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圣湖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5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标签:

在西藏人看来,西藏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有神灵居住。这些各种各样的神灵有时有形有时无形,他们出没于雪山草地,游荡在帐房民居,关注着人类的一举一动,掌管着风云变幻、人间疾苦甚至灵魂超度。

西藏人的神灵意识,源自佛教传入西藏以前久远的苯教观念。生活在世界屋脊雪域大地的藏族先民们,面对难以涉足的巍峨雪山,不知深浅的浩瀚湖泊,深感自身的渺小,对自然伟力的崇敬油然而生。他们相信,大自然一定有一只把握所有生灵命运的手,在随时随地发挥着作用,人类的生老病死无不和它息息相关。这大概就是信奉万物有灵的西藏本土宗教苯教产生的基本根源。

苯教将世界分为天、地和地下三界,赋予天地万物以神性,认为神鬼主宰世间一切。这一信仰在西藏社会持续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甚至融入了这个民族的血液。据说由于天界比较远,西藏人就把高耸的雪山当作“通天之路”,以朝拜山神的方式敬天。

摄影/张涛

冈仁波齐峰形非常特别,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终年积雪的峰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金黄的光芒,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作为世界公认的神山,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摄影/杨桦

纳木那尼峰与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相距约100公里,遥遥相对。与声名显赫的神山冈仁波齐相比,纳木那尼峰是默默无闻的,但是,藏语译为圣母之山的纳木那尼,相传却是神山冈仁波齐的母亲。

从冈仁波齐山脚下远望纳木那尼峰,雄伟的雪峰在云雾中直插天际,绵延的山体像伸出的臂膀把著名的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揽在怀中,山湖相映,璀璨夺目,给人无限暇想。

遥遥相对的纳木那尼和冈仁波齐,加上其间比邻而居的玛旁雍错与拉昂错,这两山两湖构成了青藏高原最壮丽、最优雅、最神秘的自然画卷。

摄影/米玛次仁

在纳木那尼雪峰的山脚下,冬日的玛旁雍错显得无比圣洁。玛旁雍错是世界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湖面海拔达4588米。它的湖水碧透清澈,其透明度为中国之最,达14米。在藏民的心目中,玛旁雍错排在纳木错和羊卓雍错之前,为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湖畔,常能见到虔诚的信徒,在冰冷的湖水中沐浴,他们掬一捧圣水,郑重地泼洒到头上,脸上满是幸福。他们相信,这圣湖的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在湖中沐浴净身,不但肌肤得到洁净,灵魂也会受到洗礼。

摄影/高承

与玛旁雍错这个圣湖隔着一道小小的山梁还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湖泊——被称为鬼湖的拉昂错。在藏语中,拉昂错意为有毒的黑湖。站在拉昂错的湖畔,眼前偌大的湖区见不到一人一畜,湖边没有 玛尼堆、风马旗、佛塔,但景色却异常美丽。一座暗红色的小山依湖而卧,迷离而令人沉醉;卵石滩像一条银白色的亮带,镶嵌在湖边。

站在两湖中间的小山梁上,能够深切感受两湖的不同。玛旁雍错碧蓝如洗,拉昂错湖水深蓝泛黑;玛旁雍错平静祥和,拉昂错风浪涌动;玛旁雍错温柔迷人,拉昂错冷艳惊人。 其实,鬼湖和圣湖原本为一湖,由于气候变化,冰水堆积物堵塞,湖泊退缩,水面下降,才由一条狭长的小山丘分开。也许是造化弄人,玛旁雍错是淡水湖,圣湖的水清冽甘爽;而拉昂错成了咸水湖,湖水苦涩难咽。

在自然景观上,两山两湖是世界级的水平;在地理意义上,两山两湖地区也具有世界级的价值,南亚四条著名的大河都是在这一带发源。对此,不仅现代的地理学家们有详细的考证,连古人也有明确精准的记载。据苯教经典描述: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错。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 西、北四方。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雅鲁藏布江的上游,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河水中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 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河水中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水中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水中钻石矿藏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勇似雄狮。

本文选编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