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境219,与一汽奥迪一同感受北疆风情
我们的路书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2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标签:
欢迎大家来到219国道,219国道是一条世界级的景观大道。它北起新疆喀纳斯,南至广西东兴。全长超过10000公里,是目前我国总里程最长的国道。
中国国家地理的主编单之蔷曾经这样评价219国道:“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可以走最少的路,看最多的不同。”
因为我们的温度分布,在南北方向上是极为不同的,大家可以想象下,从赤道到极地,温度是不是南北方向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温度,高度的不同,让自然景观,人文文化都开始不同,而219国道,它就是一条近乎南北穿越的漫长公路。当然这条路不仅完成了南北穿越,还有些路段它是东西方向的,但总的来说,想要走最少的路,看最多的不同,就要走219国道。

沿G219穿行北疆,见证边疆山水与异域风情
从喀纳斯出发,首先要穿越一段泰加林的廊道。
“泰加林”一词最初来自俄语,原指极地附近与苔原南缘接壤的针叶林地带,现在泛指寒温带的北方森林。
“泰加林”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以北的林区和新疆阿尔泰山最北端的喀纳斯区域,而喀纳斯河谷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泰加林”分布区,也是西伯利亚植物物种在第四纪冰后期北方植物沿山向南延伸的极限位置。
喀纳斯区域的“泰加林”以新疆落叶松为主,混生新疆云杉、新疆冷杉、新疆五针松等树种,并伴有疣枝桦、山杨次生林。大片的泰加林,成为了包括阿尔泰雪鸡、雪鸮、河狸、啄木鸟等再内的野生动物的乐园。

沿着G219一路向南,有着“云中村落”之称的克勒迭能村正等待大家的来到。
“克勒迭能”的意思是“横着的山”。这里山路崎岖,出行难的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当地村民。其实这里的海拔并不高,约为1150-1200米,之所以被称为“云中村”,就是因为盘山路崎岖难行,到达艰难。
克勒迭能村,之前是哈萨克族的夏牧场,1933年哈萨克族人开始在这里开垦土地,这里就可以和大家聊聊哈萨克族了。大家常说新疆是“歌舞之乡”,说的,实际上是维吾尔的舞蹈和哈萨克的民歌,这是新疆歌舞最精华的部分。
有这么一句话:“诗歌和骏马是哈萨克人的一对翅膀。”其实大家对哈萨克的民歌并不陌生,比如《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就是来自哈萨克民歌都达尔和玛丽亚,还有《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王洛宾从哈萨克的民歌改编而来的。
离开克勒迭能村,继续向南的道路两侧原野上,有许多洞穴与土堆。这里是旱獭的乐园,也是众多荒野探索者观察野生动物的一处好地方。
旱獭被形容为“大胖老鼠”,但实际上更接近于“大胖松鼠”。它们属于松鼠科,与其他小巧灵活的松鼠和花鼠有亲缘关系。然而,旱獭与它们的亲戚有一些不同之处。旱獭没有毛茸茸的长尾巴,也不像它们那样善于爬树,而是擅长挖洞。相比一般的松鼠,旱獭的体型更大,体长可达40~60厘米,体重3-8公斤,看起来几乎和一只小狗一样大。
旱獭看着可爱,但是大家看看就行了,因为旱獭很容易传播鼠疫。
看过旱獭洞的朋友都知道,旱獭住的地方很开阔,因为它吃草,所以只能住在宽阔的草原上,360度无死角暴露自己,晚上太冷,它也不想出来,白天暖和吧,一出来就送菜,所以每次出来它都很小心,但是旱獭由于十分会挖洞,挖的洞冬暖夏凉,在毫无遮拦的草原上,这是非常宝贵的居住资源,所以一些不爱挖洞的赤狐、藏狐等小型食肉兽就爱找旱獭来借个房子,顺便来吃饭。
下一站,是一个或许对绝大多数人来讲都很陌生的小县城——哈巴河县。
别看哈巴尔县人口不多,只有八万多人,面积也不大,就比上海大一点点(上海6340.5平方公里,哈巴尔行政区域面积8180平方公里),但是很富有,因为这里盛产黄金和黄铜。哈巴县所在地区,铜资源预测储量360万吨,金资源预测储量200吨,有着新疆最大的铜矿——阿舍勒铜矿。
这里的富有,不只是说财富。这里还有我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河流——额尔齐斯河。在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因为产黄金被称为金山,与之对应的,额尔齐斯河,就是银河了。
常在西北地区、特别是阿勒泰地区活动的人们或许知道,行至哈巴河县,中午就一定要吃顿好的了。这顿美餐,离不开额尔齐斯河的贡献。
这条银河的出口就在哈巴河境内,河中生活着许多冷水鱼类,被称作“乔尔泰”的白斑狗鱼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着额尔齐斯河的滋养,这种肉食性冷水鱼,肉质细嫩鲜美,成为新疆阿勒泰地区烧烤摊上最具代表性的食材之一。
饱餐一顿,继续前行,一同与额尔齐斯河相遇。
这条全国唯一注入北冰洋水系的银河,发源于金山阿尔泰山,然后在哈巴河县以西进入哈萨克斯坦,注入斋桑湖,后来哈萨克斯坦人在这里修了个大水库,这个水库大约有5500平方公里,水深11到13米,刚才咱们说上海6340.5平方公里,所以这个水库多大就有概念了。过了这个水库后,穿过哈萨克斯坦,额尔齐斯河又会进入俄罗斯,注入长度4000多公里的鄂毕河,然后进入北冰洋。
边贸在219沿线的边境城市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口岸城市,比如吉木乃。
前面说过,额尔齐斯河产冷水鱼,还在哈萨克斯坦浇灌出一个5500平方公里的大水库斋桑湖。有了水库,肯定要利用一下,一般这种利用,就是养鱼。在斋桑湖里,养了白斑狗鱼、梭罗鱼、东方欧鳊等20多种冷水鱼,每年渔获量都在5000吨以上,其中1000多吨都是从吉木乃口岸进入中国,占新疆进口冷水鱼的90%。
由于吉木乃离着哈萨克斯坦的斋桑区还挺近,只有60多公里,所以哈萨克斯坦还专门修了公路到口岸,这就导致了很多冷水鱼捕捞上来后,当天就能进入中国境内,第二天就有人能吃到新鲜的了。很多人来到新疆的感受就是这地方快递不行,不仅不包邮,额外的邮费还挺多,实际上这里也有类似顺丰的当日达快递,而且还是跨国的。
那么除了鱼,还有什么东西在进出口的名单里呢?海关的统计里,咱们出口的是蔬菜,水果,汽车,机械,服装,鞋子。进口的是玉石,能源,粮油食品。比如石油和天然气,就是咱们很需要的资源,因为咱们国产天然气大约能满足一半多的需求,剩下的都得从澳大利亚,东南亚,俄罗斯和中亚进口。
除了边境线的人文风情,G219还串联了一众独特地貌景观
在G219沿线,有一个极为特别的风景,名叫草原石城。这里是新疆最特别的一个地方,拥有着地理与人文的双重特别。

