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 农村编席人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8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齐文辉 

标签: 风土人情   人文照片   人文主题   

山西乡宁县麦田村,有一叫段满家的残疾老人,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现在已不多用的席子,用自己坚强的信念和劳动坚守着当地几近失传的传统工艺,同是也编织着他的人生梦想。

他今年66岁,是一个腿部有严重残疾的苦命人,两岁时母亲去世,仅靠父亲一人拉扯兄弟姐妹5个,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更不幸的是在6 岁时,又生了一场大病,由于当时家境贫寒,无钱医治,造成下肢残疾,走路一瘸一拐,邻居朋友看他人缘好,多次为他介绍对象,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未能成家,至今仍与哥嫂一块生活。

他心底善良,勤劳能干,经常帮助别人,乡里乡外的老百姓都很喜欢他。他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珠算和记账十分精通,各种农活家务十分娴熟,甚至超于常人。尤其是他的编席技术远近闻名,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闲不住,春秋忙农活,农闲编席子,手工编织的席子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但十里八乡的人还慕名而来,找他编的席子。他说只要有人找他,他就会一直编下去,劳动着快乐着。

段满家是在编席子吗?不!他是在编制一个人生的梦想。

从两公里以外芦苇地收割好芦苇杆后正在往回扛。
使用不同的苇穿子,将一整根芦苇劈开为2--5片,这叫揭苇。
把苇篾铺在硬而平整的地上,用碌碡来回的压,其间要翻两次,直到把苇篾压的平平整整,这叫碾苇
对平常人来说都很沉的碌碡,他却能运用自如。
只有这样柔软顺畅的苇篾才能编织出柔韧不断的好席子
不同的花纹要采用不同的编织法:有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二法、隔二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三再抬四法等等。
冬天院里的温度太低,不能正常干活,只能转入室内。
 您教我学习编席子吧?他笑了说:年轻人没人愿意学习这个啊
就这一双朴实粗糙而有力的双手足已说明一切
整理席边,在每一个环节他都是一丝不苟。
席子大面积编织好后,要四周洒水浸泡20分钟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在闲聊时,段师傅讲述他们家的“兄弟情深”
洒水浸泡好后,就可以折边了, 这样苇篾不容易折断。
这样整齐漂亮的90度折边技术一般人很难做到。
四边齐,尺寸足,席花紧密,这是对苇席编织的基本要求。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