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新景观开拓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1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陈 旭 

标签: 户外天空   文化苦旅   

中国的背包客有一个更接地气的称呼——“驴友”。虽诞生过程已无从追寻,但由旅友谐音而来的称呼却已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代名词。峰峦雄伟的群山、幽暗神秘的洞穴,亦或是人迹罕至的沙漠荒野,似乎任何地理环境都有他们的身影。有趣的是,这些深藏在自然怀抱中的景观也被驴友们带入大众的视线之中。
驴友重装博格达大环线转山。新疆博格达大环线全长100多公里,行程历时8-9天。全程需要翻越8个达坂,途径12道冰川。此时三名驴友正行进在博格达峰东侧面。摄影/孙月亮
探洞,一种由登山运动发展而来的风险性技术运动。图中重庆飞虎探险队的队员在一次洞穴深探险之后向地面撤离时拍摄。由于洞腔巨大且距离很高,从洞底抬头望去只能看见洞口那模糊的光影。摄影/多多探险
驴友行进在干涸的罗布泊边缘,发现了罕见的湖面。荒漠之中仍有生机。摄影/孙月亮

每当周末第一缕晨光升起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在地铁站、大型超市门口穿着特殊装束站在一起,平日里的教师、学生、公务员、企业职员此刻有共同的目标:走出居所、城市,走向自然,从事具有挑战性与休闲性的活动。他们被称作“驴友”。

当打开手机,不时会出现人们拍的照片:合影、自拍、生活随拍,我们越来越习惯把自己融入周围的景观之中。然而人们对原有的景观兴趣感日渐麻木。驴友的出现,让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他们用眼真切的看到陌生风景,也将景观带到更多人的视线中。

对户外的热爱也促使我机缘巧合下从事户外相关工作,结识了很多户外爱好者。有一位驴友,网名“骑士”,我的户外运动引路人之一。他说:“那年去慕田峪长城,遇到了两个“拄拐”的女孩,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驴友。”接着他拿出一张照片:牛仔裤加休闲外套的他站在两个手拿登山杖、身着冲锋衣的女孩旁边,女孩背包上还挂着帐篷睡袋;照片中的三人,骑士的着装看起来格格不入,但结合周围的人群你又会觉得两个女孩穿衣的“另类”。骑士说:“她们是从箭扣那边露营后沿着长城一路走到的慕田峪,当看到她们手里的照片时我完全入迷了,原来在这种人山人海的景点周围还有如此迷人的原生态景观。从此我陷入到驴友的行列里,越陷越深。”

三百多年前,清代文学家朱彝尊骑着毛驴在当时的北京城走街串巷,探古寻幽,最终编写了史地书籍《日下旧闻》,是当时北京最完备的地方志。如今,因复杂环境的影响,大多独具特色的景观,却因深处在不为外人所知的幽山密林中,除了当地的村民与地质工作者,似乎不会再被外人所了解。从这个角度说,这给我们来带来了一个“新”北京,使我们的视线不再局限于千篇一律的北京。在成都、西安、重庆等地也有相同情况,除了旧有的热门景点,那些藏在自然中的新景观也正在被驴友一批批的拓展开来。

初到北京,人们都会去故宫与长城,但是然后呢?相同的情况,当一位外乡人来到你身边,你会带他游览身边的名胜古迹。但当这位朋友第三次第四次做客时,你会发现你熟知的景点已经没有可去的了。身在繁华城市,从驴友手中的照片,你会觉得原来在都市、乡镇周边还有如此迷人的风景值得欣赏。

图中驴友扎营在四姑娘山长坪沟。秋季的长坪沟,植被色彩丰富,水清草绿;却在海拔稍高的地方又呈现一片雪景。摄影/武梦仙℡长风
长坪沟穿越毕棚沟全程约111公里,上图中驴友正在翻阅海拔4700米的垭口,太阳照射在雪山之上,呈现一幅雪之光的画面。摄影/毛驴驴驴驴驴
几名驴友在的山脊上沿着小路前行,绿意盎然与重峦叠嶂并存,这一刻他们像是刀尖山上的舞者。全天重装30公斤,凌晨五点半开始爬山,下午七点半到达2400米营地,累得都不想睁眼。但这不阻碍他们对探险的爱,也不阻碍记录下这片自然美景。
驴友重装穿越小五台北东。驴友们全天重装30公斤,凌晨五点半开始爬山,下午七点半到达2400米营地。摄影/闫海涛
驴友重装穿越小五台。摄影/闫海涛

上海、深圳、成都的驴友发来了他们户外运动中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面对的是最美的自然风景。但对普通人来说这些地方似乎与自己所处的城市远在千里之外,未知而陌生。看到这些照片,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在我生活的城市周边真的有驴友所描绘出的大自然吗?“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想,千年前荀子《劝学》中的这段话足以诠释答案。

