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湖大峡谷丹霞
西部荒漠中最壮丽的色彩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闫罗彬 彭华 

标签: 丹霞   

“丝绸古道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腹地的甘州,因其为丝路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而声名远播。在这个因为黑河贯穿全境而形成的荒漠绿洲里,合黎山之北和巴丹吉林沙漠西南,有一处叫做平山湖大峡谷的丹霞地貌区,更是被摄影师称赞“是甘州境内最壮丽的色彩”。

从景观的角度看,红层一般发育在地质时期内陆盆地的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所以其岩石的组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盆地边缘往往堆积着巨厚的坚硬砾岩,往盆地中心则渐变为砂岩、粉砂岩和更软弱的泥质岩。平山湖大峡谷的丹霞地貌发育在相对坚硬的古盆地边缘区域,而相对软弱的粉砂质和泥质岩则发育着红层丘陵,它们极富韵律感和层次感,在蓝天白云和薄雪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辽阔画卷。
摄影/张玉林

甘州是干旱区的“绿翡翠”

张掖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祁连山,北部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自然地理环境深深地影响着这里的一切,也形成了张掖极其多样化的景观。

张掖治所所在地甘州区,地处北纬39度,相当于东部沿海大连市的纬度,属于暖温带;但因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是典型的干旱气候区。冬季这里被西伯利亚寒风吹袭而寒冷彻骨;夏季的暖湿季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隔,难将水汽输送到这里。但南部的祁连山区冰山耸立,数十条冰川的融水汇集成为黑河,在甘州的南部流入河西走廊,不仅形成了连绵的绿洲,甚至在干旱的大地上形成了数处湿地,成为众多珍奇野生动物的家园。因此,也就有了“若非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的感叹。张掖的丹霞、彩丘、荒漠、冰山、森林、草场、河流、湿地相交融,共同孕育着甘州灿烂的历史与多元交融的文化。

平山湖大峡谷是由赭红色的白垩纪砾岩、砂岩在间歇性的洪流强烈冲刷和冰雪融水的缓慢侵蚀下形成的峡谷地貌,岩石以交错层理、色彩斑斓称奇。在峡谷两侧的崖壁上,能清晰地看到暴雨和洪水所留下的痕迹(摄影/李晓东)。

甘州的自然风光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属这个位于甘州区北部平山湖大峡谷的丹霞地貌。它不仅见证了几千年的丝路繁华,更是亲历了地球上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迁。

我们将时光退回到两亿年前,此时的祁连山区正挣扎着从海洋、海岸带变成陆地。之后的五千万年间,强烈的地壳运动使祁连山拔地而起,其北麓和龙首山南缘的两条深断裂之间的地块断陷为盆地,这就是河西走廊的前身,而龙首山—合黎山北麓,则断陷形成了平山湖盆地。在距今一亿年前后,两个盆地中堆积了厚厚的红色碎屑,并慢慢成为岩石。

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祁连山地区自800万年前再次大规模抬升,上述两个盆地也随之抬升,并受到流水与风沙的不断侵蚀。由于气候干湿的频繁变化,祁连山北麓的盆地中沉积了杂色的岩石,抬升后经过自然的侵蚀,形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张掖七彩丹霞。平山湖盆地中坚硬的岩层,在地壳运动中产生很多裂隙,流水首先从红层上的裂隙进行下切和剥蚀,形成狭长的一线天式的“巷谷”,沟壁则沿垂直裂隙发生崩塌,使巷谷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发育了丰富多彩的丹霞地貌。如今的平山湖丹霞地貌区,仍然保留了大量一线天和峡谷地貌,还有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而又连绵不断的峰林、峰丛。

经过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的红色砂岩,形成了陡峭的山峰和成片的奇岩怪石。许多崖壁高达几百米,气势雄浑。有的地方怪石形态各异,却又组合有序,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摄影/张洪青)。

丹霞是气候和流水塑造的奇观

红色是丹霞地貌的重要特征,也因为这一明艳的红色,使得丹霞地貌从各种地貌类型中脱颖而出,备受全世界瞩目。丹霞为什么是红色的?这要先从铁元素说起。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岩石都含有一定的铁元素,通常状况下,铁元素既可以是黑色的二价铁,也可以成为赭红色的三价铁存在。丹霞的红色便是由于三价铁含量较多而形成。三价铁是沉积物在氧化环境下的产物,也说明了红层沉积时期的环境总体上为氧化环境。

