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景观
  • 谈资
  • 作者
  • 大讲堂
  • 活动
  • 商城
  • 快速登陆: 
    登录 / 注册
  • 快速登录: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 APP
吴西羽

吴西羽

    责编/图编文章
  • 会说话的“水发”

    古代社会男性蓄发、束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水发正是这一造型的夸张化,主要由男性角色使用。

    作者: 瑜韵 

  • 金农瘦梅 素衣风雅士

    墨梅图

    作者: 橡木苔 

  • 钱选《蹴鞠图》画里画外的快乐与忧愁

    1938年11月26日,上海著名书画收藏家吴湖帆的寓所中,迎来了一位友人。他为吴湖帆带来了两幅古画:一幅是黄公望的《剩山图》,此乃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前段……

    作者: 陶襄 

  •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留住那片山水

    一个城,两座山,一段友谊。书画一生的赵孟頫描绘鹊华之秋色时,每一笔青绿,每一处勾勒,都凝聚了艺术上的追求。随着卷轴徐徐展开的,不只是一片山水,更是中……

    作者: 詹镇鹏 

  • 白描:天下绝艺

    不施任何色彩,单纯用线条去勾勒、描画出灵动的形象。白描,自北宋画家李公麟起,不再是半成品的“草稿”,而是成为真正独立的艺术。

    作者: 梁勇 

  • 烘托 侧写的真味

    鲜为人知的是,“烘托”这一技法,最初是中国画中专为刻画月亮而诞生的,即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后被文人们借用于写作的概念之中。而能衬托……

    作者: 正鲤 

  • 写意 得意而忘形

    “写意”,明明是画,却称“写”意,书写的是中国哲学的精神。寥寥数笔,不描摹,不雕琢,不似而似,却含儒、参禅、藏道,心之所达即“写意”。

    作者: 严栾 

  • 留白 最大的世界

    如何用有限的画卷,描绘无限的空间?中国画大举“留白”,用笔墨的减法,赢得天地妙境。而这种以无胜有的艺术,更走出画外,成为中国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作者: 周舒 

  • 水光塔影见震泽

    四面河光绕,中流塔影悬。与太湖同名的运河小镇震泽,乃吴头越尾,古典水乡,河畔宝塔,故事连连。

    作者: 周舒 

  • 瘦西湖 曾是运河航道

    去扬州,必看瘦西湖。瘦西湖的前身,却是运河河道。唐宋古扬州城的保障之河,终在明清时绘出汇集南北形胜的水上园林画卷。

    作者: 李旭东 

  • 19
  • 20
  • 21
  • 22
  • 23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