首先,这里是新疆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因为这里的通天洞遗址,有新疆境内首个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而这里还发现了国内发现最早的小麦,有四千多年到五千多年前的历史,所以这里当之无愧是新疆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而这个发现也是曾经2017年的中国考古界十大新发现之一。
而地理上的特别,则在在于石城的“石”。在新疆,我们看到戈壁,看到沙漠,看到草原,都不算稀奇,但是新疆其他地方,见不到这么大规模的花岗岩地貌,所以非常极致。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的是一种经典的地貌,石蛋地貌。石蛋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来概述一下,首先是岩浆从地下往上走,快到地表的时候,慢慢冷下来,凝结了,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一收缩,就容易在花岗岩中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决定了花岗岩以后的形状,花岗岩石蛋的裂隙最终结果就是把花岗岩切成一块快正方体,长方体。
然后就是地下水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地下水会把花岗岩有棱有角的地方,侵蚀成粘土,为什么是有棱有角的地方呢,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正方形的面,只对着一个方向,但是棱,会受到来自两个方向的风化,尖角部分就惨了,要被三面暴击。
久而久之,就磨平了棱角,成为不规则的球体,然后在地壳运动的时候,就被抬出地表,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石蛋。有时候地壳运动的过早,把方石头抬出来,那就是由外面的风和水完成磨平棱角的工作。

除了最为特别的草原石城,提到新疆,最先想到的风景必有戈壁与黄沙的身影。
比如这一次试驾路线中,离开草原石城继续南下,穿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直到乌尔禾区之间的旅途中,茫茫戈壁与连绵沙漠组成了一片天然险地,也让每一队来到这里的人与车接受着来自大自然的挑战。
这里,距离亚欧大陆几何中心——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的托里县老风口的距离不过200余公里,深居内陆,干旱、多风沙。如果从卫星地图俯瞰,眼前黑压压、一望无际的一片黑戈壁,却也只是塔城地区及其周边区域内、近3万余平方公里的、浩如烟海般的苍茫戈壁的一角而已。
黑戈壁最典型的标志,是组成这种戈壁的要素——黑色砾石。
这里的戈壁,地表砾石层中大多数砾石的表面都有一层膜,这层膜叫“荒漠漆”。关于荒漠漆的成因有至少7种说法,我倾向于一种说法:荒漠有强烈的日温差,夜晚的降温使得石子的表面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溶解了石子中铁和锰的化合物,白昼的高温使得冷凝水形成的溶液中的水分蒸发了,但铁和锰却留下来,形成了荒漠漆。
除了黑色,戈壁还有很多其他色彩,甚至是白色。这是一片由石英石构成的白戈壁,岩石在反复的胀缩过程中破碎成晶莹的碎块,由于石英中铁、锰含量很低,阳光的照射并没有改变它们洁白的本色,风沙的打磨更像是对石英进行了天然抛光,让白戈壁泛射出温润的光泽。

