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蔡波
2017年6月底,作者蔡波( 摄影/蔡波)和同事们在墨脱县城集合,开始了对墨脱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考察。他们首先前往汗密,然后一队返回背崩乡,之后到格林村再至墨脱县。另一队前往拉格,再翻山到比西日河谷无人区,最后经背崩乡回墨脱县。当年10月,他们再次前往墨脱,从派镇翻越多雄拉山口,经汗密、背崩乡到墨脱县城和仁青崩,再前往格当乡。1973年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中,老一辈科研人员在墨脱成果颇丰,时隔40年,对这些年轻的考察队员而言,又有什么惊喜在等待他们呢?
两代人的努力,绘制高山舌突蛙的分布界限 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期间,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墨脱一个叫“大岩洞”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两栖类新种——高山舌突蛙(下图 摄影/石胜超)。2017年第二次科考中,新一代的科研人员从汗密艰苦跋涉到大岩洞(如图 摄影/蔡波),又深入距大岩洞约30公里的比西日河谷无人区,将高山舌突蛙的分布区由大岩洞周边的几百平方米扩展到包括比西日河谷在内至少约40平方公里,垂直分布的最低海拔也被更新为2200米。
横纹树蛙的分布点列表上,又增添了新的记录 横纹树蛙是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发现的物种,在第二次科考中,研究人员为这种有趣小蛙的分布地点又增添了一处——海拔1800米的易贡白村。为了在密林中躲避天敌,横纹树蛙的身体演化出极具迷惑性的拟态,从背部望去如同一片枯树叶(摄影/蔡波),足以以假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