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伴我走天涯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4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龚启民 

标签:

编辑的话:70后的读者:收集齐180本月刊需要多大的恒心和精力,这位忠实的粉丝,不仅将《中国国家地理》收藏于自己的家中,更将《中国国家地理》里的内容收藏于自己的心中。愿在《中国国家地理》的陪伴下,他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龚启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接下的岁月里,一双鞋,一个包,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将续写更多的故事!”

初识《中国国家地理》是在某天工作不久后逛街偶遇的一个报刊亭,记得那一本红色C框配着云南东川红土地的封面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虽然收入有限,但身为云南人,看到这本2002年10月的《中国国家地理》云南特辑,也毫不犹豫买下来了。如今这本杂志还完好无损的待在我的书柜里,只可惜地图被我不小心弄丢了。

云南特辑

翻看了杂志,觉得它知识量很大,涉及面很广,却又梳理得井井有条,既有学术上的探讨,风格更贴近大众,普通人也喜闻乐见,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中国国家地理》兼具文科生的情怀和理科生的严谨,我很喜欢。从此以后,《中国国家地理》就成为我的良师益友,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十多年来,我通过定购、订阅、旧书市场选购和网络淘书等方式,陆陆续续终于收集齐了《中国国家地理》从2000年10月改刊名以来至今共180本月刊,更难得的是收集齐了期间所有副刊、增刊共12本,有些精彩选题,如北京奥运、恐龙、海洋专辑等还收集了好几份,这应该是全国范围内少有人能做到的。

我收藏的《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的正面

收集期间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过程里乐趣多多,有点像集邮,既有淘宝的快乐,也认识了全国的书友,有的还成为了远方的朋友。最后蛮有成就感的,这些杂志也组成了我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和工具书智慧库。

书买来不仅仅是看的,自古以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就是中国人认知社会的方式,也是提升修养、锻炼身心和丰富人生的绝好途径。作为一个户外旅行爱好者,跟着《中国国家地理》的步伐,我已经攀登了昆明十峰,云南全部16个地州,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去过25个,外国也去过10多个了,足迹遍及3大洲。

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望无际,新疆喀纳斯的绮丽美景,西藏冈仁波齐的壮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江南的旖旎风光,乃至北京皇城与现代化大都市的交融,一一展现在我的面前。去前我会做攻略,过程中受过《中国国家地理》熏陶的我,不仅会观看风景,还会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乃至天文地理,动植物和矿物分布都略知一二,旅行结束后还会查阅一些感兴趣的资料。

抱着一颗好奇和探索的心灵,整个世界从此在我的眼前呈现为五彩缤纷,比以前更立体和,更丰富。

讲点小故事吧。

2011年春节我跟着昆明的户外俱乐部去了西双版纳的勐海县攀登版纳最高峰滑竹梁子,一路上见到了很多美景。

典型的亚热带雨林,有板根树等植被分布。

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毁林开荒的景象。

毁林开荒
植被被毁

回昆后我翻出《中国国家地理》关于西双版纳的报道,对我国最后热带雨林的保护有了新的认识,比一般游客对人与自然的有了更深的理解。

引人深思

又如2004年第4期的《柬埔寨特辑》,吴哥的微笑打动了我,几乎是带着《中国国家地理》去了暹粒,被吴哥的传奇和大美所折服。

柬埔寨特辑
我在吴哥拍摄的照片
我在吴哥拍摄的照片
我在吴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接下的岁月里,一双鞋,一个包,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将续写更多的故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