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戏纹:多子多福寓器中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12期 作者: 纵节 动脉影
标签:
婴戏枕上
图是一只藏于南越王墓博物馆的北宋定窑瓷枕,以珍珠地、卷草纹衬托娇嫩的婴儿,显得可亲可爱。小儿留有顶发,身穿肚兜,身材健壮丰满,双臂伸展,俯身向下,仿佛正在嬉戏欢闹,憨态可掬,是宋代最经典的婴戏图案。
图是一只藏于南越王墓博物馆的北宋定窑瓷枕,以珍珠地、卷草纹衬托娇嫩的婴儿,显得可亲可爱。小儿留有顶发,身穿肚兜,身材健壮丰满,双臂伸展,俯身向下,仿佛正在嬉戏欢闹,憨态可掬,是宋代最经典的婴戏图案。
“飞来”的娃娃
第一次看到孩儿枕,是在博物馆。形似巨大的蚕豆,侧面及底面无纹,枕面却刻画得精彩动人。铺满细小的圈圈叫珍珠地儿,中心用弧线作开光,开光内匍匐前行的婴孩儿,他大头胖身,两眼圆睁,一只手支撑着,另一只手高举,仰首挺胸,腿脚用力蹬爬。那惹人怜爱的样子,从此抓住了我的感觉。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娃娃”,与后世婴戏图一脉相接。
因为那投缘的第一眼,我格外关注物件儿上的娃娃图,和那些高冷的花卉瓶、人物罐不同,这些描绘着戏耍童子的古瓷,总带着人间烟火——日常使用摩挲过的痕迹,还有被生命滋养的某种灵气,养眼又舒服。
责任编辑 / 动脉影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