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山东荣成鸡鸣岛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2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柳斯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首二十多年前的著名抒情诗,今天读来,依然引起共鸣,其伟大之处在于,他道出了现代都市人的共同忧患和心声。在这天高云淡,秋虫呢哝的节气里,外出看风景的心情是不是也一天天地浓烈起来呢。出去走走吧,不应该让沉睡的户外背囊继续躺在车库里。来,跟随我的脚步和镜头去鸡鸣岛,畅游其间,定会让你找到寻仙归来不羡仙的感觉。
尽得大自然灵气与恩赐的地理位置
鸡鸣岛位于北纬 37°26′59.00″东经 122°28′52.30″。北纬三十七度,这个魔力无穷的数字仿佛尽得大自然的灵气,它所穿行而过的地域尽是人类文明荟萃和文史胜迹聚集之地。仿佛是上帝的有意安排,地球上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古文明发源地,百分之七十的古建筑遗迹,以及绝大部分特异神奇的自然现象都完完全全地集中发生在这一区域。像百幕大三角区,中国神农架,埃及金字塔,雅典巴台农神庙等等。存在于地球的这一奇特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鸡鸣岛尽管钟灵毓秀,神韵天成,美的令人叹为观止,但又仿佛被蒙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不令世人熟知。我们在镇上吃饭住宿,顺便打听了几位本地人,他们竟然大都没有去过鸡鸣岛,这更令这座小岛平添几分神秘莫测。
当地有这么一段传说,二郎神肩挑北国雄鸡和西域神驴去赴玉皇大帝的圣宴,日夜兼程行至荣成成山头一带,被人间的秀美风景所吸引,沉醉其中,留恋忘返。不知不觉间到了天明时分,忽听雄鸡高叫,他一惊之下,收拾不住折断了扁担,雄鸡和神驴落入海中,形成了现今的两座海岛,东面的叫海驴岛,西面的叫鸡鸣岛,而折断的扁担也断为两截,一截被恼怒的二郎神插进大海在两岛之间形成了扁担石,另一截顺水漂至烟台芝罘一带形成扁担岛。
秀美的原生态海岛
从威海市驱车沿环海路40分钟,来到王家村虎头角小码头。鸡鸣岛位于码头东北方,距陆地不过1850米,乘船十几分钟就可到达。一下船,岛上居民郑大叔早已等在码头热情迎接我们了。
小岛的码头不大,一字排开泊着许多机动船。原来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船,船是海岛人的交通工具和流动的工作台,也用来垂钓、养殖。当我们问起看上去不甚起眼的渔船价格,得到的答案令人咂舌,每条船都得十万以上,相当于一辆中级轿车。码头附近的海水几乎没有一点污染,清得可以看见海底的卵石;远处的海湛蓝如宝石,波澜不惊;薄薄的晨雾中充斥着海的味道,空气也微微有了些质感。
带着心中激动,踏上鸡鸣岛。进入一条通往村里的水泥路。道路大概3米宽,两侧各种乔灌木植物错落而生,色彩纷繁有趣。空气湿润而清新,深吸一口气,顿觉神清气爽,古人所云的沁人心脾,或就是如此这般。行至道路中段,路旁的一株郁郁葱葱,系了红布的大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岛上居民俗称“老灰树”, 传说由最初定居岛上的先人栽种以作纪念,距今已有大约三、四百年的历史。因此受到岛上居民的膜拜也当之无愧。但见此树老干虬曲,饱经沧桑,主干已经中空开裂,但树上结满了墨绿色的果实,依然枝繁叶茂,长势遒劲。树枝上系满了细长的红布,这也是岛上传承下的古老民俗,渔民祈祷风调雨顺,出海平安。
岛上居民所膜拜的“老灰树”。其实是榆科朴属朴树,也称黑弹树。大概因为树皮呈灰色,便被岛人称之为灰树。根据朴树所处的地理位置,进岛的必经之路路边,及当地人对这棵树的膜拜程度,是他们祖先为纪念定居岛上而栽植了这棵树,不无可能。在胶东沿海地区发现过不少现存古朴树,可见当地古人有栽植黑弹树的偏好。
倘佯于鸡鸣岛上,视觉容易触到的地方,又发现了大大小小的很多棵黑弹树,海岛封闭性的环境,使它形成比较大而集中的生态群落。有的树也很大,但是看起来都不如被膜拜的这一棵古老。这棵黑弹树看起来树干并不是太粗壮,且已经中空开裂,但是整体看起来算得上是枝繁叶茂,尤其是它的几条主要分枝干,长得异常遒劲。
