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妖解怪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4期 作者: 乔博然 

标签: 文化符号   

当人们描述那些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尤其是有些邪恶的生物时,通常会把它们统称为“妖怪”。修炼多年,化为人形的动植物可以称之为妖怪;无生命的物件由于某些原因获得了生命,也可以称之为妖怪;还有完全依靠人类的想象力,被凭空创造出来的奇异生物,同样可以称之为妖怪。妖、魔、精、怪、魑魅、魍魉,在今天,它们已被混为一谈。然而,在用来描述那些被统称为“妖怪”的怪物之前,古人是怎么区分他们的呢?

“妖”起初用来指反常的事件或是不祥的征兆。《左传·宣公十五年》曰:“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气候反常,自然灾害都被认为是君主失德所致的“妖灾”。因此,“妖”代表着被人们——尤其是统治者们,讨厌和害怕的种种异象。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也被称之为“妖”,汉景帝三年有狗与彘交配,便被认为是“赵王悖乱”的征兆。后来,“妖”也可以单独指一些成精的动植物或器物了。


由于各类游戏、漫画等的影响,我们习惯于把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反派担当”如蚩尤、董卓等人称为“魔王”。其实在古代是不会有人这么称呼他们的。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