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中国的季雨林自然区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第11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南翼”替代“南坡”这个词,准确多了

在我日常的阅读中,时常会遇到写喜马拉雅山脉(以下简称“喜山”)一些地方的文章,其中有一个词汇经常出现: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如写西藏的墨脱、错那、亚东、樟木、吉隆等地方的文章就有这种情况。对此,我感到有些困惑,因为说这些地方地处喜山南坡,至少并不准确。在遥感地形图上看,喜山虽然整体形态呈向南突出的弧形,但一般都说其沿东西方向展布。喜山长约2450公里,如此之长的一条沿东西方向延伸的山脉,如果不看地形图或者没有亲临其境,确实容易将其想象为中间是高耸的连绵不绝的山脊,两边分别为北坡和南坡的一列山脉,但这样的想象与喜山实际的样子相差甚远。

在喜山之南,一条条沟谷形成水汽输送的天然通道
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自然区地处西藏的最南端,是喜马拉雅山南翼外缘低山地区,区域内海拔较低,不同于青藏高原上寒冷、干旱的气候特点,这一区域具有热带北缘和亚热带气候的典型特点,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类型以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主。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阻碍了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山脉北翼,但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近南北向的雅鲁藏布江、西巴霞曲等河流切割出的一条条沟谷,却成为输送水汽的天然通道。在水汽通道的作用下,这里的热带气候带向北推进了5个纬度之多,因而在北纬29°附近的墨脱、错那等地,也呈现出一派水汽氤氲、植被繁茂的热带景象。摄影/陈业伟

实际上喜山无脉,没有一条连续的脊线,众多河流早已经把喜山切割成一段一段的了,且每一段又被冰川与河流雕刻成了一片千沟万壑的山地。我曾把喜山说成是围绕着数座八千米级雪峰形成的一个个雪峰簇,周边是放射性的冰川与河流。早上,我在小区群里买的海鲜八爪鱼到了,我忽然觉得喜山那些雪峰簇有些像八爪鱼,一条条触手伸向四面八方。如果你没有看过地形图或亲临过喜山,你可以把喜山看作是一堆堆八爪鱼沿东西方向摆成的长龙。既然是八爪鱼堆组成的长龙,就很难说是南坡北坡了。因为“坡”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地形上的倾斜部分,南坡就是朝南倾斜的坡面。但是,像墨脱、吉隆等西藏的县城是坐落在那些“八爪鱼”的触手间或触手上的,有的在小盆地、小平原中,有的在南北向河谷中的阶地上,有的在冰川泥石流形成的冲积扇上,有的甚至在一座低山朝向东面的山坡上……因此说起这些县城的位置来,说坐落在喜山的南坡,确实不好理解。但是在说到喜山这些地区时,又需要有一个位置所在区域的统称,以便于理解。这时便有些尴尬,因为你知道说喜山南坡不准确,却又被迫使用“南坡”这个词。

责任编辑 / 张琪  图片编辑 / 李成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