在距今1亿年前后的白垩纪,地球处于一个暖热的时期,巨大的亚欧大陆腹地发育干燥大陆性气候。炽热的烈日烘烤着大地,岩石碎屑中的二价铁离子在沉积后不断被氧化为三价铁,而使得岩石成为红色。盆地中堆积的碎屑颗粒开始在地下巨大压力的作用下相互胶结,形成红层岩石。红层的红色也为了解过去的气候提供了一条线索。

几百万年来,龙首山和祁连山的持续抬升,也牵动了两侧盆地红层的抬升。因为地势高差增大,流水变得异常活跃,它们不断冲刷,在平山湖盆地的红层削切出纵横交错的峡谷和巷谷。在干旱区里,不可小觑那些偶发性的暴雨和平常的涓涓细流,它随性而走,刻蚀出了千姿百态、嶙峋怪异的丹霞地貌。

平山湖大峡谷的丹霞地貌,分布于平山湖地质公园的南侧,靠近龙首山的山顶。这里曾经为盆地的边缘,来自周围山上的洪水携带的粗大岩石碎屑往往在这里堆积,形成坚硬的砾岩,经风化侵蚀后,形成以赤壁丹崖为特点的丹霞地貌;而往盆地中心则渐变为河、湖积细砂,以软弱的粉砂岩或者泥质岩为主,多发育为红色丘陵。

总体上来说,来自于山坡上的冰雪融水或夏季降雨,沿原始裂隙下切,形成很多深狭的沟谷,比较窄的沟谷即称为一线天,进一步扩大为峡谷,再继续侵蚀崩塌形成宽谷。丹霞地貌的演化,就是这样在外动力的作用下,沟谷展宽,崖壁崩塌后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山峰也在不断缩小,形成峰丛、峰林、孤峰、石墙石柱,形成千峰竞秀、万壑峥嵘的丹霞奇观。对于丹霞地貌而言,是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辩证与深刻。

这些看起来像是丹霞奉献的壁画。崖壁上崩塌下来的岩块在崩落到谷底时跌成碎块,流水来不及把崩塌物搬运走,堆积下来的碎石会形成缓坡。这种崩塌和侵蚀不断进行,则陡崖不断后退。久而久之,一个地区的红层就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形成一个个或孤立、或连绵的山块( 摄影/张玉林)。

色彩是凝固的岁月记忆

平山湖大峡谷记录了一个地质年代­——白垩纪时期的气候变迁,也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沧桑巨变,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造就了如今的奇峰林立,也切割出如迷宫般的峡谷巷谷群,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展示时光无法磨灭的庄严之美。

平山湖地质公园中的峡谷,或开阔或幽闭,或笔直或蜿蜒。步入宽阔平直的山谷,会发现光线在崖壁上尽情展示,变幻出绮丽的光影,而攀爬于狭小曲折的一线天,或侧身或匍匐,用肢体去触摸带有岁月温度的岩石,则在一瞬间似乎感受到了天地之间的山脉律动。

跟南方的丹霞娟秀柔美不同,平山湖大峡谷的丹霞是粗犷壮阔的。它赤城万仞,层层叠叠,赤裸裸地铺于龙首山山麓,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尤其在太阳余晖的照耀下,犹如万里火红的云霞,又如一片跃动着火苗的火海,燃烧了整个天空。荒无人烟的岩漠、戈壁和崎岖的地势,使得这里人烟稀少,但那样正好给了这片美景展示壮美野性所需的更多空间。也因而,这片土地能让慕名而来的访客心生自豪、敬畏和震撼,为能身临其境而自豪,为它的恢宏而心生敬畏,更为时间的壮丽和永恒震撼。

即便看不到色彩红艳的丹霞景观,那些高耸在丹霞地貌里的造型石,也是让人心动的(摄影/张习武)。

在平山湖之外,流淌千年的黑河依旧日复一日地滋养着张掖,历史上曾经绽放丝路繁华的甘州,也在国家吹响的重振丝路的号角里,渐渐恢复昔日的气度,与城市的喧嚣相比一度显得默默无闻的平山湖大峡谷,也许会借助这样的机遇,以惊艳瑰丽的姿态闯入世人视野,让人一窥大自然的狂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