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了,去哪儿避寒?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2期 作者: 郭来喜 

标签: 文化地理   生物地理   气候地理   

人们为什么会有避暑或避寒的行为呢?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对让人类感到舒适的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首先被应用于空调产业。

凯登(R.W.Keeton)对静坐休息、穿着普通衣服的人进行测试时发现,人体与环境的热量交换大致以正常体温为界,在体温以下为“失热”,以上为“增热”。人体的基本状况是:22—32℃为中性区,人的生理机能只需发挥最小的热调节作用就可达到热平衡。温度小于22℃时是冷感区,人体仅依靠血管张缩不能维持热量平衡,必须加大代谢产热才能补充失掉的热量。如果失热量进一步增大超过了代谢调节力度,人体便进入“不可抗拒冷区”,需要营造人工气候环境来适应生存。

责任编辑 / 刘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