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建筑 汇聚世间最浓烈的色彩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8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齐莹 

标签:

一个初次走进拉萨的人,最先注意到的可能是布达拉宫。其实布达拉宫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它所在的位置、形态和规模外,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色彩。布达拉宫的色彩引领了拉萨城的色彩,使整个拉萨城成了一座“色彩之城”,建筑颜色在高原强烈的光照下,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白,白得纯粹;红,红得炽烈;黄,黄得耀眼……纯净的色块大胆而泼辣,让人过目难忘。
在拉萨建筑的色彩史书里,布达拉宫是最精彩的一章
在拉萨,色彩最突出的建筑非布达拉宫莫属。它的全部个体建筑连成一片,覆盖山岗,其组合不规则,亦非对称,匠师们着眼于总体的艺术效果,运用色彩、体量、装饰来协调统一,获得一个雄浑的整体艺术效果。布达拉宫主体建筑是红宫和白宫。其中红宫最为高大突出,基本居中,主体九层,其上部灵殿对称庄严,当中连续五层的大凸窗,红宫有七座汉式歇山顶铺镏金铜瓦,屋顶装饰璀灿华丽。而白宫大片白色石墙和其上黑色梯形牛角窗套的组合,也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此外,布达拉宫的宫殿与寺庙的佛殿、灵塔殿同属于最高的等级,外檐的装饰装修也大体相同,只是宫殿的墙面不用红色粉刷,而代之以黄色。

我们此次拉萨之行,是为修复拉萨一座宗堡而来。一开始,我们还以工程师所谓的理性思维调研测绘,希望以数据来验证推断。可实际操作时,则屡屡被混乱的数据搞得焦头烂额:房间幽暗套叠,墙体忽宽忽窄。再加上高原反应让人晚上难以入睡,我们白天工作时一直头疼,完全是副被俗事困顿的样子。

有一天,我在一座寺院的碉楼前不经意地抬了下头:朱红色的层层挑檐外,笼罩着白色镶边的香布,在高原的风里翻飞。它们在蓝天的映衬下,如同有生命一样,与滑翔过的鸟儿相互呼应,生机勃勃、出人意料。这种简单的红蓝白竟让人流下泪来,它单纯的美带来了最直接的愉悦与安慰。

拉萨的色彩之美就是这么安抚着来到这里的人,与人对话、引人了解。建筑不再是由一个个用尺规去度量的构件组成,而是手工打磨出的一件件艺术品,感情充沛。从这一天起,我慢慢放下作为一个研究者的疏离感,更多地从一个普通人,甚至一个信仰者的角度,重新去认识和体会这座城市。

拉萨古城里的藏族民居极富特色:平顶的白色楼房一座挨着一座,黑框的梯形门窗上装饰着五彩短皱香布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飞……在普通民居里,色彩还很节制,我们愈加靠近重要的建筑,看到的色彩就愈加多样,在去往大昭寺的路上,红白黑蓝黄绿反复闪现。日光城的白天阳光强烈,鲜艳的色调在这种光线下显色性会格外的好,整个拉萨的外观像是白色底盘上跳跃的鲜艳色块,建筑外墙装点的色彩大胆而泼辣。而阴影里更适合人耐心观察、仔细品味,画家工匠们就在廊下、室内、天花、内壁精心刻画铺陈各种颜色。为了加强观众对颜色的印象,形成斑斓的效果,藏族艺术家总是冷暖色调间杂:红蓝橙绿黄,暖冷暖冷暖,这个小手段像一个个和弦,盘绕在建筑周身。

拉萨是一座十足的色彩之城
拉萨城内,最为直观的色彩就是红白黑蓝黄,这几种颜色反复穿插组合,形成多样的建筑风貌。拉萨城内的建筑主要包括宗教寺院、宫殿衙署和普通民居。寺院宫室与民宅都以碉房为基本单元,碉房建筑进一步融入了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色彩、装饰和体量的组织形式,以体现丰富的意涵并彰显不同的等级。为了突出寺庙和宫殿的特点,绝大部分民居在用色上十分朴素简洁。寺庙在用色上也极具庄严,而宫殿则会显出华丽。各种建筑色彩有章法地在这里铺开。

