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漆 髹漆:一滴漆的两次旅行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9期 作者: 闵俊嵘 

标签:

中国是瓷器之国,也是丝绸之国、茶之国,更是漆之国。大漆,因为性能优良,无与伦比,故能成其“大”,是中国的天然特产。漆液,如同漆树的血液一般,从漆树上被割取下来,再裹挟着历代工艺髹涂到器物上。一滴漆的两次旅行,走了近万年。
割漆第一步:割口
丛林中,一位漆农攀援在漆树上,执刀割口,神情专注。一棵漆树大约可割十个刀口,割时拿刀须稳,下刀须快,提刀要利落。刀取丝掉,口齐无渣。否则,拖泥带水使刀口参差不齐,会降低产漆量。万事开头难,这是割漆的第一步。摄影/叶星箭

谈起漆,人们便会想到油漆,进而想到漆中含有甲醛,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漆和毒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中国人用漆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这种漆是最天然、最环保的大漆,之所以称其为“大”,是因为它性能优良,以至于没有其它任何一种漆可以与之相比,故有“涂料之王”的美誉。大漆还有另外两个名字,一是土漆,意为家乡的土特产,无公害,可以放心使用;二是国漆,意即中国之漆,是国家的形象。其实“国漆”才是漆该有的名称,不料200多年前,因瓷器最负盛名,“中国”的英文名称被东印度公司冠以瓷器之国:CHINA。漆之国度——JAPAN,则被标注给了日本。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使用“国漆”这个名称,因为它当之无愧——漆是中国的天然特产。

责任编辑 / 安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