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
漂洋过海,落地生根


文章出自:博物 2012年第07期 作者: 羊慢慢 

标签: 古史传说   

去年9月,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来到福建漳州的一个小村庄拜谒祖先。早在20多年前,这座名为“鸿渐村”的小村庄,就曾迎来菲律宾首位女总统,也就是阿基诺三世的母亲—阿基诺夫人。1988年,阿基诺夫人访华时来到鸿渐村祭拜宗庙,并亲手种下一棵南洋杉。为何菲律宾两任总统,都对这个闽南小村青睐有加?这就要从下南洋说起。

海道“通夷”两千年

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为清代以来三次最著名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南洋”是晚清以来对东南亚地区的称呼。当时,人们习惯以中国为中心,按照方位将与中国有交往的外部世界,笼统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洋”。东洋指代日本,西洋指代欧美,北洋是指渤海、黄海和朝鲜半岛周边,南洋则指今东南亚的马来群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广义的南洋还包含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与闯关东和走西口相比,下南洋成为热潮的时间较晚,但历史上开始出现却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西汉时,一条由南海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通夷海道”已经出现,除了使节来往,民间商人也通过这条航道进行海外贸易。商船在海外时常因事故而滞留,不少船员就在当地定居下来,成为南洋最早的华人居民。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