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怒江峡谷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8日 文章出自: 作者: 李天社 邓平模 

标签: 峡谷   户外天空   文化苦旅   风土人情   

多年来,踏访西南山山水水,在我眼中最有味道的就是怒江大峡谷。这条峡谷有湍急河流,也有碧水水湾;有雪山危崖,也有宁静村落;有淳朴民族,也有斑斓文化。它于原始中孕育着神奇,激流中蕴藏着温柔。

初见

怒江大峡谷南起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北至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长约300多公里。两岸是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对峙,形成了怒江最为险峻的峡谷。

我曾在不同季节多次前往怒江。第一次怒江之行,是参加江河十年行考察活动,冬季的怒江并不如想象中奔腾怒吼,而是温润含蓄,特别是贡山县丙中洛附近的一江绿水,美得让人心醉。

再次前往是在春季,怒江仿佛变了性情,激流增多,河水夹杂着泥沙,似乎在告诉我,不要把它想的那么简单,这时我也体会了古人对怒江“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的描述。

与我的初来乍到不同,怒江两岸的人们早已熟悉了它的性情。他们是大峡谷的子民,无论是温和还是汹涌的怒江,都能安然面对。

怒江只有几处水势稍缓的渡,其他地方就依靠溜索来联系两岸。我曾尝试过一次溜索,不是为了过江,只是想体会在奔腾的江面上飞驰的感觉。最初看着深深的河谷,我还有些胆怯,可是上了溜索后,耳边是呼呼的风声,眼中就只有滔滔江水了。考虑到便利和安全因素,政府将在多地架桥,溜索也会逐渐被替代,仅有少数作为展示保留下来。

繁花满谷

怒江大峡谷的海拔落差较大,各种类植物分布较多,说是植物宝库毫不为过。在峡谷中行进,一路都是繁花,翡翠的江水为底色,满眼都是自然的画卷。

我最喜欢四五月份的怒江峡谷,那时看着漫山遍野的杜鹃,就会明白什么是“怒放”。

澡塘会

进入怒江大峡谷的路线很“单一”,都要先到达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然后向北行进。有一次,为了赶上六库附近的傈僳族澡塘会,我甚至放弃了在家过春节。

澡塘会是云南傈僳族的特别传统,已延续了100多年。每年农历年初,人们都会从各地汇聚到怒江边上一起泡温泉,聊家常。澡塘会一般会持续几天,人们也会连续泡上几次温泉,不仅驱除污秽,也调养身体。

除了泡温泉,澡塘会还会有集市交易,布料、弓箭,各种生活用品和手工用品琳琅满目。由于是过节,集市上的女人大多身着传统服饰,比平日里多了几分柔美。

上刀山下火海、打秋千、射弩比赛都是澡塘会上必不可少的节目。澡塘会对于居住在峡谷深处的居民来说也是难得的聚会,很多年轻人通过聚会相识相知,最后结为终身伴侣。

石月亮

从六库继续向北上,就进入福贡县。福贡县利沙底的石月亮是怒江边上罕见的“景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路边有观景台,还有出售各种纪念品的商店,这在怒江峡谷之中颇为少见。

石月亮是指远处高黎贡山顶一个圆形的窟窿,从百公里外远眺,能通过洞口看到西边明亮的天空,如同一轮明月。

据说在二战期间,驼峰航线的飞行员曾把石月亮作为“航标”。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石月亮的传说,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已经存在了。

陡田

怒江峡谷中除了少量的冲积滩地外,大多是高山陡坡,不过这丝毫为难不住当地百姓。在陡坡之上依旧可耕田。远山、峡谷、江流,这些田地恐怕是我所见过最有美感的田地。

在倾斜的坡地上,一位阿婆正在劳作着,在外人看来无法产出的田地上,她已耕种了一辈子。云南的女人都十分勤劳能干,怒江大峡谷之中处处可见辛苦劳作的女人。

怒江上的赞美诗

在怒江大峡谷中,经常可见各式教堂,这一区域多个民族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教士进入怒江地区,将新的信仰带入这里,这也影响了当地的民族文化。

传教士当中,有一对夫妻曾在云南地区传教几十年。他们来到傈僳族居住的地区后,下定决心将《圣经》翻译成傈僳语版本,这也加快了宗教的传播。

傈僳族中很多人信仰基督教,一些孩子会进入基督教学校学习。平时人们也会进入教堂做礼拜,圣诞节也是当地很有影响力的节日,人们会聚到一起唱起赞美诗,欢庆节日。

怒族

怒江大峡谷有怒族、独龙族、傈僳族、藏族多个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十分多样,随着民族融合和通婚,服饰、习俗也都相互影响。

