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卡 论过关的正确姿势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3期 作者: 苏蘅 

标签: 历史拾遗   

《西游记》里唐三藏师徒一行每到一个国家,首要事情就是倒换通关文牒。而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三藏法师却是一个“偷渡客”。申请一份“通关文牒”,避免沦为偷渡客,正确过关,至关重要。
通关文牒必须有
图为莫高窟217窟南壁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壁画局部,描述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传入中国的故事。画面中央,有两人骑马而行,一位侍从前导,他们的正前方便是一座城市,此刻真经已经取回了。但要想顺利进城,一份“通行证”是必不可少的证件。

“关”的本字是“關”,小篆写作“关”,这个字形很形象,看起来就像是一扇门里,两个小人横持木棍,把守着大门不让通过。这就是关的本义,《说文》写道:“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这里要讲的“关”,又称关口、关卡,顾名思义,就是承担出入要塞的作用。陆上设关,水上设津。关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周文王治理岐山之地的时候。春秋战国时,因各国之间互相征伐,被视为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的关,普遍设置。据统计,汉代及前代的关津合计90个,到了唐代,这一数字为227。

责任编辑 / 安洋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