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缝隙里的乡愁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杜建群 

标签: 社区推荐   风土人情   

独步说手工工艺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那是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商品上嗅到及触摸到。

初遇李大师竹编是在2017红博会上,得知那一个个犹如工艺品般精致的作品出自于李大师手时,完全震惊。浅显交谈,知晓李大师竹编原料来源于自己种植的数十亩竹林,心下不禁神往:数十亩竹林,碧波翠涛,龙吟潇潇,凤尾森森,何等超然,何其安详……

竹编,沉淀时光的诗意

李年根——新余市级非遗竹编传承人,现年58岁,分宜洞村南村人,祖辈都以竹编为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李年根9岁时便开始随爷爷竹编学艺,日复一日,近50载竹编之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编织出了浓浓的乡愁!

故乡的风情,先祖的技艺,随着时光流传到李年根手里,于他而言,竹编不仅仅只是一门讨饭碗的手艺了。细细薄薄纵横交织的竹篾,翻飞穿梭的都是心中说不尽道不明的来来回回情丝,一丝又一丝……

采伐竹子

在李年根的家里,桌子上摆放着十几个竹编观赏篮,有的中间还用染色的篾片编出了“喜”字。一个提篮上,布满了一朵朵梅花,这些梅花全部都是用细细的篾片编织而成。一个婴儿摇床,外围由细细的篾片编织而成十二生肖。无论是串联的细线,还是紧紧相连的花瓣,或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就像是绣上去的一样。每一件竹编工艺都可以用精美绝伦来形容。

这婴儿摇床耗时七个月之久,细微之处见精致

看到这些构图精致的竹编工艺品,你很难想象李年根本人并未读过书,识字也有限,只是凭着自己对竹编技艺的匠心追求,使得竹编这种“草根技艺”成功从日常用品发展成艺术品。

竹编,缝隙里的岁月清韵
竹编工具

一件竹编工艺制品,包含构图、选竹、劈篾、编织、上色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步都异常复杂,所有的活都体现在手上。

竹编工具主要有篾刀、刮刀、匀刀、夹子、锯子、锥子。竹编的工艺流程是先选材,根据不同的竹器选用不同的竹子,然后采伐竹子,采伐后,把竹节削平,用篾刀剖开,再剖成细篾,剖篾是基本功,篾条剖好,然后刮去表层,刮得大小均匀。

破竹
刮篾

竹篾加工好之后就要根据所编器物的情况运用不同的编织手法编织。编织过程中,全凭双手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一个精致的篮子往往需要二三根竹子,耗时一个多月。李大师说,明年打算着手编织北宋画家张择端精品《清明上河图》。除了期待,笔者简直无法用语言去表达对李大师的钦佩之情。

篮子里的两青蛙,细微之处可见李大师是位充满情怀的艺人

竹编做为一门古老的技艺,应该在当代继续传承和发扬。李年根说早年他曾有二三十个徒弟,可因为做这行清苦,市场需求少,没有政府扶持,后来徒弟们为养家糊口全都离开去外地打工了,唯独李年根还在坚守着这份手艺。空余时间,李年根会走近各学校的学生中,带领他们学非遗,长知识,以激发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匠人,最是耐得住寂寞和时间;或许在浮躁的现实里,我们内心深处需要的就是那种精神力量吧。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守得住那份寂寞,耐得了那份平淡,敌得过那些岁月,碍得了那些磨难。一颗匠心,成就一代匠人,只有在坚持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才能无愧于“大师”两字,期待来年李年根大师《清明上河图》的杰作!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