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秋雨,我愿与你同行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5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程曦 

标签: 风景物语   乡村印象   

秋风过耳,又到一年赏秋时。黄山古村落因塔川秋色再次闻名遐迩,于是我们便乘某一周末驱车前往塔川周边开启秋游。由于事先未做足天气预报的功课,再加上山中天气反复无常,因此此次赏秋之旅在延绵不断的秋雨中度过,与其说赏秋,还不如说赏秋雨更为准确。虽然下雨很平常,但赏雨却稀而乏,因此便成为季羡林在《听雨》中所提到的雅人所做之事。当然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个雅人,赏雨在我眼中更近于无心的抬头下成就的美丽。

留的黑白印碧空

第一站我们选择是《卧虎藏龙》的取景地木坑竹海。或许我们并不走运,一到木坑便下起大雨,雨中的翠竹仿佛舞台上绿色的幕帘,映衬雨滴落下的轨迹。老天爷这种让我们停下脚步的安排却让你有了一份静静赏雨的闲心,雨中檐角的“勾心斗角”虽不清晰,但是其汇聚而下的雨帘却为其添加了柔度。李商隐曾说过“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如今你却可以站在屋檐下“留得檐角编雨帘”。周杰伦也曾唱过“最美不是下雨天,而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而如今你也可以吟唱“最美不是下雨天,而是曾与你看雨落的屋檐”。

留得屋檐编雨帘
山里人家

11月来塔川附近直奔秋色的主题,但是拥挤的人群却打扰了秋色之静,增添了喧嚣的烦恼,我们便驱车赶往附近的其他村庄。景美是相通的,在塔川附近散落着许多小村,它们或许未一炮而红,但是其存在恰与塔川平分“秋色”,比如我们下一站即将前往的协里。在去往协里的路上,会经过奇墅湖。湖泊并不大,但是狭长而蜿蜒的轮廓让湖泊具有曲径通幽之美,让你无法一次性将美景尽收眼底,仿佛不愿让你一眼看透它。下过雨后的奇墅湖“湖清水秀”,云带山中绕,倒映在湖中点映成趣。来到奇墅湖边会见到几棵立于湖中的杉树,错落有致,但是有一棵似乎不愿与其他为伍,孤傲地站在某一端,以自己的独木孤影展示着秋天的静渺。虽然它是棵孤树,但是却可让你的许多故事在脑海中重新回放,凝望着它。

孤木独影
绿滩

踏着意犹未尽继续上路,只因寻找含苞待放的美丽。我不喜欢在山里开车,或许是因为我的技术无法应付山路的艰难,但更重要的是你会错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坐在副驾上,车窗的轮廓如相机取景器,你可以随意调整角度对焦外面的美景,而车辆的行驶轨迹却让其如秒帧般频频闪过,连眨眼都会觉得吝啬。突然我们在道路一旁的树缝中发现了一处风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景不得不让我们停车驻足观看。进入树缝,这处美景的幕帘被缓缓拉开,刚下过雨后,云带环绕在山间,脚下映衬着村庄素景,而村庄前的黄菊也不甘寂寞绽放着自己的色彩,湖水见此美景动了心,将其一切刻在水面上,惺惺相惜。这一切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现景,只是文章中的洞口变成了我们穿过的树缝。

魅影

虽然天空飘着小雨,进村的道路较为不便,但依然没能阻挡住许多颗品秋的心。相比塔川,协里多了一份宁静,让你多了一份聆听秋雨的机会。当协里村逐渐被拉近时,一瞬间我被眼前的景象停了神,秋风吹乱了黄叶,云雾披上了青山,青瓦白墙露出了檐角,仿佛天开图画,让我感觉置身于美术馆的入口处欣赏其迎宾之画,这也可以解释前来黄山古村落采风络绎不绝之缘由。在我眼前的这幅画作,天然渲染,以秋为墨,以雨为笔,取名为“秋色空蒙雨亦奇。”

秋色空蒙雨亦奇

进入村庄,随处可见在立在秋雨中的秋树,或在秋风中飞舞飘落的秋叶,构成一幅“秋叶迷乱黄雨烟”的美景。

秋叶迷乱黄雨烟

第二天我们驱车赶往阳产。看惯了青砖黑瓦马头墙,也想见见黄面黑瓦山土屋的徽州别样风情。阳产的山路更为陡峭狭窄,窄的让许多会车的司机手里直哆嗦,还需让人下车为其看路,但是跑惯了这段山路的司机却不以为然,谈笑间车上车下,发卡弯还没等你回过神便已通过,惊险刺激只存在于回味中。到了村口,山雨和村民一同赶来迎接我们,慢慢落下。笼罩在雨雾中的阳产村便如一个罩着薄衫的少女,渐渐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再次重复昨天的功课——等雨停、看雨落。阳产土屋屋檐下落下的雨滴相比青砖下雨滴,更多了一种浑厚之美,仿佛在黄墙映衬下增添了一种阳刚之气。

雨中阳产
阳产雨帘

我很喜欢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的一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但是一直未断的雨声让我十分后怕“点滴到天明”这种情景的出现。时间不知不觉过去2个小时,拘于某一处的欣赏也让我们看腻了阳产的这张侧脸,于是发现等待只会让我更加按捺不住欣赏美景之心,经商量过后我们便决定踏上“雨中赏阳产”之路。阳产村古风保存完好,其步道依然为兴建之时的山石,虽然在下雨天行走不便,但是其古色古香之美让我们忽略了脚下的举步维艰,反而停下俯身用相机保留它的姿态。

穿越百年之路
雨巷

阳产仿佛因为有着大山的庇护,秋意并未十分明显,若不是在路中看到农户晒秋,我估计依然“身在秋中不知秋。”阳产由于地处山中,比较适宜种植玉米、南瓜、辣椒等农作物。我们来到一个农户家的晒场,虽下雨但是玉米和辣椒依然敞开在山雨的怀抱中。挂在杆子上的玉米与土屋的背景色相融一体,但是两者的色差也便于你眼光聚焦,不与混淆。辣椒在画面中仿如点睛之笔,零星的红色扫除了整体画面偏黄的单调感,增添了色彩的跳跃性。

晒秋

虽然雨一直未停,但是忽来忽去的云雾一直阻拦我们赏景的视线,可是它也有累的时候,当它消失的空隙便是我们赏景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需与它赛跑,争取在云雾消散之瞬饱览阳产,揭开其面纱下隐藏的真正面貌。我们是幸运的,当我们在乡民带领下来到阳产全景的最佳观赏点,这时刚在上方的云雾全然退散,留下的是被山雨清洗后的清秀,这时的阳产眉眼如画,真如诗中所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还未等我们尽兴,云雾又前来打扰,我们只能匆匆结束此次阳产之行。回家途中,看到沐浴在雨中的新安江风水画廊,不禁又按下相机快门。此次2天行程的黄山赏秋之旅都在雨中度过,虽然我们或多或少会抱怨秋雨扰乱了行程计划,但是秋雨也为我们勾勒了另一种秋色——栉风沐雨的层林尽染,若隐若现的烟雨空蒙,单椒秀泽的湖光山色,而这恰恰是平常爱躲雨的人们经常错过之景。我突然想对它说一句:“秋雨,我愿与你同行。”

新安江风雨画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