起来,他们说运气太好了,平时很难见到她的真面目。

由出发前的平静如水,到归家后的心如止水,这一路的心情,有山有水,有喜有悲。

这一路,风景绝美;这一路,人情绝好;这一路,精彩纷呈。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