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宏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也夫0078 

标签: 乡村印象   风光照片   黟县   

民居是基本的建筑形式,从远古至今,民居形式在不断地变换和缓慢地发展着。我们对古建筑的认知离不开对民居的研究,古人从择穴而居到草屋结庐,经过了商周时代的木栏、夯土材料和技术使用,到了秦汉木结构进一步的发展,及至唐宋中国民居趋于成熟,明清逐渐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程式化趋于明朗。风格上,秦汉古朴,唐代宏大,宋朝规范,蒙元自由,明清形制化。地域特色方面,形成了北方淳朴,江南秀丽,巴蜀典雅,塞外雄浑等特点。

徽派民居,实际上就是江南民居的一种典型代表。受地区文化、气候、人文发展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鲜明,形制完整的民居形式。有人说是徽商成就了徽派民居,但如果我们细心解读皖东南人文发展轨迹和自然环境特点,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徽居是徽商乃至徽籍士大夫们成长的基石,是点化了徽籍精英独特气质的载体,是孕育了一方文化的沃土。同时,正是徽商及徽籍士大夫们的文化积淀和财富积累,使得徽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走向了极致,走向了巅峰。

徽派民居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特有居住形式的代表,同时也在我国建筑史研究分类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古民居的形式,其建筑工艺复杂、古朴、庄重,特色鲜明,成为中国古代一支相对成熟和典型的建筑流派。我们现在看到的徽派民居主要以祠堂、民居等主体建筑为主,兼有牌坊、廊桥、石雕、木雕、砖雕等建筑小品,其建筑形式最突出、最典型的特点是马头墙和白墙青瓦。高高的马头墙可以将屋顶的阳光遮档起来,起到了隔热和防火功效;白墙青瓦及丰富多彩的石雕、砖雕门楼形成了与环境自然融合,丰富了建筑与山水田园的有机构成,具有水墨丹青的美学灵动。在功能上,合院式建筑模式形成了三合院、四合院,并有一进、二进之分,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防暑、防潮等基本需求,还充分体现了古代尊卑等级及宗法、礼法思想。另外徽居的屋顶处理也是独具特色,多采用四合围成露天小院,四面房屋屋顶水流注入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独特效果。

现在徽派民居主要代表地区为皖东南的歙县、黟县、绩溪以及江西的婺源等地,从明代开始逐渐风格定型,到了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同时,随着徽商的活跃,随着徽籍官吏队伍的不断壮大,徽居也在江南土地上不断演化和普及,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江南民居产生影响。

宏村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再次探访宏村已经没有更多的奢求,我知道原本这个皖东南普普通通的村落现在已经失去其天然本色,若干年前,当这个小村落并不为人熟知的时候,这里的状态才真正的古朴而天然。而当这里被广告天下后,情形就不同了。原本古村落的宁静和质朴感觉已经被逐渐淡化,因此当我准备再一次踏足这块土地时,真正能够吸引我的只有还那些青墙灰瓦的民居建筑。

宏村位于皖东南山区中,曾经是当地人眼中最为普通的村落。十几、二十年前这里同中国大多数乡村一样,生活着一群普普通通的乡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地采茶,养家糊口。不知曾几何时,来此观光的人开始出现,经典的徽派民居逐渐受到了外界的青睐,被冠以“民间故宫”的称号,接下来的商业炒作逐渐推热宏村旅游,使得宏村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民俗旅游热点。上至高官权贵,下至黎民百姓都会择机到此一游,现在在这里的古旧街巷中更多了一些蓝眼睛、大鼻子的洋人,可见其知名度之高。

购票进入宏村,入住“湖心楼客栈”,湖心楼整个宏村景致最好的客栈之一,客栈坐落在南湖栈桥边。院落不大,有上下两层老屋。我们选择了二层临湖的房间,房间附带一个非常狭长的大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一览南湖全景。

