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历史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8期 作者: 张大力 

标签: 文化遗产   秘档   

编者按:

历史的真实面貌是什么?大概从未有人见过。自有史以来,文字所记载的历史,总会遭到各式各样的质疑。然而自近代有摄影技术以后,颇为直观的影像,就一定能与历史的真实划等号吗?答案仍是未必。诸如我们所刊登的这几组照片,它们是中国艺术家张大力多年搜集的成果,有些留存于浩如烟淼的出版图册中,有些则尘封在报刊的档案室里翻看、比对之后,不禁令人唏嘘,原来记录历史的老照片也曾被“二道贩子”经手,留给世人的只有“二手”历史,以及满腔的疑惑与彷徨。

刘少奇之“死”

1959年4月在第二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左图刊登于《纪念刘少奇》,中国革命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右图刊登于《毛泽东主席照片选集》,《中国摄影》编辑部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外文出版社1978年出版。

1959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左图中的他意气风发,与毛泽东一起微笑着接受众人的敬仰与爱戴。然而,随着毛泽东与刘少奇在诸多问题上的分歧,情势被改变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毛泽东写了第一篇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将二人的矛盾公之于天下。很快刘少奇被定性为走资派、叛徒、内奸和工贼。刘少奇尽管想用宪法来为自己辩解,但最终还是遭到了残酷的人身攻击和生命摧残。1969年秋天,刘少奇在河南去世,当时甚至都没人知道他是国家主席,骨灰盒上写的人名是刘卫皇。此后,刘少奇在报刊上也“死”了,正如右图,他的身影被抹掉,剩下毛泽东独自一人,笑意盈盈。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