白:一座泛着牛奶甜香的洁白城市

在这里,白色被大量使用。一些藏式传统建筑,无论是寺院还是民居,外墙都是白色的。

藏族人对白色的喜爱,来自他们对自然的崇敬,也源自他们的生活。他们生活在白白的雪山中,吃着酪、乳、酥油等白色的乳制品,这种颜色大概已深深根植在他们的血液里,成为文化偏好的源头。在藏语里,“白”代表“吉祥”、“纯洁”,这些良好祈愿和色彩偏好于是也逐步被用在建筑装饰上。

白色 藏族传统建筑最主要的色彩
在拉萨,白色被普遍运用于建筑装饰中。这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食主要以白色的乳制品为主,此外,在藏语中“白”还有吉祥、纯洁忠诚的意思。这些良好祈愿和色彩偏好逐步被运用在建筑装饰上,也成为拉萨民间建筑最为常见的色彩。西藏建筑色彩的原料都是取之于本地,拉萨寺院的白墙,砌墙的石材一般会选择较方整的毛石,以阿嘎土作灰浆,采用当地的一种白色石灰粉做涂料,掺入大量牛奶、蜂蜜、白糖和少量青稞面粉调和后进行粉刷。一种工艺是将整个墙体涂饰成白色;另一种是将局部泼洒成白色,然后用手指画出半圆形的图案,粗犷豪放。在布达拉宫的甬道上,就经常可以看到游客贴近墙面在嗅闻奶香味,也是一景。

我们来到大昭寺时正是午后,阳光直射,紫外线很强,照得粗粝的白色墙体熠熠发光,大家都散漫地歇在廊下,姿态各异,在暗处看像一幅明暗对比鲜明的剪影。我在主体建筑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掏出钢笔和本子,决定把下午的时间用在大昭寺写生上。

画画时,肉眼会观察到很多在镜头里容易忽视的细节,比如白色墙身粗糙分明的肌理。寺院的白墙是由方整的毛石砌筑而成,以阿嘎土作灰浆,采用当地一种白色石灰粉做涂料。最特别的是它的粉刷方式,一种是从上往下直接泼洒,一种是用手指或工具在厚浆上划出彩虹线一般的半圆形图案。这让整座白墙看起来规律但是不单调,均匀的图案让庄严的高墙都温柔了几分。

从这里经过的每个导游都会介绍说,白色外墙中掺有大量牛奶、白糖甚至藏药。我们看到游客贴近墙面嗅闻时,也是将信将疑。后来与当地从事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扎曲的联系中得知,就在我们走后不久,拉萨布达拉宫的白墙就进行过一次粉刷,使用的是西藏当雄县羊八井的“白灰”,里面掺上牛奶、冰糖、酥油和白糖。他和家中的老外婆都去捐赠了。

按当地习惯,刷完寺庙后,也按此法刷一下自己家的房子。想象一下,深秋离蓝天最近的地方,有这样一座泛着牛奶甜香的洁白城市,实在让人神往。

这真是座从骨子里热爱白色的城市:远来的客人从机场开始就不断收到洁白的哈达作为祝福;路过的田地中央放置涂成白色的石块,象征田神,祈求丰收;藏族婚礼中新郎、新娘会铺上白色毡子;竣工典礼等庆祝活动中,来客每人抓一把糌粑,把主人全身撒成白色……“那刷白房子呢?”我问扎曲。

“谁家的墙面刷得白,神降节的神仙就会留在谁家。”

红:强烈的色彩感染力让人过目不忘

第二天我们来到色拉寺,这里的天空干净蔚蓝得不可思议,与灰白嶙峋荒芜的后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色拉寺的建筑规模宏大,错综复杂,如小城一般。走在各种灰色白色的碉房之间很容易迷路,只好凭借那忽隐忽现的红色高大建筑,作为我们的航标。这个红色航标,在西藏寺院中从未失效过。