已经第二次来此游览了,放下行李走出客栈,跨过长桥来到南湖对面,这里是宏村的主要观

赏点之一,在这里可以一览整个古村庄的全景,很多宏村经典照片都出自这里。接下来,我们进村在曲曲折折的宏村小巷中闲逛。已经过了旅游的高峰季节,街巷中游客稀稀落落,经营各种营生的小店铺也生意清淡。傍晚时分,斜阳映衬在街巷的白色墙壁上,形成了厚重的影子,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增添了凝重而古朴的味道。有妇女在沟渠边淘米、洗菜,有老汉牵着马车走在街巷中,还有晾晒在屋檐下的腊肉,或许只有在这个季节,这个时辰我们才能感受到宏村真正的生活气息。

宏村是皖南的一座较大的古村落,大约有近千年的历史。原名“弘村”,宏广发达之意,乾隆年间改名为宏村。

宏村是皖南汪姓聚居地,据说其先祖是唐朝初期越国公汪华。汪华,出生在距离现在宏村不远的歙州歙县登源(现在的绩溪),他在隋末大乱中通过武力暴动取得了地方权力,守土安民苦心经营,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保住了一方水土平安。由于汪华“乱世据六州,镇静地方,保境安民”,在这一带名望极高,而他的家族又人丁兴旺,逐渐形成了“四门三面水,十姓九家汪”的局面。宏村据说就是汪华的后裔所居住的一个村落,村中建有汪公祠纪念这位被当地人神化了的先祖。

宏村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格局,村落依山傍水,山青水秀。水是宏村的命脉,也是宏村最具特色的点缀。村边一泓南湖水,村中一潭月昭池,在宏村的大街小巷中还有涓涓流淌不息的羊肠水道。正是水的灵秀造就了宏村特有的性格,也正是水的联通使得宏村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和韵味。因此有人将这里的水进行了仿生学意义上的演绎,他们说:宏村的“山因水青,水因山活”,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依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了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晚饭后,夜幕已经降临,我们拿上相机去拍星轨。步过石桥来到南湖对岸,星光的点缀下的宏村显得异常的安静和温馨,点点灯光从窗户中透了出来,在湖水中留下了静止的倒影。之后我们又扛着设备穿过幽暗的街巷来到月昭池边,没有人,静静的村庄已经进入到了梦乡。当地人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习惯,因此我们压低说话声音,尽量不去打扰那些已经沉睡的村民。

宏村的夜晚,宁静而祥和,幽暗的路灯照亮了斑斑驳驳的石板路。在月昭,孤灯长明,感觉到有雾气从水面蒸腾而起,又给这一泓池水增添了神秘感。由于静,我们听到了虫鸣声,各种不知名的小虫低吟浅唱,编织成了一曲和谐的小夜曲。天空中的点点繁星,月昭池中徽居的倒影,以及刚刚萌发出新绿的青藤,构成了宏村月夜的静谧与和谐。

次日清晨走到阳台上,清新而潮湿的空气顿时将我们包裹起来。深吸一口,沁入心脾。

宏村南湖景色一览无余,整个湖面如镜子一般平静,天空中没有了昨日令人心醉的蓝色,淡淡的雾霭在湖面上游动着。还没有到旅游开放时间,村子中安安静静,没有游客走动,也看不到村民活动。这样的乡村风景,如果不是旅游热点,将是多么祥和并且宜居的地方。

千年的流水洗尽了世事的繁华,以不变的节奏告诉了我们一段时空记忆。我觉得宏村像一幅水墨画,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了被雾气淡化了的线条;宏村也是一部徽居建筑宝典,记录着在雷岗山与南湖水之间世代居住人们的文化内涵;而现在,宏村边成了被商业侵染的“世外桃源”,外来的游客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经商成了这座古村落日常生活的主题。

味道变了,我们无法阻挡古老村落迈进现代的脚步,也不应指责当地村民追求富裕和幸福的愿望,但是宏村的文化不应仅仅是过去,还应该有未来,这是摆在宏村人以及运营商面前的课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