我曾去一个怒族村落探访,怒族传统房屋大多是依山而建,有木板房和竹篾房。房子都铺设于木桩上,很适合山区中多雨多雾的天气。当地一家盖房子,全村人都会来帮忙。

和很多少数民族相似,怒族也是个爱歌舞的民族,他们的歌舞都源于生活,而乐器也是信手拈来。这位阿婆手中的口琴就是用竹子制成的,吹出的音调很悦耳。

怒族女人喜欢穿裙子,佩戴珊瑚、料珠和贝壳制成的头饰还有项链。这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仍是自己纺麻线织布,年轻人平时大多穿着现代服饰。

弩弓是怒族男人必备的装备,几乎每家都有红栗木或桑木打制的弓弩。男孩子六七岁已经能开弓射箭了,一个成年男子如果不会制作弩弓箭,将会受到人们的耻笑。

披花毯的独龙族

独龙族是生活在高黎贡山深处的民族,他们人口很少,不足一万人,与怒族、傈僳族、藏族等民族过着世代交好的生活。

我前往一个独龙族村落拍照时,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和善与好客。他们对外来人怀有好奇之心,但行为上却矜持有礼。

独龙人的服饰很好辨认,一身花毯就是他们的标志。这种花毯是独龙族特有个工艺品,用五彩线手工织成,被称为“独龙毯”。

独龙毯不仅美观,还可御寒,男女老少都会穿着。在过去,毯子白天是衣服,晚上就是被子,现在则多用做家中床上、柜子上的装饰。

很多人记得独龙族的一个原因,就是独龙女子特有的文面。在解放前,所有独龙女子在十二三岁时就会文面,象征成年。不过这种习俗解放后已被禁止,只有年岁大的人还会留有文面。

丙中洛

贡山县的丙中洛乡位于怒江大峡谷最北端,这是我心目中,怒江大峡谷最美的地方。丙中洛被雪山环抱,还没有被现代文明过多影响,在神山的庇佑下人们过着安宁的生活,这里仍是一片纯净自然的土地。

高黎贡山的峰顶常年覆盖着冰雪,天气转暖后,融雪化成冰水滋润着山上的生灵万物。山上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作“动物的走廊”。

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内,生活着白眉长臂猴、猕猴等珍稀动物,如果到山中徒步,说不定就会和它们不期而遇。

人们所熟悉的怒江大拐弯,就位于丙中洛。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环境,怒江到此受阻,形成了一道华丽的大拐弯,而这也成为丙中洛的标志景观。

仙女节

仙女节是贡山当地的重要传统节日,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会在农历三月十五在丙中洛举行。

仙女节又被称为“鲜花节”,相传与一位名叫阿茸的姑娘有关。当年,这位姑娘历尽艰辛劈开高黎贡山,为人们引来了泉水,所以每年春暖花开时,人们都会带上鲜花去拜祭她。

现在仙女节不仅仅只是纪念日,还会有各种表演节目,成为当地各族一年一度重要节日。

由于一部分怒族人信仰藏传佛教,节日上会挂满各种经幡,有很多僧人念经、摆放祭祀台。

祭祀台上会有各种象征吉祥如意的物品,当然不能少了鲜花。农历三月十五正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为“仙女”献一束束盛开的杜鹃花。

各族人还会穿上节日盛装去仙女洞拜祭,这些独特的节日和传说,赋予怒江大峡谷神秘的色彩。

秋那桶

秋那桶是位于丙中洛乡最北边的一个村落,靠近云南西藏交界处,海拔不到2000米,气候宜人。

虽然地处怒江峡谷深处,随着交通发展,秋那桶与外界的沟通也在加强,和老乡聊天,说是村中也有姑娘远嫁到外地。看到秋那桶的田园风光,我反而想多留些时日,看来围城效应在哪里都会应验。

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丙中洛游人渐渐增多,从丙中洛到秋那桶这段的风景很好,不少驴友会从乡里徒步到秋那桶。

这一路的景色确实值得慢慢品味,当日我们是驾车进入,看着路两旁的风光,我屡次都想让司机把车停下,这样的地方怎可以匆匆而过。不过对于秋那桶来说,我确实仅是个旅人。

离开秋那桶继续顺江而上,我终于看到对岸一条清晰的古道,这就是茶马古道。云南境内的茶马古道如今大多已被现代交通所取代,但据说从丙中洛到西藏察瓦龙这段的古道仍有马帮穿行。

