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南北朝 破译乱世密码
标签: 历史拾遗

北魏 彩绘陶镇墓武士俑 大同市博物馆藏 供图/阎建华/FOTOE

南朝 执盾武士陶俑 南京六朝博物馆藏 摄影/Oxidation
壹 缘起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南北朝不得不提。这个上接魏晋,下启隋唐的时间段,因为“乱”,因为“分离”,因为“对立”,而被记住。不同政权隔长江分治南北,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止一次,为何偏偏要把这段时间,命名为“南北朝”呢?
著名历史学家劳幹先生说:“南北朝的名称从‘南北史’得来。”
何谓“南北史”?这是两本历史著作,即《南史》和《北史》。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由唐代史学家李延寿编纂完成。《南史》和《北史》分别讲述唐开国前二百年间,南北方各自的历史沿革。
李延寿曾在唐太宗时期的史馆任职,参与编写过官修的史书《隋书》《五代史志》。利用在史馆工作的机会,李延寿阅读了大量的前朝史料,“因于编缉之暇,昼夜抄录之”,为《南史》和《北史》的编纂,做了充分准备。李延寿的父亲李大师在世时,有一大遗憾:“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各自的史书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李大师有意撰写南北编年史,可惜尚未完稿便去世了。李延寿“思欲追终先志”,这才有了南北史。
责任编辑 / 陈敬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