红色 强调了建筑群的中心,是建筑色彩的高潮
红色在建筑的涂饰中不轻易使用,主要用于寺院、宫殿。深红色的建筑在心理上给予人们一种强烈的刺激。红色墙体的材料与做法与白墙类似,粉刷的红粉里还要加入红糖、药散和一种用树皮熬成的汁。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这样炽烈的色彩让人过目难忘。摄影/吕宇理

红色在建筑的涂饰中不轻易使用,主要用于寺院、宫殿。深红色的建筑衬托于大量洁白的建筑群中,在心理以上给予人们一种强烈的刺激。深红色强调了建筑群的中心,是建筑的高潮,它强烈的感染力也让人过目不忘。

藏式宫殿、寺庙建筑顶部、短墙部所用的赭石红,也已被称作“喇嘛红”。传统的藏族绘画用色口诀就很有意思,里面说道:“红与橘红色之王,永恒不变显威严……”,这足以说明这种专用红色的象征地位。

红色也表达了一种甘于苦难的精神,僧侣们迎难而上,选择终生穿着红色的袈裟。

色拉寺札仓的僧人说进来就是一辈子的学习,除了红色,也很难有更合适的色彩形容他们这种艰苦和执著了。当然今日我们看到的浓郁红色,做法温和了许多。在白墙颜料里加红糖、没药和矿物植物颜色调制而成。铺天盖地的红色并不鲜艳,反而有些深沉细腻,我想每个仔细观察的人,都会被边玛草墙微妙的质感挠一下心头,它由西藏特有的藏柳制成,染成紫红色后,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作为高大红墙最上端的首个元素。

材料简陋但工艺复杂,显示出另一种奢侈。每根小树枝都断面向外,投射出一小丛阴影,使被染成红色的墙体仿佛罩上了一层柔和的绒毛,远看有柔韧的质感。

黄(金):金顶是宫殿和寺院里最亮眼的一笔

在老城里,到处能看到白墙黑窗暗红平檐的“梯形盒子”,偶尔一抹红色或黄色闪过,就知道那一定是座寺庙,如有金色反光,更是一处名胜。

黄(金)色在西藏传统建筑中,是一种高贵之色
黄色在西藏的传统建筑当中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颜色,是一种高贵之色。各地比较有名气的行宫大部分涂成黄色,最重要的殿堂也有涂饰黄色的习惯,宫殿建筑之金顶的装饰则更为高贵。除此之外,黄色也有装饰上的作用,比如,在布达拉宫中,黄色也出现在赭红和白色的连接过渡中,点线面表现方式丰富,交错辉映,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黄色在西藏传统建筑中是一种象征权力的颜色,一种高贵之色。藏传佛教“格鲁派”(西藏佛教最大的一个教派)特别崇尚黄色,黄色作为这一教派的代表色,在西藏文化中也有很高的地位。其用法与红色相当,颇为严格,各地比较有名气的行宫大部分涂成黄色,最重要的殿堂也有涂饰黄色的习惯。宫殿建筑之金顶的装饰更为崇高。

金顶是宫殿和寺院里最亮眼的一笔,以歇山顶、庑殿顶、宝轮等丰富多样的形态,装点了赭红色的边玛草墙,改变了寺院屋顶的天际线,在阳光下如加冕的皇冠熠熠生辉。布达拉宫红宫顶上对称分布着八座汉式歇山顶铺镏金铜瓦,屋顶装饰璀灿华丽。金色从屋顶流淌到墙身,既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也有小一些的镏金佛八宝饰品或梵文经文,以及柔软的黄色香布,交相映辉,分层次地在深色的红墙上闪烁。

黑:门窗顶部的凸起像牦牛角,忠实地守护着住宅

每个来到拉萨的人都会注意到这里建筑外观有个很鲜明的特征,就是无论寺院民居,门窗都用黑色刷出梯形抱框,它厚重并略凸出墙体,与白色的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本来狭窄的门窗,经此强调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对此,有人从黑色吸热保暖来解释,有人说是因为生活习惯中缺少清洁条件,但我更乐于相信在苯教里的这个故事:

