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增刊 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5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标签:

三江源,这里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和上游区域,这里有着巴颜喀拉、阿尼玛卿、昆仑、唐古拉等雄伟大山、有着无数星星点点的雪山冰川湖泊湿地、有着藏羚羊、雪豹等大量珍惜的野生动物、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这里是中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水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

2016年3月5日,中央批准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

三江源国家公园不仅总面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且是世界第三极“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拔最高的巨型国家公园。还在于它跟国内外的其他国家公园不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自然保护模式。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之际,由《中国国家地理》编辑出版2016增刊《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辑》,邀请相关科学家、学者、摄影师、探险家、动物保护工作者等组成撰稿团队、讲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在中国的里程碑意义,介绍公园本身的历史发展、环境保护状况、景观资源、动植物资源等。专辑包括大量精美的三江源区域的图片,全方位展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极致之美,尤其是大量航拍图片,从新的俯瞰视角展现了三江源的雄浑壮阔。

《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辑》为164P(含封面封底),无广告,定价38元。

购买地址: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0.0.0.0.RRY5g3&id=543243452950


《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辑》目录如下:


封面报道——

不同寻常的中国极地公园      撰文/范晓 摄影/蔡征 等

中国的青海,世界的三江源,作为中国唯一的实质意义上具备独立保护和管理属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区域规划范围,涵盖了海拔多极、地貌多极、景观多极,是名副其实的极地公园和景观区域。

这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南部境内的各拉丹冬雪峰,也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著名的姜根迪如冰川就在它南坡的一侧。除此之外,这片区域还有其他百余条冰川覆盖,冰雪交相呼应,构成了千姿百态的雪域景观。摄影/许明远
三江源区的来水依赖雪峰和冰川融水的补给,这些冰川融水在山间盆地或低洼处形成诸多高山冰湖,然后再溢出冰湖,继续顺着山坡向下流淌,灌满新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冰湖。而在这些冰湖之间蜿蜒流淌的曲流,则像项链一般,把它们连缀在一起,成为源头之上的奇观。摄影/青影

三江源国家公园:写给青藏高原的情书      撰文/唐涓 摄影/马宏杰 等

从2005年开始实施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工程,至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探索与成绩,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实行生态管护员制度,除了保护区工作人员以外,还有从三江源区域内各地招收的生态管护员,将负责对住所就近地区的草原、冰川、湖泊等展开系统保护,在日常巡护中需对责任区生态状况、违法情况、火情灾情、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等进行监督和记录,同时帮助上级管理机关清点草场载畜量、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等。他们将是三江源生态保护的生力军。
雪后的玛多山林间,一只雄性马鹿凝神远望,高大的鹿角优美地伸向天空马鹿是大型鹿类,分布范围较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只有雄性马鹿才长有鹿角,而且体重越大角也越大。雄性的角一般分为6或8个杈,个别可达9—10杈。雄鹿平时独居,雌鹿3—5头成群,繁殖季节雄鹿会和雌鹿群居在一起。摄影/图登华旦

这个国家公园不一样     撰文/罗鹏 摄影/马宏杰 等

三江源国家公园与我们现有的其他“公园“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总面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且是世界第三极“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拔最高的巨型国家公园。还在于它跟国内外的其他国家公园不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自然保护模式,

在全球海拔最高的土地上,藏野驴自由奔跑。
图中的“大棱镜温泉”位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西部,又称大虹彩温泉,是黄石国家公园最大的,也是美国最大的温泉。大棱镜温泉的令人惊叹之处在于湖面的颜色会随季节而改变,这是由于富含矿物质的水体中生活着的藻类和含色素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体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会随季节变换而改变,于是水体也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摄影/赵荣生

地理视点:

如何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   撰文/江源

为了明天的三江源  撰文/王光谦

三江源区是国家最重要的生态资源资产  撰文/舒俭民

国家公园要用“体制”来建设  撰文/王涛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成为代表中国的国家公园  撰文/雷光春

背景资料:

