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在火山灰中的森林 通过乌海的植物化石 再现三亿年前的树海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第12期 作者: 董欧 

标签: 考古地理   基础地理   

2024年8月27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了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共有三处入选,其中之一是位于内蒙古乌海市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对公众而言,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然而在古植物学者心目中,它却是一处研究圣地。在这里的煤田下,沉睡着一片早二叠世被火山灰瞬时埋藏的远古森林。目前发现的化石保存着完整而珍贵的信息,它们不仅帮助学者复原了这片3亿年前的树海,也记载着地球植物演化过程中的精彩故事。
在这块长1.6米,重约两吨的巨大化石表面,保存着一棵树完整的树冠,以及与之相连的大部分主干。借助补光灯,能清晰地看到树干上延伸出的两圈叶轴,以及它们之间一根根形如玉米棒的结构。这种植物名为“乌海拟齿叶”,它帮助古植物学者解答了一个困扰他们近两个世纪的谜团。这块化石来自内蒙古乌海市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研究人员在这里还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而精美的植物化石,它们记录着更多精彩的演化故事。摄影/宁录

“我从小在这儿长大,从没听过还有啥化石。”

    听到我们的询问,出租车司机侧过头,脸上写满了惊讶,他想了一下,又补充上一句:
“就知道我们这儿产煤……”

责任编辑 / 金畅南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