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织金洞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第10期 作者: 张帆 

标签: 基础地理   地质地理   

本文作者张帆参与了20年前“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的评选过程,并撰写了《梦幻织金洞》一文,对当年的织金洞充满赞美,但也留下了些许遗憾。这次他故地重游,又一次来到织金洞,发现20年的时间尺度,对于几百万、上千万年形成的洞穴来说,虽然景观变化微乎其微,但发生在洞穴旅游方方面面的变化,不可谓不巨大。

2005年,笔者曾为《中国国家地理》的“选美中国”特辑写过一往篇题为《梦幻织金洞》的文章,在随后的评选中,织金洞被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第一名;其他它当选的洞穴还包括了重庆武隆的芙蓉洞、湖南张家界的黄龙洞、湖北利川的腾龙洞、重庆丰都的雪玉洞和辽宁本溪的本溪水洞。20年后的今天,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委派,作为特约作者前往织金洞做一次二十周年的回顾访问,时值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正好回去看看经常回映在脑海中的织金洞,真是一个美妙的安排。

从云南昆明市出发到贵州毕节市织金县,480公里,约需5个小时,全程高速直达织金洞景区。一路上双向的车辆不少,私家车占多数,想必有不少是暑假旅游刚结束的“神兽”们正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呢。我边开车边感慨,当年从贵州省会贵阳到织金洞,130多公里的路程,就需要在群山中绕上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这20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得更多国民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梦想得以实现,要知道,似织金洞、芙蓉洞等的绝世美景在开发之初都是深藏于偏远的大山之中,遥不可及。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旅游习惯,以前那种旅行社组织、旅游大巴出行的方式也日渐被自驾出游所替代。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张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