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正好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2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漂流萍 

标签: 且行且歌   南京市   

南京,六朝古都。从吴越,历经三国,南朝,到鼎盛的明朝,以及最后的国父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在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年前,08光信1班,班级活动,已领略过南京的壮美。时隔四年,在金秋十一月,我再次去了南京,赴一场金秋之约。

在去以前,我和曾经在南京上大学的娃娃说过这件事。我说我想去音乐台,明孝陵,明城墙。娃娃扑我冷水说,音乐台就只有一个站台,不去也无碍;明城墙,不用特地去,只要去中华门,即可。南京,1928值得一去;南京大学老校区,必去;中山陵景区就可花一天时间;去南京大牌档吃南京的特色小吃;再去夫子庙看看夜景,南京就完美了。

我,不以为意,南京,我还是想去寻找我心里的那份情愫。

周六早上5点,伸手不见五指的清晨,我踏上首班公交,去上海火车站,赶7点的火车,踏上南京的旅程。朋友惊讶我5点出门,疑惑我难道是要去南京吃早点不成......我笑笑,我只想更近地以我的眼睛,看一座城市,亲密接触不一样的城市文化。

8点半,南京站,细细绵绵的秋雨,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今秋的第一场雨,迎接了我,开启秋天的幻变。走出火车站,站前是一望无垠的玄武湖,烟雾绕绕,似是人间仙境。都说依山伴水,是最佳居住地,南京,就是如此。巍巍紫金山,一吟玄武湖水,南京,即是最好。

201,终点站,中山陵停车场,潘琳在那里等我。中山陵,四年前,走过,脑子里只记得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和一览众山小的中山陵。中山陵,国父孙中山的陵墓,谒见国父,在中山陵。梧桐树,又名悬铃木,只因冬天,萧萧落木,一个个银铃般的小球,悬挂枝头,别是一番风景。梧桐树,是南京的市树,是为了怀念中山先生。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时任南京特别市市长的刘纪文主持修建了一条从下关码头至中山陵的迎榇大道,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成就了如今中山路等街道绿荫蔽日、连绵不断的梧桐盛景,为南京留下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看到梧桐树,就会想起南京。梧桐树,南京的城市名片。


四年后,景,还是那片景,陵,还是那个陵,在钟山之巅。只是此次,我不为中山陵驻足,我的目的地是中山陵之畔的音乐台和明孝陵。音乐台,源于《血战长空》的一个镜头,空军始建之初,在南京,空军之母宋美龄,在南京,在钟山这片土地,运筹空军。那个翩翩和平鸽的音乐台,勾起我的爱。南京,第一站音乐台,是必然。10元的门票,一个站台,一群和平鸽,四分之三圆的台阶,一围紫藤栏……萧萧秋色,它不尽色美。耳闻介绍,音乐台,曾经音乐舞台少,音乐台是音乐会,晚会的舞台,四分之三圆的台阶,正好是观众席,只是现在有音乐厅了,她才废弃,成了豢养和平鸽之地。现在,这里的主角似乎只是和平鸽了。二元的鸽食,让我们戏玩了一番。景,确实如娃娃所说的那般,但情,却不是如此。音乐台,一群白鸽,二元鸽食,三分快乐,四次回首……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陵寝建筑都是按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我们是从中山陵这边走过去的,首先进入的是陵墓主体,文武方门、碑殿、方城、明楼、宝顶。黄琉璃瓦,红宫墙,这是历史的遗留。走在,石道上,感慨历史的变幻。走上宝顶,一览众山小,南京,就在你的眼前。

走完这里,我们才走神道。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这些是我回来之后才百度的,那时在那里只是感慨秋叶很美。神道的秋是黄色的,陵墓主体的秋是红底金色的。

第二天,我和茜茜去了中华门。南京中华门位于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始称聚宝门,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的建筑。她位于南京市雨花台景区北边,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边交通连接长干桥,北边连接镇淮桥,是南京老城城南交通咽喉所在。南京中华门瓮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内瓮城城门(截至2012年),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式城门。当年日本人入侵,攻打两周依然不入的是中华门。当年南京失守,国民党退居江西武汉,就是从中华门走出。中华门,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发展,兴衰。



南京,两天,匆匆忙忙,但留下了很多美好。南京,我是喜欢的。喜欢,那高大的悬铃木,喜欢那幽静的音乐台,喜欢那巍巍紫金山,喜欢明孝陵的那抹秋色……南京大学,那就等着下次吧,也许,下次又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