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天盆 星外海西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1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范晓 

标签:

这里是青藏高原,是西北干旱区;这里有万山之祖昆仑,长江之源唐古拉,有苍茫戈壁、雪峰冰川,有“天空之镜”、雅丹群落,有山前绿洲丰饶的物产,大地之下富集的资源,有吐谷浑的传奇前世、高原丝路的千年驼铃…… 地质学家范晓,梳理大地的时空脉络,为我们讲述他眼中的海西,解读苍茫辽阔之中瑰丽神奇的地理密码。
银装素裹玉珠峰
莽苍苍的昆仑山间,矗立在云间的玉珠峰银装素裹、高大雄伟。玉珠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东段的最高峰,终年积雪,多冰川,是登山爱好者初登雪山的最好选择:它的南坡路线清楚明了,对于攀登技术要求较低;北坡路线比较复杂,对登山者又具有一定的挑战。供图/QUANJING

在地理地貌特征上,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最青海”、“最高原”并不为过。

海西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州。它跨越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巨大山脉之间辽阔的土地,囊括了以干旱和“聚宝盆”闻名的柴达木盆地,还代管着长江正源沱沱河所在的唐古拉山镇区域。

这片幅员辽阔的区域,富集着丰富的地貌特征,和由此而产生的多种多样、甚至独步天下的景观,大地之上,流传数千年的历史传奇、人文精华。

品读海西,需要有太空的视角,俯瞰之下,苍茫大地的脉络一览无余,也需要细致入微的体察,于细微处,闻惊雷,遇见惊人的美丽。

孤峰伫立 见证沧海桑田
碧波盈盈的水面之上,雅丹高高耸立,倒影婆娑,散发着对立而又和谐之美。在千万年前,这里的地表是古海洋的底部隆起后形成的高地,其地表高度比今天看到的雅丹顶部还要高,在以风力侵蚀为主的多种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大部分相对松散的沉积物已然随风而去,残留下来的相对坚硬的部分伫立到了今天,在干旱的戈壁之上伫立如林。然而,前些年这片土地上又被碧蓝的水面所覆盖,从而成为独一无二的水上雅丹。沧海桑田,变化不可思议,却又真真实实地存在。摄影/马成义

青藏高原最低处的巨大“天盆”

如果你以为海西的面貌就是雪域高寒、荒漠苍茫,那就失之偏颇了。作为海西主体的柴达木盆地,是海西的魅力和风采所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先生,曾用“对边疆,它像内地;对内地,它像边疆”,来形容青海的地理特征。而柴达木盆地,也是这样一个似高似低、可南可北、亦东亦西的特殊地理单元。可以说,对西北干旱区,它是青藏高原;对青藏高原,它是西北干旱区。

静影沉璧 翡翠天成
图为位于茫崖的尕斯库勒盐湖。柴达木是干旱的,褐色和黄色是主色调。而一处处盐湖,如上天落下的翡翠,在苍茫大地上安静地卧着,从高空看去,与远处千沟万壑的褐色丘陵形成强烈反差,美得摄人心魄。

当然,作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在地质构造以及地理地貌区划上,被归属于青藏高原是有道理的。青藏高原北缘的大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将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分隔开。柴达木盆地2670米至3200米的海拔,高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大约1200米至2000米以上,堪称世界上罕见的高原“天盆”,其面积约25.1万平方公里,占了海西全州面积的近八成。中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22个的面积都不及它大。

柴达木盆地虽属于青藏高原的地理范畴,但它是整个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最低之处。这里有着广阔的戈壁荒漠等典型的干旱区地貌景观,有着宜农宜牧的草原浅滩区域,更因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被誉为“聚宝盆”。

举世无双的盐湖宝库

至少在距今2300万年左右的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以及青藏地区的抬升,柴达木这个大盆地就开始断陷形成,相对应的是环绕盆地周边的大山脉的隆起。源自周边高山的众多河流汇聚于此,造就了这个内流盆地曾经大湖浩渺、水天一色的壮美景观。而随着高原隆升到足以阻隔南来暖湿气流的高度,气候日趋干旱,这里成了被遮挡在昆仑山北侧“雨影”里的“天盆”,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50多倍,就像一口巨大的蒸锅,水分蒸发、湖泊干缩、咸化,大量盐类开始在盆地中沉积下来。

