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记忆
风蚀地貌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11期 作者: 翟俊 

标签: 自然探奇   若羌县   阿拉善左旗   

无论是躲雨的蘑菇、藏宝的凹坑,还是清澈的湖泊、远航的“舰队”……都能打上“风制”的标签。风的吹蚀,是一种不能小看的力量,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塑造了地球千奇百怪的地貌。

石窝

天然储物间

石窝一般出现在陡峭岩壁上,这是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和小洞穴,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把岩壁塑造得如蜂窝一般,远处看来就像一张巨大的破渔网。白天岩壁接受日晒升温膨胀,夜间冷却收缩,岩壁表面风化剥离,经风吹蚀使岩石表面形成许多浅小凹坑,然后风沙就沿凹坑不断钻磨,使凹坑不断加深扩大,形成了石窝。较大的洞穴,称为风蚀壁龛,可以在里面放置杂物,简直是天然的储物间。

风蚀柱

一柱擎天

在岩石软硬不同的地区,如果暴雨把地表侵蚀成很多沟谷,再加上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一条一条风蚀谷,风蚀谷继续扩大,便形成类似“教堂”、“城堡”、“宫殿”的风蚀残丘。平时风蚀谷中一片死寂,倘若在深夜狂风大作,沙击石响,有时像鞭炮,有时似狼嚎,令人不寒而栗。在垂直方向上裂隙较大的风蚀残丘,经过暴雨切割与长期风蚀,可以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这就是巨大的风蚀柱。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