原始神灵中“白年神”是天上神,“红年神”是地上神,“黑年神”是地下神,分别掌管“神、人、鬼”三个世界。白年神生活在皑皑雪山中,喝白色奶,奉献白色哈达,住白色房子。但藏民族的天上地下并没有对立,黑年神也并不邪恶,而是用来庇护,以抵抗魔鬼和不祥的侵害,门窗顶部的凸起就像牦牛角一样,忠实地守护着住宅。

黑色与白色的墙面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黑色在西藏文化里象征着护法神,与不祥、辟邪、护法、门神等一系列直接面对危机的事物相关。因此这一色彩主要被用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如门窗部位,最典型的图案就是门窗上的梯形装饰。有时候,在大面积白色的墙面上装饰着黑色,色彩的节奏感也会变得很强。

在这个故事里善恶并无对立,而是各司其职,听起来又有些道家的洒脱了。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藏族房屋里本就非常幽暗,还偏好重色装饰:既然没有恐惧,又何惧其阴暗呢?进入一处盛装的殿堂,能看到很多的黑色调被应用到室内。走廊地面也是用黑、白、褐色石渣的阿嘎土与糌粑掺加在一起,打磨出深沉的色调,只有猫眼、玛瑙、宝石镶嵌的符号闪着幽光。

蓝:这里的蓝色之纯粹、高远如同被神祝福过

在西藏,我们总忍不住频频对西藏的天空发出惊叹,这里蓝色之纯粹、高远如同被神祝福过。“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两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许也跟我们一样,被这幽深的蓝色所吸引,并把它列入苯教典籍,称为神圣的颜色。

迄今苯教仍将天蓝色视为诸多颜色中最神圣的色彩之一。苯教僧装中的坎肩、僧裙、莲花帽等边沿都有一道蓝色的边子,苯教典籍也均为天蓝色,故俗称蓝色的苯教。受苯教一代代承袭下来的古老传统的影响,现在藏房的天花板大都以冷色调为主,装饰天蓝色,藏装内衬边也保持了沿镶蓝布等习俗。

蓝色 室外暖色刺目耀眼,殿内蓝色则冷艳低调
迄今苯教仍将天蓝色视为诸多颜色中最神圣的色彩之一,室内天花板便以天蓝色这种冷色调为主。暗红色、金黄色与蓝色在彩度、明度及质感上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比一直贯穿到室内,室内地面由阿嘎土夯筑而成,黑色的地面上,嵌着鲜艳的珊瑚、青金石。内部各房间的天花板,根据功能不同涂刷为群青色或者草绿色,以冷色调做天花板,可使低矮的建筑室内显得高大些。室外各处刺目耀眼、张扬肆意,殿内则古老斑驳、半明半昧。藏族色彩组织偏好冷暖色穿插,绿色是其中重要的补充颜色,但把绿色作为建筑外部的颜色很少见。

藏族的色彩组织偏好冷暖对比穿插。绿色也是其中很重要的补充,在苯教里。最早的神灵来自于五色光中。绿色象征着水和生命,女神骑着绿蓝色翅膀的白马奔赴人间。

图为桑耶寺的绿塔,它是以绿色琉璃砖砌筑而成。

在拉萨,似乎每一种颜色都能找到它灵感的自然源头。白色是冈仁波齐雪峰的颜色、养育万千子民牛奶的颜色;红色是生死的边界、英雄鲜血的颜色;黑色是忠诚伙伴牦牛的颜色;蓝色是宝贵矿藏绿松石的颜色;金色是黄金和佛祖的颜色;从飞机上看,雅鲁藏布的绿色是绿度母的颜色……

在这趟神话之旅中,我们看到、听到各种林林总总的对色彩的阐释,各有千秋,又毫不相扰。

不同色彩演奏出拉萨建筑色彩的华美乐章
色彩虽然华丽但并不混乱,整体来说,以红白黑蓝黄绿几种颜色为主,它们按照一定的章法,演绎出了拉萨独特的建筑色彩。图为桑耶寺,它以金大殿(乌孜仁松拉康)为主体,主殿四角又建有红、绿、黑、白四色塔。摄影/卡布

拉萨独特的建筑色彩是怎么来的?