“柴达木”是蒙古语的音译,它有两种不同的释义:一是“辽阔的地方”,这的确名副其实;一是“盐泽”,这种释义也许更能反映它的特点。

这个“聚宝盆”最重要的宝藏,就是在盆地特定的地质演化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巨大盐类矿藏。如此宏伟壮观的高原盐湖盐泽盆地,在世界上,也许只有美国西部高原的内华达山脉和瓦萨奇山脉之间的大盆地—大盐湖,以及玻利维亚高原上的科伊帕萨—乌尤尼盐沼,可以拿来作比较。但柴达木盆地的封闭性更好、规模更大,它所依托的青藏高原的高大广阔,也远非美洲的高原能比。所以,柴达木盆地的盐湖矿藏才能独领风骚。

美国大盐湖的盐类储量约60亿吨,而柴达木盆地中仅察尔汗盐湖的盐类储量就达550亿吨,加上昆特依、柯柯、一里坪等几个主要盐湖,盐类储量可达1320亿吨。玻利维亚科伊帕萨—乌尤尼盐沼的面积约11200平方公里,而柴达木盆地的盐类沉积面积至少有15600平方公里。

柴达木盐湖的盐类矿藏多、大、富、全。除了食盐外,还包括了钾、镁、锂、锶、硼等多种矿物元素,其储量多居中国第一。其中,察尔汗特大型钾盐矿床、大浪滩大型钾盐矿床,已探明的钾盐储量就占了中国总储量的97%。这给现代盐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千形万象间蕴藏宝藏
由于地形和岩石的差异,柴达木西北侧的干旱戈壁里广泛分布着发育程度不同、形态万千的雅丹地貌,从高处俯瞰,这处广阔无边的雅丹丛林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图中是冷湖5号地质构造带,是比较完整的储油构造带。1958年9月,在这里钻探的地中四井喷出原油,从而拉开了冷湖石油大会战的序幕。摄影/朱永生

聚宝盆里的油气传奇

柴达木盆地从新生代以来几千万年的不断沉陷中,堆积了厚度超过1万米的泥沙物质,而埋藏于其中的许多生物体,正是生成油气的物源。1947年,国民政府组织的调查队,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茫崖发现了罕见的厚达150米的油砂层,由此揭开了柴达木油气矿藏的面纱。1949年以后,柴达木盆地成为中国油气勘探最重要的地区之一;1955年,首次在茫崖油泉子钻获工业油流;1960年,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冷湖油田成为当时中国的四大油田之一。

近年来,随着英东、扎哈泉、英西等油田,以及东坪、昆北等大气田的发现,柴达木这个老石油基地出现了新的爆发式增长,显示它并未步入老年,而是正在成长的青壮年。目前,柴达木盆地生产的油气当量连续7年保持在700万吨以上,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持续稳产的油气田之一,巩固了它作为青、藏、甘、宁等省区重要能源供应基地的地位。

关角展线群凝固的时光印记
在1958年开始修筑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时,由于天峻县关角山一带山体自然坡度较大、山谷狭长,受技术条件限制,铁路线只好在山谷中不断盘旋,沿山坡逐渐盘绕爬升,这样的铁路线被称为“展线”。关角展线群是国内最大的展线群之一,自南山站起至察汗诺站共有5组展线。从卫星视角俯瞰,黑色的铁路在山谷中回环往复,形成了独特的景致。2014年,当建设工期长达7年、长度超过32公里的新关角隧道通车后,关角展线群停止使用,铁轨等设施逐步拆除,只剩下青黑色的路基还依旧盘旋在群山之中,成为往日印记。

据估算,柴达木盆地的生油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总生油量约240亿吨,可利用的油气资源量约70亿吨,其中石油资源量约38亿吨,折合266亿桶;天然气资源量按油气当量换算约为3.6万亿立方米,现在的探明率仅占17%,发展潜力巨大。