探路,在户外圈指未知线路的先行探索,对此线路能否安全通行做评估的过程。而负责探路的驴友往往是由经验丰富的“强驴”完成。很多优美的景观就是在探路的过程中被驴友发现。一位宜昌的强驴告诉我:当一条线路走的次数多了,就会出现审美疲劳,这时就需要开辟新的路线,但其实很多新线路就在之前走过线路周边,一个分岔口就会把我们带到全新视觉天地中。变动后的路线不在通往秀山峰顶,映入眼帘的可能是一条溪流与瀑布。而这时随之改变的不仅仅是路线,还有户外运动形式。

图中驴友在乌伦古湖垂钓。乌伦古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北部的断陷湖。维语称噶勒扎尔巴什湖,又称布伦托海、大海子,是乌伦古河的归宿地。摄影/孙月亮

在户外圈,理清到底有多少种户外运动形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实上,一项全新的户外运动可能会在下一秒流行起来。有些运动甚至在不同门类之间还互有交集。有一次,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一些干攀的片子(一种利用冰镐和冰爪进行攀岩的运动),我习惯性地将其归纳为攀岩,而作者强调,应该是技术性登山运动。就此,我带着疑惑翻看了一些国内外网站的相关介绍,发现大部分界其实也很模糊。有说属于攀岩,亦有说属于技术性登山。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如溯溪(由溪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困难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是登山运动还是相对独立的竞技运动也众说纷纭。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理清户外运动项目。纵观户外运动历史,从16世纪的欧洲到现在500余年的时间。户外领域一般公认户外运动分为六类:水面运动及航海类、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山地运动及地下活动、野营活动及猎捕饮食、机动车船及航空运动、娱乐休闲及军体运动。

这是较为笼统的归纳,但也可见驴友的户外运动是在以往的自助游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采取更加具有自由自主性的模式。出行不依赖于旅行社,多以尚未开发的自然风景为目的地。

与其说人发明了户外运动,不如说独特的景致营造给我们想象的空间。

四姑娘山双桥沟,此地山势陡峭,加上流水作用侵蚀,形成悬谷地貌,瀑布等地质现象集中。每年冬季,这里都会形成大量优良冰壁。大批热爱攀冰的驴友会慕名而来,挑战极限。摄影/杨旺霖

大多数的驴友,都有自己喜爱或擅长的户外项目。想要得到满意的出行结果,除了人和,还要计算好天时与地利。在正确的时间到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才能开展活动。在驴友圈里,你很少会看见所谓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每次的出行都会遵循目的地自然地理环境规律。

除了遵循环境规律,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所能从事的户外运动也会有所差别。重庆市东南边缘的武隆,仙女山、天生三桥等自然景观不止吸引了四方游客,更令驴友们流连忘返。在长江三峡地带地壳大幅抬升的影响下,这片拥有丰富喀斯特资源的土地似乎更加“含羞”,常以竖井和天坑的姿态呈献给世人。多多探险,重庆人,重庆飞虎探险队负责人。他给我看过一张照片,摄于重庆的一个神秘洞穴,在灯光的布置下,洞穴入口处的水池仿佛让人置身于瑶池仙境之处,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但想要进入这种地方并不轻松,他特意为我展示了一些他们团队天坑探险的照片,从照片上仍可以看出在专业的装备和熟练的技术能力下,户外探险的精彩与刺激。

丰富的喀斯特地貌为重庆留下一个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图为重庆飞虎探险队拍摄于重庆彭水地区的一处洞穴之中。在光照下平日里幽静的洞穴宛如仙境一般。摄影/多多探险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江西、广西、安徽等地。我国民间探险队也借此地利迅速崛起,不乏国际探洞探险队与我国探险队合作行动,甚至亚洲跨学科岩溶学术会议等重量级会议也在我国湖北利川等地召开。

不仅仅是探洞,其他户外项目也会根据地区环境而产生发展,甚至说环境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因出行方式而演化出全新的户外运动体验。318国道,东起上海,西至西藏樟木口岸,全程5476公里,贯穿中国三级阶梯,无论战略地位还是文化价值上都有重要意义,并在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其中川藏段被视为318国道的精华段,丰富的景观资源带动了一系列以川藏线为基础的户外旅行模式。而骑行以其环保健康贴近自然,在运动挑战中成就自我,成为川藏线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可以说,自然条件决定了人们从事的户外运动形式。它们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也为我国驴友们提供了可以从事不同户外运动项目的可能性。

