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味盛宴 品不尽的凉山美食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3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橡木苔 

标签: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凉山海拔的高差带来了立体气候,造就了不同动植物的生长。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山牧场,牦牛和黑绵羊成群;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黑山羊快乐奔跑;在高山、半山地带,乌金猪被牧民放养;家禽里,竹斑鸡、岩鹰鸡、凤头鸡等品种不一,其中金阳丝毛鸡以肉香病少而闻名。凉山大地,不仅是天然牧场,也是植物王国。高山孕育了苦荞、玉米、土豆以及各种豆类,平坝滋养着稻米和小麦。海拔2000~3000米的混杂林,庇护松茸、鸡、牛肝菌等野生菌的生长。温暖潮湿的雷波森林里,当地特有的罗汉竹笋破土而生。凉山的水泽之域,也深藏着地表下的美味:莼菜潜身马湖,土鲫鱼、黄颡鱼、白鲦鱼畅游邛海……

宴,最能体现一个民族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彝族最高规格的待客宴,会用精美的漆器盛放切成大块的牛羊猪三牲。图为彝族待客宴,中间漆盆里装的是坨坨肉,旁边围绕着苦荞饼,最外圈摆放的是玉米、乌洋芋、腊排、血肠等(供图/阿斯牛牛)。
凉山其他民族也有各式各样的宴席,如“簸箕宴”“九大碗”等。对布依族来说,最隆重的宴席是农历六月初六的长街宴。这天,是庆祝丰收的日子,布依族不仅要准备糍粑、五花米饭等糯食,还要在露天大摆宴席,广迎宾朋。图为宁南县西瑶镇拉落村长街宴,烈日当空不能阻挡八方宾客相聚围坐的热情(摄影/胡小平)。

食材的多样,为凉山人提供了品不尽的本味。酸苦甘辛咸,代表了我国各民族对口味的理解,在凉山,五味世代相沿:圆根发酵,以食酸;荞麦制饼,以食苦;糯稻酒酿,以食甘;木姜子拌肉,以食辛;猪膘腌制,以食咸。对凉山人而言,来自食物本身的五味,要用极简的方式去烹饪。这种与自然共生的态度,更新着凉山人的食材库,也带来了品不尽的本味盛宴。

责任编辑 / 马怡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