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壁画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5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标签:

一提到古格,总是无法避开象雄,很多人甚至分不清两者的区别。有人将象雄和古格形象地比喻为“父子”的关系:当年,吐蕃末代赞普的重孙吉德尼玛衮投奔阿里,娶了当地头人之女,之后才有了古格的兴起。可以说,古格王朝就是在象雄王朝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

古格王国以佛教为本,政教合一,一方面继承了象雄文明的遗绪,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周围地区佛教文化的营养,在佛教艺术领域取得过极为辉煌的成就。遗憾的是,1630年以后,邻国拉达克人的入侵,使古格惨遭灭国厄运,它的都城逐渐沦为废墟,至今已过三百余载。

今天,在距拉萨约1500多公里远的地方,有个名为札达的小县,当年古格的统治中心就在这里。札达盆地是在距今600万至200万年之间的中生代地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古湖盆。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一片3000平方公里大小的外流湖泊,当时的海拔高 度不超过1500米。后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导致西藏高原的急速抬升,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化,地面被抬高了2500至3000米。湖水渐渐消失,遂成为 一个在地质学上名为“湖相沉积”的干湖。

由于水流的切割侵蚀,札达盆地边缘形成了著名的“土林”,从高原面上向下眺望,景色极其壮观。这个黄沙与泥石铸就的世界,浑然一片土质的林莽。高而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和皱褶,使得一座座山峦远望过去犹如一片林海。近处的石丘和山坡上,细而碎的胶质土掺杂着小砾石,轮廓清晰的肌体在阳光下金光灿烂,熠熠生辉。大自然的神工妙斧又把硕大的土块塑造成一尊尊“佛塔”、一座座“城堡”、一个个“武士”……绵延数百里。在“土林”的断崖残壁之上,几处人工开凿的洞窟隐约可见,古格王国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

摄影/宗同昌

古格王国昔日的殿堂与札达盆地的这片山峦融为一体,王国都城所在地札不让便是这无数土山当中的一座。四面峭壁悬崖,形势险要。依山构筑有密如蜂巢般的庙堂、房屋及洞窟。宫城位于山峦顶部,内有国王的冬宫和夏宫。宫城内的寺院建筑规模均较小,保存较完好的壁画主要分布在白殿、红殿、卓玛拉康、吉生拉康和曼陀罗佛殿之中。

摄影/张超音

古格壁画的内容异常丰富,几乎全面反映了古格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至国王、王妃、官吏,下至将士、百姓、游人……在这色彩绚丽的壁画之中,甚至可以窥见耕种、狩猎、挤奶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摄影/宗同昌
上图为古格“庆典图”壁画局部,位于红殿南壁下层。画面真实地记录了当年古格庆典的热烈场面。这是为庆祝宫殿落成,还是一次重大宗教活动,抑或是新国王的登基?任你去想。画面中敲锣打鼓、舞狮耍猴、跑马吹号,一派热闹景象。它记录了古格兴盛时期安定祥和的生活场面。游行队伍以舞狮为中心,狮舞显然是和礼佛有关。舞狮是唐代以来流行于西域和汉地的乐舞,在西藏壁画上出现,也显示了汉藏两地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摄影/宗同昌
图中的壁画形象地记录了当年修建古格王宫运输木材的画面。经实地测量,古格王国故城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房屋遗迹445座,窑洞879孔,碉堡58座,佛塔28座,大小粮仓11座。建造这庞大的都城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方圆百里内仅生长着玫瑰、沙棘等灌木,像杨柳之类的乔木极少,故大量的建筑木材需要翻越喜玛拉雅山从印度、尼泊尔等地运来。雪域的高寒、道路的艰险,长途运输是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劳作。在庄严的佛殿里,人们不会遗忘那些考验人的智慧、毅力和耐心的工作场景。
摄影/宗同昌
摄影/宗同昌
古格“宣舞”壁画。古格红殿壁画上绘有10个妇女手拉手组合一起的舞蹈。舞者穿着红白相间的服装,步伐整齐,欢快喜悦。这就是阿里至今仍流传的宣舞,与广泛流传在藏区的“锅庄”很接近,可十人、百人或千人手牵手边歌边舞。

以古格王国都城为中心,方圆数百里还分布着东嘎、皮央、达巴、香孜等数十处由佛塔、寺院、石窟寺等组成的古遗址,规模宏大,在札达土林的山峦深处星罗棋布,构成古格王国的一座座卫星城。也难怪有人把古格称为建在土林中的王国

摄影/张超音

从1992年起,考古人员先后在札达县的皮央·东嘎遗址展开了多次田野调查,探查出大量的石窟、佛寺、墓葬、房址等古代遗迹。

摄影/张超音
东嘎Ⅰ区2号窟的窟顶为五重同心圆相套的金刚界大坛城形式,也可称作“自在曼荼罗”。它的顶部向上隆起,从内向外绘制四圈小像,并在每一圈圆形图案外侧,环绕方形金刚墙。
摄影/张超音
阿里东嘎石窟群中的Ⅰ区2号窟壁画精美,保存较好。它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曼荼罗形式的藻井,上绘佛、菩萨、天神等185尊小像,层层相套,给人以奇幻、静穆之感。

当然,能解读古格王国历史的,不仅仅是扎达土林一带的古格故城,还有承载着古格无数辉煌的托林寺。

摄影/卡布

 

托林寺位于象泉河畔是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托林”藏语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因而托林寺也被称为飞翔的寺院。

摄影/宗同昌
托林寺早期佛塔中的度母像是在整理一座倒塌的佛塔时偶然发现的。佛像手持莲花,服饰源自印度,但人物形象却具有当地特点。这是外来佛教艺术受本土文化影响的直接表现。
摄影/宗同昌
托林寺壁画残块。其造型趋于写实,有的典雅富丽,虔静传神;有的动感强烈,富于生命力,体现了朴素率真的审美情趣及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

 随着古格王朝的灭亡,这一地区的文化消失了,同时也带走了有关古格王国的诸多谜团。如今,我们也只能从这些历史遗存中,寻找消逝在雪域高原的神秘文明……

本文选编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