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简
掀起你的盖头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8期 作者: 李学通 

标签: 历史地理   考古地理   文化地理   阿拉善盟   

1930年,由中瑞等国科学家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内蒙古居延地区一次性发掘出土汉简一万余枚。这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并把居延汉简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并称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42年后,中国考古界又在居延地区进行了为期4年的集中考察,共发掘出土汉简2万余枚。这是我国历来发现简牍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被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居延汉简”从此成为考古界耀眼的名字。
80年前,由中国和瑞典等国科学家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对西北进行了长达8年的考察,成果丰硕。这位叼着烟斗的男士就是团员之一——瑞典年轻的考古学家贝格曼(F. Bergman)。1930年,他和考察组在额济纳河流域弱水西侧发掘到万余枚简牍,即通称的“居延汉简”,从而揭开了埋藏在汉代烽燧里的秘密。而后他又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著名的“小河墓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之行,使他成绩卓著。

1927年5月9日,一趟开往包头的专列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出发。徐炳昶、袁复礼、黄文弼、丁道衡等中国学者与瑞典大探险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开始了长达8年的旅程。这支考察队的初衷是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开辟经新疆通往内地的航线搜集气象资料,因此斯文·赫定给西北科学考查团选定的路线是:由北京西直门乘火车到达京绥线的终点包头,然后组织庞大的驼队,沿着一条古老的商道——居延古道一直向西而行。

从汉代开始直至唐代,中原与西域的交通主干线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即从长安出发经兰州进入河西走廊,经敦煌出玉门关通往西域诸国。其实,还有一条今天已鲜为人知的商道,那就是居延古道。这是一条沿阴山南北两侧一直向西,穿过茫茫戈壁大漠,经居延绿洲趋向天山南北麓的通道。

责任编辑 / 黄秀芳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