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中原,人形天下:沿隋唐运河觅踪四方辐辏之地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4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赫连镜繇 

标签:

隋唐大运河,这条“人”字形运河,兴于隋,盛于唐,从北向南,依次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组成。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向东南连接余杭(今浙江杭州),向东北沟通涿郡(今北京及周边),并将江南物资通过黄河—广通渠送抵大兴城(今陕西西安)。为此后五百年乃至更久的中国,搭建起决定国运的血脉版图。

今天,人们常常将整条大运河视为一个南北连贯的整体,但准确来说,最初大运河是以隋朝东京洛阳为中心,由南北两段连接而成,呈“人”字形。13世纪末,大运河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改道。元人不再走之前的“人”字拐角,而是通过开凿直上直下的新水道,把南北两头的运河故道串了起来,被拉直的“隋唐大运河”的荣耀随即被“京杭大运河”收入囊中。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概念并立提出,重新确立了“隋唐大运河”最早贯通中国南北的时代地位。

伊洛双子河是黄河伸出的臂弯
伊洛河,这条双子河拥抱着中原腹地,是黄河的重要支流。在河口交汇处,黄河水浊,伊洛水清,加之流速不匀,清澈的伊洛河水在混浊的黄河水中形成一条“S”形曲线。这片山河也是“河出图,洛出书”之地。伊洛河的子民们沿着黄河及后来的大运河,下可达山东、河北、江淮诸地,上则可达关中及河东等地区。

河南:隋唐大运河的心腹之地

在今天的洛阳,洛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历史上是隋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隋唐时期的御河。史料记载,隋炀帝在营建东京的同时,组织民众在包括洛河在内的多条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基础上开通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在河南大地上架构起来“人”字的拐角。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