除了油气,柴达木盆地还有一些矿产也举足轻重。

冰川养育哈拉湖
在祁连山主脊线上——疏勒南山的南面有一个高山咸水湖——哈拉湖。她周围雪峰巍峨,冰川磅礴,其北面有整个祁连山系的最高峰海拔5808米的团结峰(岗则吾结),她的西南面有祁连山中面积最大的冰川敦德大冰帽,这里应是祁连山系中除了青海湖地区外,又一个美景集中的地带。

以茫崖特大型石棉矿床为代表的一批石棉矿,其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40%。盆地西部发现的大风山、尖顶山、碱山等大型天青石矿床,已查明储量20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资源储量的50%左右,占中国资源储量的70%以上。天青石是提取锶的矿物原料,赋存于新近系岩层中的天青石矿,正是柴达木早期古湖泊沉积的产物。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清政府即设立铅矿局采炼铅锌。上世纪50年代由一位蒙古族老人报告线索,并带路前往查证的锡铁山铅锌矿,后来探明为一大型矿床,储量居全国前十名。

正因为柴达木盆地聚矿富宝,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就成了中国工矿业开拓的前缘热土。盐化工、石油化工以及有色金属和煤矿采冶的发展,使数千年来牧马往来的地区,出现了茫崖、冷湖、大柴旦、德令哈、锡铁山等一批以工矿业为标志的新兴城镇。

柯柯盐湖 色彩迷幻
若是从西宁飞往拉萨,沿途会有很多特别的发现,盐湖便是美丽的收获之一。图中,乌兰县的柯柯盐湖呈现出深浅不等的碧色。在地理学者的眼中,其湖盆为祁连山南麓希里沟山间构造断陷盆地,是一座固液相并存的大型石盐矿床;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富有几何之美的盐田绵延向远方,充满节奏感和艺术性,配着深蓝的晶莹湖水,像是一支摇荡在大地明眸之畔的碧玉簪。
摄影/李建

风蚀地貌构建的“外星世界”

柴达木曾经的远古大湖退缩干涸后,古湖中沉积的砂土层即暴露于地表,其中既有年代较新未完全固结的疏松岩层,也有年代较老固结较好的坚硬岩层。

这些岩层受到构造挤压,形成西北走向的长垣穹丘,分布于柴达木盆地东起马海、南八仙,北到冷湖、俄博梁,西达茫崖,南至达布逊湖的广大区域。

大柴旦湖翡翠美景天成
大柴旦湖中的一处处圆形或其他形状的坑洼,是一种奇特的盐湖地貌:此处原来是干盐滩,地下有各种盐类的结晶,当地下水或其他补给水出现,溶解了干盐滩中结晶的盐类,晶体消失,就会出现这种水溶洞地貌。一处处色彩深浅不一的水面组合在一起,构成奇妙的景观。
图为可鲁克湖上游弋的天鹅。摄影/吴星

柴达木盆地这个青藏高原北部的地貌转折区,是强风常年扫荡的地带。尤其是席卷塔里木盆地的西风在阿尔金山北侧积蓄到一定强度后,利用茫崖、冷湖一带的多个山口翻越大山进入柴达木,由于强烈的狭管效应,柴达木盛行强劲的西风和西北风。据统计,冷湖、茫崖一带风速大于每秒5米的大风日数,每年可达289天至318天,而8级以上的大风日,年均高达110天。

盛行的西北风向刚好与盆地中岩层褶曲的长轴平行,大风顺着这些地形的通道,对砂泥质的岩层进行强力的雕凿与刻蚀,从而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如魔鬼城般的风蚀地貌。它既有孤丘密集的典型雅丹,也有如城垣古堡的风蚀长丘;既有如俄博梁一带五彩斑斓的彩色雅丹,也有如东台吉乃尔湖畔波光相映的水上雅丹。

