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丹霞 红层之上的奇观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1年第01期 作者: 李鲁平 

标签: 地质地理   丹霞   新宁县   

在湘桂交界之处,有一座山名为崀山,据传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山之良者”。“良”在哪里?良在赤壁丹霞。这里的丹霞地貌被我国的丹霞学术创始人陈国达先生誉为“南北双奇花”之一,足可媲美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广东韶关仁化县丹霞山。那么,这朵“奇花”究竟美在何处?
必须经过极窄的山脊小径,才能在崀山丹霞的峰林前烧一炷“龙头香”
崀山丹霞位于湖南邵阳市新宁县与广西桂林市资源县交界处,这里丹霞地貌面积大,海拔高且高差大,不但地貌种类多样,而且十分壮美。图为这里的丹霞峰林地貌。峰林地貌是一种群峰基座分离、基座<1/3山高的丹霞群体地貌。更引人注目的是,此地有一处悬崖峰尖,状似龙头,上建一座山神小庙,烧香者必须经过极窄的山脊小径才能到达,十分危险,这在当地称为烧“龙头香”。
摄影/肖云良

等候半个多世纪的相遇

“丹霞”一词本来指的是色彩,像朱砂一样鲜艳、像彩云一样耀眼的色彩。魏文帝曹丕的名句“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写的是邺城曹家园林里的晚霞,他在芙蓉池边欣赏的是天象。明朝河南邓州人李永茂避居现属广东韶关市的仁化县时,发现该地的长老峰等诸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与他家乡伏牛山南麓的丹霞山极其相似,因此将仁化的赤壁朱崖也叫“丹霞”,以此纪念自己的故乡。这一次,“丹霞”二字接了地气,从“天貌”落实到了“地貌”。但这仍然是文学意义上的修辞,而不是大地构造的学术词汇。

1928年另一个河南人冯景兰来到了地处粤北的仁化县。作为两广地质调查所的技正(相当于现在的总工程师),他要考察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的沿线地质状况。“丹霞”第一次进入了地质学家的视野。冯景兰被仁化广泛分布的厚达300到500米的红色砂砾岩层深深吸引了,他把形成这种地貌的地层叫“丹霞层”。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