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人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6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王莹 

标签:

早就看到了这个标题当时想着,中秋还早,可以慢慢酝酿,慢慢动笔。工作的时间总是难受自己掌控,于是一拖便到了现在。

今天去吃饭的闲暇时间曾想着用手机开始编辑因为依我的性子,开了头就相对而言容易得多了,所以我写“迄今为止我总共写过两篇和家乡相关的文章可是到这,就断了。因为服务员上菜了。

是的,迄今为止,我还只写过两篇和家乡有关的文章。一篇是在初中的一张语文试卷上,我写屋后飘零的秋叶以及摇晃破旧的吊床,那是我忘不掉的童年念想因为初中后我再也没有回去过了,不记得最初为何会在应试的卷子上开始这样一篇作文,只记得写到最后结尾时,我忍不住流下了一滴泪,那可能是对童年的怀缅。

第二篇文章的画面是我编的梦与现实在文字里交织,以至于有时候凭借想象力已经分不清两者的界限。初高中我们基本上所有的写作时间都花在议论文上奇怪的是我,我的思维。从初中开始写的议论文到高中后我居然分不清,更甚的是,我不会写记叙文了基本上翻阅了作文本上所有的作文,开头和结尾都如此的千变一律,我开始厌倦那些歪歪扭扭的文字。于是当老师开始布置新写作任务的时候,我想,我换一个东西写吧。大家都写议论文,那我写记叙文怎么样,于是便出现了这篇文章。

一个星期后,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表扬了上次比较优秀的文章。以76分为界线,就像60分作文中的46分而我好像从来没有超过这个分数,最多也就正好齐线。这次我是有点受宠若惊的,她说小女孩不相信奶奶的话独自半夜起床去看银杏树开花的情节描写很细致很感人其实我当时心里是有一些惭愧的,因为这个情节写到一半才发现这件事好像并没有发生过。我只是在脑子里想过很多很多遍,却一直没有行动。也就是说,我并没有真正化身为那个小女孩,在凌晨,在充满人们均匀呼吸声还未见天光的凌晨,独自一人带着睡意和好奇打着昏暗的手电去后院看银杏树到底有否开花。可是奇怪,我脑海中关于这个不曾有过的行动却异常清晰,清晰得过分,甚至超过了真实事情的记忆。至今,那银杏花的模样依旧在我脑海中若隐若现,然而也只是若隐若现,和很多年前在写作课的课堂上一样。所以作文的最后我并没有写我看到的银杏花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真的没有见到。

故乡情就像脊梁骨上一块蝴蝶状的伤疤,美丽,但是悄悄触摸就会隐隐作痛一个人需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勇敢地触及其骨髓,细细体味这份美丽。

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些一份说不出的奇怪的情感刚开始不了解她,但是不管怎么就是想从别人口中护着她。然后长大一些,看的、经历的更多便开始不喜欢她,觉得她落后,跟不上潮流,想要逃离她这时候再从别人口中听到贬低之词,心里衡量,却不会横冲直撞了。再大一点,我们可能远离了家乡很多年,可能期待着回去却没有机会,可能正在准备着回家这时候犹如游子归家,见过了盛世繁华,想念的是老村昏鸦寂静的村落街坊邻里的寒暄声谈笑声透过他们被年华描绘的脸和泥土间自然的清香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属于自己的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湖南有个民谣: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绣扎糍粑……这个童谣我曾经听过却不怎么会唱,而月亮粑粑这个词确从小听到大的。

小时候的农家村落,每到夜晚,月亮高挂。我喜欢在夏日的夜晚打开房门乘凉,水田的味道青蛙的叫声萤火虫的光亮月光的皎洁,以及新闻联播那日复一日的片头。屋里电风扇在转动,奶奶坐在床上带着些许疲惫听着电视的声音。我从床上爬下来,半拖着塑料拖鞋追着一只萤火虫跑出去抬头看月亮,月亮似玉盘却还有一弯朦胧。“中秋快到了”,我指着月亮奶奶说,“月亮还不是很圆,可明天就是十五了。”奶奶吓唬我道,“小孩子家家不要用手指月亮公公,小心耳朵被割掉。”我吓得用手摸了摸耳背,摸久了还真有点痛。可是嘴里还是倔强的回嘴,才不会呢,都是骗小孩的,我才不信。奶奶说不信就算了,你就等着被月亮公公割耳朵吧……接着又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也有可能是十七。我看着手里的月亮形状的月饼,不曾白如玉盘也不曾晶莹剔透却十分美味,有点舍不得下口。奶奶叫我进屋,不要在外面喂蚊子了。可我却只是傻傻看着未圆的月亮和飞舞的萤火虫,仿佛什么都打扰不了我……

那一年我十岁在故乡的村庄里,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第十个年头。

村里的夜是没有路灯的,却从来都不曾暗。初一到十五,月亮以各种模样陪伴着农人,照亮田野里的各种安睡或发呆的昆虫。除了节日,平时的我也喜欢独自爬上家的屋顶,坐在高处看夜晚月光下安静下来的村落。点点的灯火,隐约的话语声、吵闹声、嬉笑声谁家忙到现在才做饭,谁家又是早早睡下,传来了丝丝鼾声……不讨厌,却可爱。这些都是人间的味道。

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怡然自乐原因之一便是不知有汉魏,可小村落尽管偏远却依旧盼望和外界联系。随着青年的外出和老人的去世,村里变得越来越安静,街旁的杂草开始拥有更多自由,伴随着春光自然衰败。

当武陵人回去时,那桃花源已找不到入口而读者也不曾知晓,那桃花源人在知道世事变迁后会发生何等变化。他们只是被动隐秘了,或许是陶渊明的一丝悲观,不愿、不忍心让他们做更多的抉择。

可现实不是桃花源,你我也并非武陵人。

我们喜爱故乡的月,我们怀念故乡的月,怀念那片月色下的人,那片月色下的情,还有那片月色下的凝固的时间空间。我们总想留下太多的东西,却总是无奈人的记忆这般不可靠。我最喜欢感觉,总觉得那是深入人骨髓的东西,就算记忆不再,凭着感觉和想象力,我们依然可以回去那一刻。可是尽管如此,回去那一刻,需要太多勇气,需要太多勇气去面对逝去的时间,面对物是人非。

今日月非明日月今日人惟能忆昨日人……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