岛上植被茂密,满目青翠。遍植松、柞、榆、朴,野葛匍匐,碱蓬青青,我们甚至还发现了几棵野生的黄连木幼树。漫山遍岛野花芬芳,蜂飞蝶舞,还有啁啁啼鸣的海鸥山鸟,恍然使人忘记自己置身人间,而是来到海上“桃花源”。
鸡鸣岛西北、东面的悬崖,礁石密布,景色最为迷人。站在悬崖之上,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山岛竦峙,危峰兀立,海天一线,海岸边那些造型奇特的礁石,由于千万年来被不知疲倦的海浪冲刷和风雨侵蚀,只生的怪石嶙峋,造型奇崛,色彩各异,布满裂纹,美不胜收。它们与起落的海潮、连天的波涛、精灵般翩飞的鸥鹭共同构成风景独特的海岛风光,令人遐思不断、流连忘返!所谓“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置身岛上,自然融入其中,由衷赞一声:美哉,鸡鸣岛!
胶东海岛特色建筑海草房
岛上居民大部分都居住在海草房里。由于海岛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当地居民以厚石砌墙,就地取材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的海草房。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遇到大风大浪就会被成团地卷到岸边,晒干后会变得非常柔韧。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盖屋顶可以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
海草房工艺讲究,工序复杂。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往屋顶上苫海草,因此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这可绝对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这道工序。苫屋顶的材料中除海草外,还掺有一些麦秸。苫房的时候,每苫一层海草要加一层麦秸,这样更加结实。为了抵御大风,屋顶上还要特地覆盖一层更厚的海草,也有个别的再盖上一层瓦,这在当地俗称为“压脊”。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建造一座海草房所用的海草常常达5000公斤以上。为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
著名画家吴冠中在荣成写生时,曾用文字真实的记录了海草房的美:“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时随方就圆,因之墙面纹样规则中还具灵活性,寓朴于美,谱出了方、圆、横、斜、大、小、曲、直石头的交响乐。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那种藻类海草具防腐性,能耐数十年,保冬暖夏凉,并且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鱼网套在草顶上,大概是防风吧,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一段不长的文字,写尽海草房精神。
近年来,一方面受现代化民居观念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近海养殖业导致的海草房原料——大叶苔的逐渐消失,传统的海草房区域已大面积消失,从而使得现存海草房越发珍贵。因此即使进岛看看海草房、拍拍海草房、画画海草房、住住海草房也不虚此行哦!
珍贵的淡水资源
岛极为精致,一个多小时即可环岛一周。一路上,我们发现岛上没有种植粮食作物,只有几户人家种植了一点点蔬菜,正遇到一个居民收获种植的葫芦,告诉我们要用来制作水瓢。因为退耕还林,岛上居民平均每户只保留了一厘农田,一厘田什么概念呢?就是6.666平方米。所以更不用说饲养牛羊猪等家畜了。岛上太阳能热水器也很少见到,由于岛上没有地下淡水资源(村里曾出资打了三眼深水井,但苦涩不能饮用),居民的生活用水来自水窖蓄水。每户居民的院子里都建有水窖,揭开盖子,里面是一个又深又暗的蓄水池,贮蓄了清澈的一池水。下雨时平房顶上收蓄雨水,最后都会通过排水管流入这个水窖里。所以岛上居民日常用水大部分都是水窖存水。这样一点一滴储存下来的淡水,是多么金贵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