每年川藏线都会迎接大量的骑行者。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或单人独行或成群结队,怀揣着不同梦想的他们却都选择骑行川藏线来表达心中的执着。川藏线上著名的怒江72拐。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到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独特的地貌形成了如此荡气回肠的道路景观。摄影/武梦仙℡长风
下了川藏线著名的怒江72拐就进入了怒江峡谷的骑行,这里山体庞大峡谷壮观,不亏有怒江之水气势万丈之说,冲出了如此壮美的峡谷。摄影/武梦仙℡长风

很多民众以为户外就是出去走走,散散步。在很多时候人们把说走就走的旅行当作是自己成为驴友的标志。也因此有人闹出过不少笑话:一位游客心血来潮参加武功山帐篷节露营大会,却因不知要自行准备帐篷伙食,差点落到露宿荒野忍饥挨饿的窘境。更有人因为没有户外经验,扎营时没有把地钉钉好,晚上帐篷被强风刮跑的危险事。

不同于寻常的旅游住店。驴友的住宿往往是露宿扎营。每到夜色来临,驴友的帐篷就成了黑夜中的灯塔。摄影/杨旺霖

其实,驴友的户外与寻常旅游有着诸多的不同。无论组织方式、目的地等都有较大差别。从理念上,驴友追求团队、科学、理智、安全、环保,更愿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我习惯把分为三加一模式:准备、旅行、结束以及消费的前置性。

首先,驴友的信息整合、人员组成、路线规划、费用预算等前期准备多以网络线上为媒介。驴友在出行前会从网上搜寻各种资料,最佳的路线,最经济的消费。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网络加入各地的驴友俱乐部,根据兴趣参加俱乐部推出的线下户外活动。二是驴友之间发布各自的出行计划,有意向的驴友会进一步的联系,经过交流并确定出行。

其次,旅途过程中驴友大多选择淡季,避开旅游高峰,一般以拥有旖旎风景、多个民族、独特风俗的地区为主。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驴友相较寻常旅游有很强自主性,一般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行程中的食宿与交通的选择、游览项目的计划上有很大的弹性。往往边行动边更正,一旦爱上某地的风土人情,很可能舍去原计划中的其他目的地,而在当地长期停留。因为时间安排的自由,有些驴友并未计划去某地,一个偶然的机会就会改变他们的行程。

再者,在旅行结束后,驴友彼此会建立良好稳定的友谊,并且在日后户外活动中,也大多会联系对方结伴出行。这种友谊不同于旅游时的说说笑笑,它建立在户外活动中兴趣相投的集体归属感以及面对困难险阻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信任。

最后,与寻常旅游区别最大的便是驴友消费的前置性。驴友的消费很少会来自旅行过程中,往往都是购买各种户外用品。因为驴友们出行更倾向“自虐性”,一路行程下来很难有可以补给的地方。往往驴友们都会把出行装备与生活必需品提前购买好。背包、服装、鞋袜、露营用品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装备。且一些户外运动因所处环境的严酷性,还需要购买专门的必须装备。如冰镐、潜水装备、氧气罐等。相比于寻常衣物,因户外体育用品的专业性,户外装备价格更贵。一件在驴友中口碑不错的装备便要几百元,国外名牌更动辄就是上千元。但这似乎不能阻碍国人对户外产品购买热情,户外运动产品的销量始终居高不下。

驴友消费的前置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驴友活动的范围。从服装到露营装备,几十种别类的装备是驴友应对各类环境的物质保障。

天山雪莲在哭泣,驴友热的背后留给我们的问题还有很多。摄影/孙月亮

作为同样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且参与者基数大的美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美国人的户外运动参与意识建立在基本教育的基础上,将休闲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了家庭、学校、社区的作用。并结合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培养理性的参与意识。借助这种教育体系,美国青少年儿童始终是户外运动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小学皆有相应的户外运动教育活动。以教育机构为依托,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使户外运动的发展以及户外文化的推动上始终保持活力。

而美国“驴友热”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政府政策法规基础上的。相比下,国内的户外运动相关法律法规却少的可怜,大多处于探究及理论论证阶段。仅登山与攀岩等少数几类管理办法,出台几年来也先后出现过不少争议。

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大众正确的户外参与意识,加快各类组织管理职能发展,制订完善政策和法规,是确保户外运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某报刊上看到一段话,我深表赞同:没有驴友的文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旅游文明。驴友应是“文明驴”而不是“野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驴友的,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组织驴友。这也是我想说的,驴友盗挖雪莲不能止于道歉,必须把驴友纳入法治和文明的笼子。如果有些驴友丢了法治和文明,那么该拉黑就拉黑,该法办就法办。

驴友,在未来户外运动发展上会有怎么的表现,又有多少美景等候驴友发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