构建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

三江源生态保护这些年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生态监测站点设置示意图
三江源生态监测项目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科技支撑类项目,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多专业融合、站点互补、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结合、驻测与巡测相结合的“点、线、面”一体的监测站网体系。至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完成,地面监测站将达到18个综合站和700余个专业站(点),并实现远程网络联接和控制,以国产卫星数据为支撑的遥感监测将形成业务化发布能力,监测评估体系更加完善。供图/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
鼠兔被认为是三江源草场退化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和观察认为,鼠兔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毒杀鼠兔不仅不能控制鼠兔数量,恢复草地生态,还会对高原生态系统造成二次伤害,降低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更加脆弱。摄影/马宏杰
这是摄影师在刚察县哈尔盖普氏原羚特护区拍摄到的普氏原羚。普氏原羚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羚羊种类,目前全球仅剩300余只,只分布在青海省,它们生活的环境,通常生长有麻黄、芨芨草、苔草、沙鞭、沙生针茅、狼毒和蒿属等植被,其间还有沙丘、缓坡和开旷的半荒漠草原,一般海拔高度3400米以下。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该物种的数量下降明显。摄影/葛玉修

极地之水——

江源颂歌:只有一个中华水塔     撰文/杨勇 摄影/李晓南 等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雪峰、冰川、湖泊、湿地、峡谷、河流遍布,是我国和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淡水供给地,也饱受自然生态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除了保护她、珍视她,我们别无选择。

长江三源:大河从高山冰泉中走来     撰文/杨勇  摄影/杨勇 等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杨勇已经无数次进入长江三源。在2006年到2015年间,他累计用了近200天时间,总行程超过4万公里,跑遍了长江三源的每一条河流。见证了源头复杂的地貌和自然环境,也见证了雪山之水是如何汩汩流淌并最终汇集成波涛汹涌的大江。

姜根迪如冰川融化的水滴汇聚成河,勾勒出长江最初的样子。
14年间,姜根迪如北支冰川退缩151米。供图/绿色江河

黄河问源:是地理探险、也是人文追问     撰文/萧春雷 摄影/沈传立 等

追溯黄河之源,仿佛探寻华夏文明的根底,既是一种地理探险:哪里才是黄河真正的源头?同时,也是一种人文追问:黄河是如何串起不同的地域、是如何承载中华文明的传承?本文作者梳理了历史和现代关于黄河源头的种种探寻,更从文化角度思索黄河的渊源。

2004年6月的卡日曲最上源那扎陇查河源头地区天地开阔,绿草茵茵,山坡上一道清浅的水流从地下缓缓涌出,这里就是刘少创按照“江河唯远”原则确定的黄河源头。玛曲和卡日曲,哪个才是黄河的源头?这个问题的探讨争论也许已经不是地理问题,更是文化问题。摄影/刘少创
凌空而起的飞机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飞机飞越鄂陵湖上方,通过朝向西南方向的镜头望去,来自黄河南源多曲以及扎陵湖的水流以扩散开去的方式流入鄂陵湖。扎陵湖为淡水湖,鄂陵湖水微咸。黄河源头两大高原湖泊相依相偎,沉静深邃的水面呈现出醉人的色彩。摄影/李军

澜沧寻源:那是一方魔幻世界     撰文/税晓洁 摄影/彭建生 等

关于澜沧江的源头,数年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科学家持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无论如何,都影响不了这条世界性河流源头精彩和魔幻的色彩。

澜沧江流域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呈条带状,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始称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从高山冰川消融的水,在山脊和山间流淌,忽而分汊、忽而汇集,恣意纵横,随意挥洒出诗意的图景。季节不同,河水流量大小,携带泥沙量的多少,阳光折射角度的差别,都会影响河水的颜色。摄影/蔡征

极地之山——

三江源的脊梁     撰文/龙仁青  摄影/李晓南 等

被巴颜喀拉、阿尼玛卿、昆仑、唐古拉等几条庞大山系自然分割的三江源区,也因而被划分成不同的地理单元。在每一个单元之间,地貌、气候、文化类型都不相同,但它们始终是和整个青藏高原维系在一起的。

阿尼玛卿雪山被视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海拔6282米,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西北部,它的主峰玛卿岗日就在黄河大拐弯的中央。黄河就是从这里来个180度的大拐弯之后,一路流向东南。山势雄伟壮观的阿尼玛卿雪山区域内,大约有十几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雪峰,茫茫山岭之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
三江源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范围内,昆仑山脉的巴颜喀拉山脉、可可西里山脉、阿尼玛卿山脉及唐古拉山脉横亘其间,峰峦叠嶂,犬牙交错。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冰川更是广泛分布。摄影/蔡征

极地风景——

三江源:这里是千湖之地和湿地王国     撰文/左凌仁 摄影/青林 等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规划范围内,不仅涵盖了更高海拔的山地、更多的地貌类型、更多的冰川和湖泊,还涵盖了更丰富多彩的故事。它们承载着整个三江源区域的过往和今天,像是在广袤无垠的自然之间,矗立起一座座精妙绝伦的景观博物馆。