齐莹
北京建筑大学讲师
GHF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建筑顾问

拉萨独特的建筑色彩风格源自于精神与物质两大层面,体现了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物产资源、民族特色和历史底蕴。藏民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取法自然、崇尚自然、解释自然,形成了西藏独特的建筑美学和色彩文化。受藏地高纬度光照的影响,室内和户外的用色理念截然不同,其建筑用色可以概括出三大特征:

五色母题脱胎于当地环境,与当地文化紧密共生。

西藏本土文化苯教吸收了高原独有的色彩,如蓝天、碧湖、雪峰及象征生命的鲜血等要素,形成了红白蓝绿黄五色崇拜的色彩观,每种色彩及其使用方法都被赋予特定的宗教和民俗含义。有些许不同的是,建筑中应用的主要色彩则调整为白、红、黄、黑、蓝(绿)。重要的宗教建筑以红、黄二色涂装外墙,普通民居则广泛地将这种五色母题应用在建筑外观立面装点中,通常以柔软的材质如香布、经幡等方式存在。

外部颜色简洁,组合丰富,强调明暗对比及节奏。

西藏传统建筑形体厚重,下宽上窄呈台形收分。但通常采用白色为主调,减轻了它的沉重感。建筑群组布局灵活,形体高低错落,交错的形体在阳光下形成明暗关系丰富的光影。每座白色建筑上又往往开设大小不一的采光窗,以黑色窗套勾框,高低错落,随形就势,体现了不规则的美感。

我们熟悉的普通日光色温6000K,高原地区空气相对稀薄,紫外线强烈,色温高达7500K,相当于自带过度曝光的效果,致使鲜艳的色彩在视觉中感受并不突出,反而是高对比度的效果更加明显。从这一角度看,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西藏建筑用色时,外观色彩单一,普遍选择黑白色,却在阴影处、屋檐下和室内这种暗处施以浓墨重彩。

内部配色大胆、用材丰富,冷暖色调排列组合使用。

以五色为基础,西藏建筑中发展出了高超的色彩艺术,建筑中以铜雕、泥塑、石刻、木雕和绘画等方式装饰室内外,覆盖了门楣、窗框、窗楣、墙面、女儿墙、过梁、柱头等多个部位。色彩组合丰富,冷暖色调对比使用,呈现出细腻艳丽的效果。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个交融的文化嘛。”在这个问题上,藏民扎曲显得随意乐观,不过很快他学者扎曲的那一面特质又浮现上来,还是很认真地向我们做了文化普及。

藏文化推崇五色联用:白、红、黄、黑、蓝(绿)。这个组合贯穿了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出现在唐卡的绘制里,还体现在苯教服饰、佛教壁画、藏医药学等方面。

“不觉得错乱么?”

“说了是包容的文化嘛。”

在这种反复的解读中,我们似乎也找到了藏式建筑色彩的“编码公式”,每一种文化都在自己的语境下对颜色进行解读,而色彩本身,在时间里静静流淌,在藏民的血液里、生活里代代传承。

在拉萨盘桓的时间总是显得短暂,我们珍惜每一天与这彩色历史的相处。只能以走马观花的方式快速用眼睛、用脑子刻录。离开这天,布达拉宫红宫上的金顶在夕阳里闪闪发光,像是璀璨的珠宝。不多时,逐渐落下的深蓝夜幕,又像是一幅油画的背景把浅色的白色宫殿框在里面。如此优美的建筑作品,在西藏独特的自然条件的导演下,变幻着自己的风采,向我们告别,也约定着下一次的相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