前往终点的途中,聆听边疆与世界的故事
离开戈壁与荒野地带,向着终点继续前进的路上,会经过一座很新、但非常有名的边境城市,名叫阿拉山口市。
阿拉山口市成立于 2012 年,身处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居住着 25 个民族,常住人口 1.1 万人,因为两个山夹着,所以这个地方妥妥地就是个大风口。现在种的树多了,稍微有了些阻挡,但是到了冬天,冷风依旧如刀。曾有数据统计,这里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最多达188 天,历史极大风速达55 m/s,现在虽然好多了,但大风天气也有100多天。
这座城市,与亚欧大陆桥密切相关。
亚欧大陆桥是将欧洲与亚洲两侧海上运输线联结起来的便捷运输铁路线,现有两条已运行。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第二欧亚大陆桥指1990年9月经我国陇海铁路、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的亚欧大陆桥,又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这条线很大一部分是走的原来的“丝绸之路”,所以人们又称作现代“丝绸之路”。
而集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四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一类口岸——阿拉山口口岸,正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开拓中亚、西亚和欧洲市场的联结点。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黄海之滨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然后经过江苏,河南,陕西,甘肃,新疆,最后来到我国边境的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港,全长约10800千米。
每天在这里往来的货物与人流,为这座边境城市赋予了别样的活力与风情。
到达阿拉山口市,你可以在国内最近距离地感受到与中国比邻的中亚斯坦国的人文与自然风貌,特别是哈萨克斯坦。
很多中国人知道哈萨克斯坦,是从申办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的投票开始的。这次投票,北京竟然只是以4票的微弱优势才战胜了哈萨克斯坦的旧都阿拉木图。
我们称219国道为“国之大道”,有两个关键原因。第一是因为它很长,第二是因为,走在这条路上,我们能够通过边境行走,深切地感知到世界的不同与人生的开阔。在这条道路上行走,有些不经意的地方,却能让我们眼界大开,就比如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面对面。
在阿拉山口市区域内的高点处向西远眺,会与阿拉湖相遇。走一路能看一路,你会感觉得到这个湖特别大。之前专业的测量记录显示,阿拉湖有2650 平方公里,加上之前的斋桑湖,咱们已经认识到两个哈萨克斯坦的巨大湖了。如果没有来过这里,或许我们会觉得,一个位于内陆、被众多国家围住的斯坦,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当我们来到这里,见过大湖、见过辽阔的边界线,深入了解之后就会觉得,人的确是需要一个开阔的视野去看世界的。
而向北远眺,你会看到与天相接的地方有嵩起的山。这座山名叫巴尔鲁克山。“巴尔鲁克”是哈萨克语,意思是“丰饶富足,无所不有”。这个地方,听着名气不大,但是有过部队经历的朋友,那肯定知道一首歌《小白杨》,这就是小白杨哨所的所在地。小白杨哨所曾经是中哈边境最前线的哨所之一,现在,随着中哈边境的议定,已经远离前线,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而继续向南,我们就到达了旅途的终点——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蒙古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作为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山地冷水湖,赛里木湖是西北干旱区的极为重要的“湿岛”。由于湖水的来源与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密切相关,也被称作“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这片位于新疆西北部的博乐市境内、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的湖泊,蓝的深邃,令人沉醉。在赛里木湖环湖一周,观远处的壮丽雪山,赏近处的烂漫花海,感受来自大西洋的气息,只觉神清气爽,一路远行的疲惫在这里被来自大西洋的风带走,只留心旷神怡。
就这样,我们从喀纳斯出发,穿越北疆最北的泰加林,走过独特如异星的草原石城,挑战苍茫戈壁与大漠黄沙,去口岸城市阿拉山口市聆听来自世界的声音,最终到达赛里木湖,让西风带走一路风尘,静享欢畅时光……
完成这一路的极境挑战,再去奔赴下一段旅程。我们亲眼见证着自然的伟力,也亲身体会了边境线上的风情。正是因为与奥迪一路走来的无畏态度,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辽阔。

也愿每一位旅行者,都能在自己的旅途中,见到更多的不同,经过更美的风景,感受最好的生活。
(广告)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