在定向强风的塑造下,风蚀残丘多形成向风一侧陡峭,背风一侧平缓的形态,同时又变幻出齿状、梳状、鲸背状、土柱状、坟堆状、船形、人形、兽形等等无穷的造型。这种冷峻苍凉、荒芜嶙峋的场景,常常让人有如入外星世界的感觉。

柴达木盆地不仅以2.24万平方公里的风蚀残丘面积,成为中国最大的雅丹地貌分布区;而且雅丹类型、造型丰富多彩,堪称最好的风蚀地貌天然博物馆。

河流尾闾湖的双子星座群

说柴达木干旱,这是因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海西是缺水之地。在柴达木盆地的昆仑山前、祁连山前,你都可以看到河汊纵横、湿地连绵、湖泊群聚的景象。更不用说海西下辖的唐古拉山镇一带,冰川纵横、沼泽密布,是长江水源的重要涵养地。

虽然柴达木盆地诸多河流的尾闾湖不少都是咸水湖乃至盐湖,但也不乏像可鲁克湖那样的淡水湖,那里芦苇丛生、水鸟群集,已成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干旱区盆地中的河流尾闾湖都有游移的特点,这种情形在柴达木盆地堪称极致,几乎所有河流下游都有相互交替的游移湖,成为奇异的双子湖群景观,就像灿烂的双子星座群。例如:巴音郭勒河的可鲁克湖与托素湖;塔格棱河的大柴旦湖与小柴旦湖;鱼卡河的宗马海湖与巴仑马海湖;柴达木河—素棱郭勒河的北霍鲁逊湖与南霍鲁逊湖;格尔木河的东达布逊湖与西达布逊湖;那棱格勒河的东台吉乃尔湖与西台吉乃尔湖。

从地貌学的角度看,尾闾湖的淤高,以及洪积扇上河道的频繁变迁,都会导致一时入此,一时入彼的现象。

环绕柴达木盆地的绿洲是海西州精华所在

河流出山入柴达木盆地,地貌也依次变化:山前洪积扇的上部,堆积着粗大的砂砾,地表水都渗于地下,地下水埋藏深度大,地表呈现荒漠戈壁景观;至洪积扇的中下部,泉水渗出,地表径流复现,河汊密布,为沙与黏土构成的山前平原,植物生长繁盛,这就是天然绿洲,经人类的垦殖开发,逐渐形成农牧地与城镇村落聚集;再往下至河流末端的湖沼平原,多因尾闾湖的咸化形成盐湖、盐沼、盐滩。

姊妹双湖 相依相恋
德令哈市的西南有一对姊妹般的湖泊: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两湖紧邻,中间有河相连,青藏铁路从两湖中间穿过。可鲁克湖是上游,水有进有出,带进湖中的盐又流走了,所以湖水为淡水;托素湖是下游,没有出口,是靠湖面的蒸发来维持湖水量的平衡,蒸发的是水,盐却留下了,所以湖水是咸水,这一双子湖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摄影/吴星
图为黑颈鹤。摄影/张萍

这种由山前至盆地中心的环状地貌,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等山前低地的特征,几乎如出一辙。只是柴达木盆地海拔更高,蒸发作用更强,盆地中湖泊咸化、盐化、干化的趋势更明显。但柴达木盆地周缘断续延伸的绿洲带,和其他干旱区一样,也是文明繁衍的精华所在。

环柴达木盆地,大大小小的绿洲不下十余处,如德令哈、鱼卡、赛什克、察汗乌苏、香日德、巴隆、诺木洪、格尔木、阿拉尔等等,宜农土地共约71.83万公顷,约合1077.5万亩。与西北的其他干旱区以及同纬度的中原地区比较,柴达木盆地的年均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量、昼夜温差都要更大,十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养分积累。因此这里盛产优质的小麦、油菜、豌豆、蚕豆、青稞等,并曾在1979年创下春小麦亩产2026斤的世界纪录。