看到这段古道,我不由地感叹,古人的创造力远超我们的想象,没有现代化设备的当年,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在这险峻的峡谷,修筑出一条连接南北的道路。我的行程至此结束,不过我想怒江峡谷还有更多神奇的事物等待我去探访,不久,我会再来。

【怒江大峡谷行笺】

交通

前往怒江峡谷,可从昆明或保山出发,到达六库,保山到六库大约需要3个小时车程,昆明到达六库需要10小时左右。

六库至丙中洛有300多公里路程,沿途可以欣赏到怒江的峡谷风光。虽然这段路程为柏油路,但都比较狭窄多弯路,单趟车程需要8小时左右。因为由丙中洛进入西藏难度很大,一般是原路返回。

从六库可以直接乘车到达丙中洛,也可以分段游览,先坐车到福贡,然后转车到贡山。到达贡山后,到客运站乘坐前往丙中洛的班车,每50分钟就会有一趟。当然,如果想随时随性游览,最好还是包车前往。

丙中洛有拉客的面包车前往秋那桶,一般每人10元,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骑车或者徒步前往,能更好欣赏峡谷风光。

六库客运站发车表

住宿

六库被怒江分为江东和江西两部分,江东住宿选择比较多。条件较好的有盛宝路酒店和锦盟大酒店,价格在300—600元。也有经济实惠一些的六库饭店和源江酒店等,价格在100元左右。

到达丙中洛后,可以选择在丙中洛住宿,若想感受田园氛围,可在秋那桶住一晚。丙中洛住宿的选择相对较多,背包客推荐德拉姆客栈,这家客栈是由一位摄影师开办,风格类似青年旅馆,房费在40—60元。另外,还有边防客栈、佳源宾馆可选,价格在150—200元。在旅游旺季,所有旅馆价格都会上涨,特别是黄金周时,最好提前预定。

秋那桶的住宿可选性很小,接待能力比较强的是余新民家,房费一般按照20元/床收费,屋子相对简陋。

景点

澡塘会的具体地址在六库北12公里左右,温泉有大树遮挡,每年农历年初,傈僳族同胞都会到此泡温泉,举办各种活动,游客可以过去看看,但不要过多干扰。

在利底沙乡向南大约7公里的地方,有一处观景台,这里是观赏石月亮比较好的地点。

从贡山前往丙中洛,会路过怒江第一湾,公路边上有一个明显的观景台,如果是搭乘公交车前往,可以与司机商量下,在此稍作停留,拍照留念。

从六库到丙中洛的沿路,能看到溜索,偶尔会有老乡使用。如果游客也想尝试,给二三十元,老乡会带你溜一个来回,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

提示

怒江大峡谷的饮食很具民族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乳猪、漆油鸡、火腿等。当地的水果较多,沿途遇到集市可以随时购买。

怒江最佳的旅行季节,是冬天和春天,冬天的怒江江水是碧绿色的,气候适宜,民族节日众多。6月至9月,是怒江的雨季,那时的怒江波浪翻滚,路面也容易发生塌方。

关于怒江的水电建设目前还未明确,如果要欣赏原生态的怒江大峡谷,建议早日前往。

【摄影师简介】

李天社,摄影师,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秘书长,代表作有《神奇黑竹沟》《五百罗汉长卷》等。

邓平模,自由摄影师,喜好云游与拍摄,出版有《巴山蜀水——从天府之国到大香格里拉》等图书。

【摄影师手记】

作为随队摄影师,我参加了2009年江河十年行的考察。这个活动是由环保组织绿家园发起的,计划用十年时间考察西南江河,将河流的变化和沿岸人们的生活一一记录下来。能够参加这个活动,我觉得十分荣幸,因为我看到了江河的另一面。

长久以来,作为一个摄影师,我走遍西南各个省份,镜头总是追随美的事物,我看到了江河的壮美,人文的多彩。这次江河十年行却让我看到,人类的一些做法正在改变江河本来的面目:水电无序修建,河流污染加重,原住民搬迁……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问题。

社会向前发展,人类不断占有和使用更多资源,同时,也在不断改变山河的模样。在江河十年行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峡谷景观在几年之内改变,一些原住民因水电建设而被迫离开世代生活的家乡。

可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改变似乎又是必须的,也为一些人所接受。考察中,我曾与一个小伙子聊天,谈及水电建设,他说:“真的建电站,我们肯定可以有工做,不用跑很远也能挣钱吧,姑娘们也不会往外跑啦!”

发展必然伴随着改变,只是我希望那些江流的美丽,不要因此而减退,甚至消失。我们的后代需要更多的资源,更需要自然的山川。

责任编辑 / 王丽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