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牦牛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5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标签:

阿鲁盆地寒冷干燥,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比起温暖湿润的拉萨河谷,这里相对荒凉贫瘠:地表植被稀疏,甚至没有高过小腿肚子的草。很长一段时间中,这里和羌塘的很多地方一样,是罕有人迹的超级荒原,只有玉石般的湖泊和静静屹立的雪山。然而近似荒蛮的自然环境,却滋养出独特的野生生物群落。

野牦牛(Bos mutus)便是这里的代表物种之一。它们是家牦牛的野生祖先,却远比家牦牛更加伟岸挺拔:成年雄性野牦牛的肩高可超过175厘米,体重大于800公斤,几乎是家牦牛的两倍。野牦牛是典型的高原动物,有着适应高海拔的生理特征:它们的瘤胃很大,可以从低质量的草食中获取更多营养;它们胸腔宽阔、气管粗短、 血液携氧能力极强,可以支持它们在空气稀薄的高原长时间行走;它们的皮肤厚而坚硬,全身覆盖着多层长而密的毛发,这有利于降低热量损失、适应寒冷环境。

照片中,两头成年的“普通”雄性野牦牛正在为争夺配偶展开较量,它们将巨大粗壮的角对准了对方,身体下方斗篷似的裙毛随着奔跑而摆动。

在藏北地区,牛群的公母性别比约为1∶10左右,雄性牦牛比雌性更加凶悍。每年交配季节一到,成年雄性野牦牛之间常常会发起激烈的夺偶之战,打斗胜利者继续率领配偶及族群一起生活,而失败者往往离群或与群体保持一段距离单独活动,它们的性情通常更加暴戾善战。年老的野公牦牛一旦离群后,常常孤独生活至终老。

目前,野牦牛仅存于青藏高原中北部一些“高冷”区域,总数约为2万头。这一数量,远远低于人所熟知的藏羚羊。而金丝野牦牛大约只有数百头,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它们仅仅分布在阿里地区的日土县中北部和革吉县的特定地点。金丝野牦牛和黑色野牦牛的关系在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整个青藏高原野牦牛种群的生存状况也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阿里地区是西藏最为高寒干燥的区域,年均气温在零下2摄氏度左右。植被也比较荒凉贫瘠,多为高山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野牦牛主要以禾本科植物和草本植物为食,为了寻找高质量的草料和水源,牦牛常常会在高山宽谷中长途迁徙、爬冰卧雪。

性喜群居的野牦牛常常是老、少、雌、雄一起生活除了个别的公牦牛有时单独生活外,不管是金色还是黑色的野牦牛都喜欢群居,一般都是老、少、雌、雄在一起生活,少则十数头,多则可达200头以上。每一群牛都会由一头大公牛率领,浩浩荡荡地游走于海拔4000至6000米的高海拔地带。

这张金丝野牦牛的侧面“标准照”完美地展现了这种高原巨兽的风姿。

不同于普通野牦牛通体黑色或深褐色的毛色,金丝野牦牛的背部和体侧都覆盖着一层浓密厚实的浅金色粗毛,在它们身体下方,略微卷曲的棕色裙毛会随着牦牛的跑动奔走而翻飞舞动,显得颇为气派威武。

和普通的黑色野牦牛一样,成年的雄性金丝野牦牛肩高也将近两米,身形健壮魁梧,奔跑起来会踏得地面隆隆作响,气场颇为强大。由于金丝野牦牛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仅仅分布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一些特定区域,所以很多到西藏旅行的驴友都把看见金丝野牦牛视作一种莫大的幸运。金丝野牦牛重点栖息地之一的“杂向前”是一座当地的神山。在藏族传说中,金丝野牦牛是神山东方的妻子(另一座雪山)过门儿时,带来的陪嫁。因此,当地老百姓把金丝野牦牛当作神牛祭拜,猎杀金丝野牦牛会遭到天神的惩罚。不仅如此,老百姓连自然死亡的金丝野牦牛的皮毛都不会带进家里,甚至都不会触碰。

一只雌性金丝野牦牛带着一只幼崽游走在羌塘高原植被贫瘠的山地上,但在这看似安宁祥和的场景背后,却有着令人唏嘘的研究发现。

有动物学家的研究表明,雄性野 牦牛更喜欢生活在平坦的地带,而雌性则偏爱斜坡和山地,当群体内有小牦牛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山地上能更接近冰川带来的淡水资源,还 有可能是由于带着孩子的雌性野牦牛对人类猎杀等外来风险更为敏感,从而会更多地选择更容易躲避敌人的地形。近几十年来,人类的猎杀曾造成了野牦牛数量的大 幅下降,人类活动的扩张也让野牦牛被迫迁徙至海拔更高的深山。

物种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只有政府、公众、当地百姓、科研机构可以形成基于科学的保护合力,金色与黑色的兽群漫步于冰川之麓的场景才能得以保留。人兽和谐共处于雪域高原的场景,不应成为失落的记忆,而该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本文选编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