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钱币上的书法之美 中国的钱币历来以方孔圆钱居多,在这有限的方圆之间要绘画显然不易,加上中国文人历来重文轻艺、重书轻画,因而体现钱币艺术的重任便落在了书法之上。 宋代钱币上的书法之美,一直为钱币界人士津津乐道。在这个空气中都弥漫着艺术气息的时代,钱币上的书法呈现出字体变化多、活泼的特点。比如,本页及右页上展示的6枚钱币,就分别使用了6种不同的字体,使原本用于流通的货币竟然显现出一种雅致之美。 不过,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钱币上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其他的书法虽美,但风格与常人相近。有意思的是,同样是瘦金体,崇宁初年赵佶20余岁时所写的书法,字体瘦硬,是典型的铁画银钩,书者的精力从右页图中这枚崇宁通宝的字里行间冲溢而出。而到大观年间他30岁时,大概人也逐渐老成,字体圆润起来。再往后到宣和年间,他40多岁,此时的瘦金体便暮气沉沉、了无劲道。 宋朝钱币的艺术性还体现在“对钱”上。对钱,是指在同一种年号钱上使用2种到3种字体。对钱在穿孔大小、轮廓阔狭、钱身厚薄以及铜的成分上都一样,甚至文字的大小、位置、笔划粗细也一致,所不同的只是使用了不同字体。如左页的两枚重和通宝,使用了一隶一篆,凸显出了一种对称美。而文中提到的“皇宋通宝”,也有楷书和篆书两种。 然而,钱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相互矛盾的。从艺术角度而言,越是丰富多彩越好,但从货币经济的角度来看,变化越少人们的经济生活就越稳定。这正是为什么汉代五铢钱能成为经济史上最成功的钱币,而宋代钱币却只能在艺术史上留名、在经济上却意味着不稳定的原因。

中国钱币博物馆

推荐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