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屿硐天,郁郁葱葱的表面下是空空如也的山腹 台州温岭的独秀峰下,郁郁葱葱的大山实际上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这里从南北朝以来,就是人工开采石板的地方,古代的石匠们在山的表面开了一个个小口子,把山腹中的石材开采出来,历经1500余年,共凿出了28个硐群,1314个硐体,形成了长屿硐天独特的采石遗迹景观。摄影/于广明
杭州西子湖畔孤山北麓上的陈其美戎装雕像,距离他的革命同志——秋瑾雕像仅有100余米。然而历史给予他们的评价如此不同。在一场场的刺杀背后,我们看到的陈其美足具争议。他用青帮这种帮会形式来介入政党(中华革命党)的党务活动,这一行为既受到诟病,又酿成了他最终死于暗杀的悲剧。摄影/于广明
几百年过去,西湖葛岭仍旧歌舞升平。当年忽必烈灭南宋的想法由来已久,而在葛岭上饮酒狎妓的贾似道恰好给他一个完美借口,南宋从而有了这命中注定的一劫。摄影/于广明
图为沈晓程正在裱糊蝴蝶风筝。
风筝工艺讲究“扎、糊、绘、放”。微型风筝的制作在借鉴传统技艺的同时还融入了个性化创新,其要诀,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轻”和“精”。材料轻、制作精度高,做出来的风筝既可以观赏又飞得好。风筝是一项活着的文化遗产,造型上借鉴传统的同时也不乏创新。微型风筝同样如此。图为沈晓程和他的风筝王国。
图为杭州沈晓程制作的绿色荧光蝴蝶微型风筝,
图为沈晓程做的微型风筝,犹如万花迷人眼。他做的第一个微型风筝是蜻蜓风筝,失败了,飞不起来。他坚持不懈地摸索,不知失败过多少次,才把成功率从40%提高到现在的98%。他做过的最小风筝,造型为猫头鹰,只有20毫米。不过蝴蝶是他偏爱的风筝造型,此类风筝大小尺寸按照蝴蝶标本1:1绘制。当蝴蝶风筝在风中翻飞时竟有以假乱真的效果。
摄影/于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