远处湖水中倒映的雪峰正是位于新疆、青海交界处的布喀达坂峰,又称新青峰,海拔6860米。摄影/马宏杰
隆宝滩湿地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一个长约10公里,宽约3公里的狭长沟谷地带。谷地两边是起伏连绵的山峦,中间是大片广阔平坦的高原沼泽草甸。每年春夏之际,许多珍贵的候鸟,如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等纷纷飞到这里繁衍后代。尤其是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黑颈鹤,每年都成群成批地飞到隆宝滩栖息生活。据统计,我国仅有的百余只黑颈鹤中就有40多只集中在隆宝滩。

天上玉树:生长美丽风物的空气稀薄地带     撰文/萧春雷 摄影/索多 等

像脊椎一样纵贯高原的山脉、如血管一样密布山谷的溪流、冰川雪峰、湖泊与湿地、草原在季节里枯荣、林相随海拔幻变、经幡飘飞、牛羊被野、兔起鹘落……在作者萧春雷眼里,这些都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玉树高原的美妙景观。

这是巴塘草原上常见的美景:绿草如茵的草原之间,弯弯曲曲的河流纠缠、环绕,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看起来十分生动。巴塘草原距离结古镇大约20公里,方圆不足百公里,但是却被视为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美丽的花园,尤其是每年夏季,巴塘草原牧草茂盛、千山竞碧,到处是一簇簇姹紫嫣红的野花。摄影/张卫民
这是摄影师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拍摄的湖泊。这些湖泊是冰川湖,是由巨大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水面清澄,山色优美,湖泊周围自然生长着各种植物。

极地生灵

高原动植物的诺亚方舟     撰文/左凌仁  摄影/影像生物调查所(IBE)等

对于三江源这片辽阔的土地而言,它的意义远非一个“国家公园”所能囊括,这只是人类与这片已经出现诸多问题的荒野新一轮“和谈”的开始。但是对于那些栖息在此千万年的野生动植物而言,这场谈话它们并不知晓,更不知这艘庇护着它们的“诺亚方舟”将驶向何方。

地理视点:三江源的雪豹      撰文/吕植

作为大型食草动物,藏野驴喜欢群居,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见到汽车会激发起藏野驴的好胜心,它们喜欢跟汽车赛跑,而且往往要追到汽车前面,然后从车头的位置斜插过去才肯罢休。所以有时候我们宁可慢一点,也要让野生动物先通行,这是在三江源地区不成文的交通规则。摄影/青林
雪豹是三江源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食肉动物。摄影/蔡征

极地之人

无人区最后的牧人     撰文/梅卓 摄影/贺大明 等

如今全世界大约仅存野牦牛15000头,生存在青藏高原腹心区域。它们的体格比家养牦牛大两三倍,具有适应高寒缺氧的非凡能力。与野生牦牛交配后生养的家养牦牛,抵御高寒气候、抗御疾病能力、生存能力都极其顽强,当地人自豪地称其为“野血”。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边缘,留守着驯养牦牛“野血”的一家人。

黄金、羔皮和鹰一样的舞步     撰文/梅卓 摄影/马福江 等

在三江源头,有这么一些人仍然沉醉在发现美、追求美、呈现美的过程中,并在实践中把这种精神产品转化为物质的、可见的,使之成为文化多样性的载体,从而传递着历史的记忆、传统的认同、族群的精神、审美的流变。他们带着自然界的灵感,带着天赋,带着口耳相传、父业子承的自觉,连接起一条条民族文化的链条,而闪现在这些链条上的光点,正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今年7月,青海省作协主席梅卓赶到可可西里无人区东缘热嘎老人家里的时候,正赶上他们家的一头母牦牛刚刚生产,热嘎老人的孙女妩彤在帮母牛挤奶。由于母牦牛是第一次当妈妈,并不太适应,所以妩彤每次帮母牦牛挤奶的时候,事先总是会轻柔地抚摸一会儿母牦牛的皮毛,并把酥油涂抹到它的犄角和乳头上,让它安静下来。摄影/梅卓
龙多然杰老人亲手打造的各种各样的藏式腰带,上面的图案非常丰富,雕镂的手法也比较细腻。这几十种针、线、刀、剪、锥子、铁锤、铁钎、钢凿等物品,都是制作腰带的最基础的工具,有时候为了把白铜和黄铜锤炼成他想要的模样,要反复打造很多遍。靠着这种传统锻打手艺,老人成为当地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摄影/梅卓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