从史前文明到多个游牧民族轮番登场

从一般的地理观念来看,海西所在柴达木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算不上人类的宜居之地。但令人惊异的是,在长江源的沱沱河沿岸、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河三岔口、冷湖、小柴旦都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迹。其中,小柴旦遗址有可靠的地层证据,出土了上百件石器,经碳14测年,遗址距今约3万年左右。

人们可以作一个比较,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最早的史前古遗址距今也不过4000多年。而且有证据显示,人类也只是到那个时候才从岷江上游的高原地区进入到成都平原。

由此也可以说明,海西州所在的青藏高原北部,在史前人类迁徙与居留的路线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破解人类的史前文明之谜,这里将是一个关键之点。

在柴达木盆地东缘,发现有距今约2900年的青铜时代诺木洪遗址,它表明在以湟水谷地卡约命名的卡约文化繁盛时期,柴达木盆地也已是青藏高原北部古羌族群活动的重要据点。

公元4世纪,原居辽东的鲜卑吐谷浑部辗转数千里进入青藏高原东北部,建立了后来延续达350年的强大草原王国,这无疑是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大事件。吐谷浑国极盛时,地跨今之青、新、甘、川境。吐谷浑曾经定都的伏罗川,也就是柴达木盆地东部香日德、巴隆、宗加、诺木洪一带的绿洲。

此后,吐蕃灭吐谷浑,统一青藏高原;东蒙古土默特部、西蒙古和硕特部先后进据青海,都给海西这片土地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印记。海西州现今许多地名,都源自蒙古语和藏语。祁连山南坡水草丰美的天峻一带,也成为藏族放牧的重要区域,它和青南高原的牧区、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农业区,以及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的工矿业区,构成了今天海西州的基本经济格局。

山水之祖脉,内外之要冲

海西州虽然地近边疆,但却是中国山水祖脉之地。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不仅是高原之脊,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以及国际河流澜沧江、怒江之源头。

而横空万里的昆仑山,被称为亚洲脊柱、万山之祖。早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就记载有: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

西天瑶池与西王母的传说,也给昆仑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山水相映的迷离风景
大柴旦湖,当地人又称“翡翠湖”,湖面由大大小小多个互不相连的水面组成,深蓝浅绿,色彩不一,最广阔的水面为碧蓝色。湖北面是祁连山脉西端支脉——柴达木山,海拔在4500—5000米之间,最高峰红旗峰海拔为5742米。摄影/江智毅

就地貌脉络而言,可以说,中国东西向的中央主干山脉,皆由昆仑而出。

倚昆仑,扼东西,控南北,海西州也恰好处中原、西域、青藏之间的要冲之地。至少在汉代已开通的丝绸之路青海道,或经西宁,走柴达木盆地南缘,经茫崖,出阿尔金山,入塔里木盆地,接丝绸之路主道。或走柴达木盆地北缘,越当金山口,至敦煌,连接河西走廊上的丝绸之路主道。历史上,青海道与河西走廊道相当长时期内并存,当河西走廊因战乱不通时,青海道更成为沟通东西的必经之途。

而经柴达木盆地,过昆仑山口的青藏古道,历来也是进出西藏的要径。1780年(清乾隆十五年),六世班禅经此道进京往返,并在香日德绿洲设立行辕,之后进出西藏的僧侣亦多在此逗留。

或许,上述这些古道,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是古人类迁徙的线路。到了现代,这些道路进一步发展成了通新、藏,连内地的交通干线。柴达木今天已成为进藏的门户,西藏每年有90%以上的物资通过格尔木中转。具有传奇色彩的青藏线上,高海拔的公路和铁路穿越冻土、沙漠、盐湖、沼泽等,成为了挑战世界性筑路难题的实验场。为通过察尔汗盐湖而铺筑的“万丈盐桥”公路,就是一个典范。

当下,由德令哈、格尔木向东至西宁、向北至敦煌,连接州内各县的高速公路,以及在修建的格尔木经茫崖至库尔勒的铁路,还有德令哈、格尔木、茫崖已建成的机场,已完全改变了这些千年古道上的时空概念。

当年,诗人海子,曾在海西州的德令哈写下隽永的诗句: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