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会被往来船支的螺旋桨打死打伤,救助受伤的江豚也是研究者的日常工作之一。
长江江豚,是江豚的一个亚种,它们生活在长江中游流域,目前的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水族馆里的江豚一家
在野外做江豚调查,大部分时间是在水面上搜索江豚的踪迹,等待它们出水呼吸的瞬间。
保护区里,有几头人工饲养的江豚。它们是很聪明的动物,能听懂饲养者的召唤。
暮色中的洞庭湖格外美丽,但是风景中层层叠叠的渔网,却给长江江豚的生活造成威胁。
长江江豚呼吸时,身体只有一少部分露出水面,平时,它们也不会像很多海豚那样,整个身体跃出水。
淡水豚是水质“监察员”,在淡水豚体内积聚的剧毒污染物,就是向我们警示它们生存的水域水质是何等恶劣。这是依赖水资源生存的人和淡水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图为“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中,国外科学家在检测长江水质。
照片中最上面的小江豚是在中科院水生所完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功出生的,两只成年江豚就是小江豚的父母。江豚憨态可掬,性格温顺,喜欢跟人亲近,它们出神地盯着镜头的神态惹人怜爱。为了让这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可爱生灵能够在长江生存并繁衍下去,仅靠科学家们的努力远远不够。
白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即使长江水生物种的生态环境没有恶化,恢复其种群数量也是天大的难题。这是中科院水生所饲养的白豚淇淇生前最经典的照片之一。淇淇去世以后,我们还有希望亲眼看见曾经遍布长江的白豚吗?
湖北石首的天鹅洲白豚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与长江相似,非常适合白豚和江豚生活,保护区成立以来,放养的江豚每年都会自然繁殖小江豚。图为科研人员在给江豚体检。
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都是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出现的,中华鲟是世界鲟科鱼类分布最南的一种。中华鲟曾广泛分布于近海及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黄河等大江河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华鲟的生活范围逐渐缩小,野生数量明显减少,目前已处于易危状况,被列入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图为北京海洋馆的工作人员在帮助刚从沙市运来的产卵后的雌性中华鲟适应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